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上犹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西部,赣江上游,东邻赣州市南康区,南连崇义县,西接湖南省桂东县,北界吉安市遂川县。全县辖6镇8乡、131个行政村9个居委会,全县国土面积1543.87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 上犹县山清水秀,物产丰饶,享有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优势,素有“水电之乡、旅游之乡、茶叶之乡”的美誉。上犹县以水丰、电足著称,是中国最早的农村初级电气化县之一。拥有国家一级景点4处,二级景点12处,三级景点31处,四级景点55处,五级景点60多处。

上犹县有"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县、中国最具魅力生态旅游大县、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茶叶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国家油茶产业发展试点县、国家油茶产业建设示范县"等美誉之称。[1]

目录

建置沿革

上犹县建县于南唐保大十年(公元952年)。

《禹贡》:分天下为九州,上犹处扬州地域。春秋属吴、越。战国时期属楚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创郡县制,上犹县地域为南野县地,居九江郡。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改九江郡为淮南国。高祖六年,分淮南地置预章郡。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分豫章郡置庐陵郡,上犹属庐陵郡南野县。

三国吴嘉禾五年(公元236年)分庐陵郡立南部都尉,分南野县置南安县,上犹为南部都尉南安县城。

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南安县为南康县。太康三年废南部都尉立南康郡,上犹属南康郡南康县地。

南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公元420年)改南康郡为南康国,上犹属南康国南康县地。齐高帝建元元年(公元479年)改南康国为南康郡,永明八年(公元490年)又改南康郡为南康国。梁武帝元年(公元502年)再改南康国为南康郡。陈武帝永定元年(公元557年)改南康县为赣县,上犹属南康郡赣县。

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南康郡置洪州总管府虔州,上犹仍属赣县。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复置南康郡,赣县复称南康县,上犹属南康县。

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置道,上犹为江南道虔州南康县地。昭宗天祐二年(公元905年)邑人卢光稠知虔州,议建上犹场。

后梁乾化元年(公元911年)析南康县西南地置上犹场。因境内有大山,状似犹蹲,高耸于场治北面,古称大犹(猷)山(即今油石嶂),山下有犹水(即今油石河)。治所建于大犹山之南,犹水口上侧,故名上犹。南康保大十年(公元952年)改场置县,沿用场名。

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上犹县属江西南路虔州。淳化元年(公元990年)于大余置南安军,上犹县属之。宁宗嘉定四年(公元1212年),改上犹县为南安县。《南安府志》载:“己已匹袍洞陈癸反,西路通判孙,咎犹字有反义,至壬申改上犹县为南安县”。

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改南安军为南安路总管府,辖大余、南康、南安。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改南安县为永清县。次年,复名上犹县,属南安路总管府。

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南安路为南安府,上犹属南安府,隶江西中书行省。

清承明制,上犹仍居南安府,隶江西布政使司。

民国元年(1912年)冬废府,上犹县直隶江西省政府。民国3年(1914年),江西分四道,分领81个县,上犹属赣南道。15年(1926年)废道,省直辖各县。20年(1931年),隶陆海空军司令部南昌行营党政委员会。21年(1932年),全省划分为 13个行政属赣南专区。24年(1935年),全省缩为8个行政区,上犹属第四行政区。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上犹属湘赣省苏维埃政府。1930年5月,成立上犹县革命委员会。1931年5月,成立上犹县临时革命委员会,属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同年10月,建立上犹县苏维埃政府,属苏维埃湘赣省。1932年10月,上犹县苏区失陷,苏维埃政府停止活动。

1949年8月16日上犹解放,成立上犹县人民政府,隶属赣州分区督察专员公署。1951年,属赣州专署。1954年,属赣南行政公署。1955年3月,上犹县人民政府改为上犹县人民委员会。1964年,属赣州地区。1968年4月,上犹县人民委员会改为上犹县革命委员会,属赣州地区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改为上犹县人民政府,属赣州地区行政公署。1999年7月撤销赣州地区,设立赣州市,上犹县隶属赣州市人民政府。

2001年8月,经上级批准,全县开展并完成了撤并乡镇工作。由18个乡(镇)撤并为14个乡(镇),即:撤销中稍乡、沿湖乡并入东山镇;撤销兰田乡并入社溪镇;撤销金盆乡并入水岩乡;黄埠改乡为黄埠镇。

行政区划

上犹县全县辖6个镇、8个乡:东山镇陡水镇社溪镇营前镇黄埠镇寺下镇梅水乡、油石乡、安和乡、双溪乡、水岩乡、平富乡、五指峰乡、紫阳乡。共有8个居委会、131个行政村。

