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不规则骨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不规则骨是中国的一个科技名词。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公元前10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汉字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后来的演变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2]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

目录

名词解释

形状不规则,功能多样,如某些颅骨和椎骨。有些不规则骨内部有含气的空隙,称为骨窦,如上颌窦等,发音时起共鸣作用,并能减轻骨的重量,这些骨统称为含气骨。多分布于身体中轴部,如上颌骨、筛骨等。

上颌骨的解剖结构

上颌骨为固定的骨骼,构成颜面中部的支架,左右各一,互相对称,由一体、四突和四面组成。体部中空为上颌窦,与额窦、鼻窦及筛窦等相通,有分散和缓冲力的作用。为了适应对力的负荷,上颌骨在承受力较大的部位,骨小梁顺应力传导方向而排列,使骨质增厚而成三对骨柱:①鼻额柱:起于上颌尖牙处,上升经眶内缘而达额骨。主要支持尖牙区的力。②颧突柱:起于第一磨牙处,上升经眶外缘而达额骨,其分支由眶外缘向后行,通过颧弓而达颅底。主要支持第一磨牙区的力。③翼突柱:由蝶骨翼突构成。与上颌结节共同支持磨牙区的力。上颌骨还和其相邻骨骼构成与机械拱门结构相似的眶上弓、眶下弓、鼻上弓、鼻下弓、颌弓、颧弓等。此等拱形结构,左右对称,有利于力的分散和抵消,因此上颌骨虽为很薄的骨板构成,但是坚固而能承力,又不致损伤颅脑。上颌骨的血运丰富,因而上颌骨骨折时,虽然出血较多,但容易愈合。从整个上颌骨而论,其鼻面、眶面、上颌窦、腭突及牙槽突等处,均为薄弱环节,是骨折的好发部位。上颌窦的下壁由前向后盖过前磨牙及磨牙的根尖区,且与此等牙的根尖只隔以较薄骨质或仅隔以黏膜,因而该处易产生牙源性上颌窦炎。在拔除残根或断根时,容易造成口腔上颌窦瘘,甚至将断根或残根推入上颌窦内。

筛骨的解剖结构

位于两眶之间,额骨之下,蝶骨之前的,不成对的含气骨,组成颅前窝的底,鼻腔的顶。在额切面上筛骨呈“巾”字形,可分成水平的筛板,垂直板和两侧的筛骨迷路。筛板分隔颅腔与鼻腔。板上有筛孔,通过嗅神经的嗅丝。垂直板参与形成鼻中隔。筛骨迷路内有筛窦。迷路内侧面形成上鼻甲和中鼻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