东山镇:面积170.9k㎡,人口65173人,邮编341200,代码360724100,辖犹兴、和平、城南、西亭、城东等5个居委会,南河、茶亭、滨江、石坑、东门、广田、中稍、高桥、南塘、群英、圆鱼、佛垇、黄竹、沿河、上埠、彭洞、清湖等17个村委会。镇政府驻东山大道。

陡水镇:面积47k㎡,人口6920人,邮编341212,代码360724101,辖陡水居委会,红星、月仔、长坑、茶坑等4个村委会。

社溪镇:面积127.6k㎡,人口32020人,邮编341202,代码360724102,辖社溪居委会,社溪、江头、大安、黄塘、狮子、石崇、麻田、塘坑、沙塅、蓝田、社陈、乌溪、六村、严湖、龙口、龙田等16个村委会。

营前镇:面积64.9k㎡,人口30594人,邮编341208,代码360724103,辖营前居委会,蛛岭、象牙、新溪、石溪、合河、梅里、上湾、下湾、蕉里等9个村委会。

黄埠镇:面积73.7k㎡,人口16326人,邮编341214,代码360724104,辖黄沙、南村、丰岗、上丰、感坑、合溪、坑中、崖坑、东塘、龙头等10个村委会。

梅水乡:面积96.8k㎡,人口16230人,邮编341213,代码360724200,辖洋田、水陂、水径、梅水、竹山、新建、窑下、上坪、联群、圆村等10个村委会。乡政府驻梅子坝。

油石乡:面积87.6k㎡,人口22406人,邮编341201,代码360724201,辖油石、塘角、清溪、花园、新田、河唇、水村、大小园、梅岭等9个村委会。

安和乡:面积66.7k㎡,人口11049人,邮编341202,代码360724202,辖安和、鄱塘、陶朱、车田、富湾、黄坑等6个村委会。乡政府驻陶朱口。

寺下乡:面积95.7k㎡,人口15050人,邮编341205,代码360724203,辖寺下、珍珠、富足、泥坑、新圩、杨梅、龙潭、新华、坛前等9个村委会。

双溪乡:面积123.6k㎡,人口12139人,邮编341206,代码360724204,辖小石门、大石门、大布、左溪、右溪、水头、卢阳、高洞等8个村委会。

水岩乡:面积138.7k㎡,人口25050人,邮编341208,代码360724205,辖龙门、古田、井子、爱联、金盆、横岭、铁石、茶坑、太乙、高兴、崇坑、蕉坑等12个村委会。乡政府驻太乙圩。

平富乡:面积87.6k㎡,人口11510人,邮编341208,代码360724206,辖平富、庄坑、信地畲族、庄前、向前、大潭、上寨、横坑畲族等8个村委会。乡政府驻平富坪。

五指峰乡:面积239.5k㎡,人口8591人,邮编341209,代码360724207,辖鹅形、双霄、黄沙坑、晓水、高峰、黄竹头、象形等7个村委会。乡政府驻鹅形。

紫阳乡:面积123.5k㎡,人口12560人,邮编341204,代码360724208,辖高基坪、店背、秀罗、下佐、长岭、胜利等6个村委会。乡政府驻高基坪。[2]

自然地理

上犹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西部,山青水秀,物产丰饶,是赣粤湘三省交界处保存完好、融山水为一体的生态功能区;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是典型的老区、山区、库区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水电资源丰足。上犹县以水丰、电足著称,是全国最早的农村初级电气化县之一。据有关资料显示,境内有湖泊、水库、山塘1639多座,库容17亿立方米。

山地资源丰富。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县有山地面积185.0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7.2%,有林地面积149.96万亩,毛竹林14.06万亩。

县内蕴藏着丰富的高岭土、花岗岩、铅、锌、白银等矿产资源。据有关资料显示,高岭土储量218.2万吨;花岗岩储量252万立方米,铅、锌、白银矿石储量27.74万吨。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上犹自然环境优美,境内山奇水秀,风光旖旎,是“大京九”沿线赣南西部地带理想的旅游休闲场所。据有关资料显示,该县拥有国家一级景点4处,二级景点12处,三级景点31处,四级景点55处,五级景点60多处。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两个,即五指峰国家级森林公园、陡水湖国家森林公园。

上犹县境内岩石类型因地形地貌不同而不同。主要有酸性结晶岩类、泥质岩类、河流冲积物、第四纪红色粘土;县境地处罗霄山脉中段的丘陵山区,县内地貌,东北、西北、西南为山地,东南部为丘陵、河谷盆地。

岩石类型:酸性结晶岩类以花岗岩、花岗斑岩为主。从西北部的罗霄山脉中段起,分两支向东南、西南延伸,主要分布在中低山的五指峰、营前、水岩、紫阳、梅水、社溪、东山等乡镇。风化物颗粒粗糙,含石英砂粒和砾石较多,形成酸性结晶岩类红壤、麻石泥土和麻沙泥田。

属丘陵低山区,地势东、南、北三面较高,中、西较低,山地面积占74%。主峰海拔1312米的屏坑山为境内最高峰;峡山与赣县接壤处的贡水河床为县域最低处。贡水、梅江、濂江等在境内纵横交错,建有渔翁埠水电站、下栏水库工程。属中亚热带潮湿天气,年均温19.7℃,年降水量1507毫米,年日照时数1621.9小时,年均无霜期305天。屏山海拔900米以下是国家地质公园张家界风光,悬崖壁立,奇石众多,原始森林郁郁葱葱,蔗天蔽日。900米以上则是一片北国草原风光,山顶5万亩碧绿的高山草原连绵起伏,雄伟壮阔。屏山把南方的高山雄姿与北国的草原风光融为一体。

紫色砂页岩类有紫色砂砾岩、紫色砂岩、紫色页岩和紫色泥岩等。主要分布在低丘陵地带,以油石、社溪较多,梅水也有少数分布。形成的土壤为紫色沙泥田、紫色土,含钙、钾、磷等矿质营养丰富,是县内一种较好的成土母质。

河流冲积物主要分布在上犹江、寺下河、紫阳河、营前河两岸的河谷阶地。形成的土壤为潮沙泥和潮沙泥田。

第四纪红色粘土分布在低丘和岗地。是冰水沉积物,经过漫长湿热气候的影响形成的。一般覆盖于紫色砂砾岩、紫色砂页岩和紫色砂岩之上,典型剖面构型下部为砾石层,依次向上为网纹层和均质红土层。形成的土壤有第四纪红色粘土红壤和黄泥土、黄泥田。

地貌:山地中山,海拔10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500米的,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五指峰、平富、双溪、寺下、紫阳等乡;低山海拔200~500米的主要分布在西南部陡水镇、东山镇的边缘。西边和北边沿县界线,海拔1000米以上的大山峰14座,与湖南、崇义交界的齐云山第三峰(鼎锅寨)海拔1920米,为全县最高点。岩石多为花岗岩、高质岩。植被多为松、杉、竹和白茅、芦箕等。竹木资源在富。丘陵高丘陵海拔300~500米,相对高度100~200米;中丘陵200~300米,相对高度50~100米;低丘陵海拔在2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50米。主要分布在黄埠、东山、梅水、油石、社溪、安和等乡镇,地势低平缓和,中间贯穿河流。岩石多为变质岩,部分为花岗岩、紫色砂页岩、石英砂岩等。植被覆盖稍差,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为粮油及经济作物区。

山间盆地丘陵或山地间有大小不等的山间盆地,多为陕长带状,地势低平。以营前、水岩、社溪、油石、东山、黄埠盆地为最大,其境内均有河流贯穿,坡缓谷宽,为第四纪新沉积物堆积而成,是县内土地肥沃,农田集中,人烟稠密,耕作较为发达的地区。

气候

2002年,气温偏高,降雨偏多,冬暖连春暖,夏秋暴雨频繁,秋凉多雨,10月出现特大秋汛。2003年,冬暖春热夏酷秋不凉,伏秋干旱明显。2004年,气温偏高、降雨偏少,冬春偏暖少灾害,汛期无大汛,秋暖秋旱长。2005年,气温明显偏高,春夏之交强对流天气多,伏天少雨,秋季8月台风暴雨成灾。2006年,降雨明显偏多,台风暴雨来得之早、次数之多、强度之大,损失之重为历史罕见,是有历史气象记录以来的大灾之年。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全县有林地164万亩,有植物920余种。可供开发的植物资源主要有:毛竹、杉、松、苦槠、红楠等用材植物;深山含笑、木莲、春兰等芳香植物;山苍子、山胡椒、大叶樟、小叶樟、肉桂等樟科植物;山楂、猕猴桃、黑木耳、香菇、长根菇等食用野果及菌类植物;桅子、枳壳、七叶一支花、厚朴、八角莲、玉竹等药材和观赏植物及油茶等经济植物。

动物资源: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草鹗、白鹇、黄腹角雉;二级保护动物穿山甲、刺猬、红腹锦鸡、蟒蛇、猕猴;三级保护动物大鲵(娃娃鱼)、小灵猫(黄鳅狸)、水獭、猫头鹰等。

矿产资源:主要有钨、铅、锌、铜、钼、银、镉、铋、锡、铁、金、稀土、瓷土、莹石、石灰石、水晶石、钾长石、煤等。

地表水资源:年每平均径流量35.2亿立方米,丰年径流量达43.2亿立方米,特枯年份径流总量也有16.5亿立方米,每亩耕地可分摊年径流量8620立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对发展农业、渔业、生活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由于径流丰沛,河流多,落差大,所以水能资源丰富。全县河流总落差达2255.1米,水能资源蕴藏量19.7万千瓦。

地下水:主要为松散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及地下热水。

地下热水已发现较大的有3处:一处是平富乡下寨村暖塘的温泉,在海拔420米的山岭下面,温泉处海拔300米,水温39.5℃,流量2.81升/秒。另一处是五指峰乡热水村的温泉,在海拔500米的山岭下,温泉处海拔415米,水温44℃,流量1.627升/秒。两处都是利用水热给水浮莲和非洲鲫鱼越冬。热水村建有非洲鲫鱼种繁殖场。此外,五指峰乡的双宵村及其北面的轿子顶山,也有小股温泉。

经济发展

200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4.82亿元,增长12.6%。财政总收入2.4亿元,增长15.5%;县级财政收入1.66亿元,增长24.9%;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99亿元,增长31.6%。固定资产投资13.55亿元,增长45.3%。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7.14亿元,增长20.84%;各项贷款余额13.58亿元,增长102.45%,增幅列全市第一;存贷比达50%,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3亿元,增长18.6%。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753元(贫困监测数),增长10%。

全年工业用电量2.77亿度,增长14.97%。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86亿元,增长11.4%。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完成园区固定资产投资3.54亿元,增长14.2%;投入基建资金9996万元,完成了工业园北区一、二期“三通一平”和县城至园区高压线路改造、3G光缆铺设等工程,完成标准厂房6.9万平方米。启动了新市民公寓和北区西扩工程,新增工业用地800亩;完成1.8万亩南区规划编制。新增入园企业10家,总投资达6.15亿元。外向型经济取得实效。先后在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开展招商活动200多次,成功引进广建玻纤、牡丹蓄电池、乐丰科技、力速数控等1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18个;重大招商项目开工率100%,汇禾实业、穗联塑料等竣工投产。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962万美元,引进内资14.2亿元,分别增长5.94%、6.8%。主导产业不断发展。有色冶金、玻纤及新型材料等主导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9.26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3.5%。

开发储备项目133个,争取无偿补助资金5.3亿元,增长35.9%,达到历史最好水平。重点工程快速推进。投资8800万元的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竣工,在全省率先签订特许经营权转让协议。投资7000万元的第二小学一期主体工程全面完工。

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27.7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88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0.27亿元,增长14.9%;第三产业增加值10.62亿元,增长14.8%。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重为24.8:37.0:38.2。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17.48亿元,增长15.6%,占GDP的比重达63.0%。

全年八大类商品价格呈“七升一降”,其中:食品类104.7%、居住类103.3%、烟酒及用品类101.8%、衣着类为101.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101.1%、交通和通讯类100.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100.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99.5%。上犹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2.5%,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上犹县78个省扶建设点达标成型,成功打造了梅水园村、社溪龙埠等一批综合精品示范点。累计完成改房面积3.29万平方米,主干道硬化71.76公里、入户路硬化153公里。圩镇整治工作稳步推进,扩张圩镇面积1.34平方公里,引导1868户农户落户圩镇。

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38.1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11年增长11.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47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5.85亿元,增长14.9%;第三产业增加值13.87亿元,增长12.4%。三次产业结构为22.2:41.5:36.3。人均生产总值13532元(约合2144美元),增长11.7%

十二五期间,全县生产总值突破50亿元,达到50.84亿元,是2010年的1.84倍,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财政总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均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分别达到8.03亿元和6.2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45.9亿元,五年增长1.82倍,年均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4亿元,年均增长14.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1%。

农业

上犹县农作物播种面积36.98万亩,比上年下降1.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4.22万亩,下降0.2%;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2.76万亩,增长14.7%。粮食总产量8.93万吨,增长0.5%。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32万亩,比上年增长26.1%。主要林产品产量中:木材采伐6万立方米,增长36.4%;竹材采伐68万根,增长9.7%;油茶籽2515吨,增长4.2%;茶叶产量732吨,增长37.1%;竹笋干130吨,增长8.3%。

上犹县肉类总产量1.83万吨,增长8.0%。其中猪肉产量1.41万吨,增长8.8%;禽肉产量3646吨,增长6.7%。年末生猪存栏9.31万头,增长5.3%;家禽存笼249.51万只,增长9.0%。

水产品产量1.34万吨,增长2.4%。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4242吨,增长0.9%。

全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1.3万亩。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2.65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15.6%,全年农村用电量2965万度,增长1.9%;当年机耕面积12.5万亩,占耕地的比重达91.4%。

工业建筑业

上犹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7.98亿元,比上年增长34.1%。其中县属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7.66万元,增长33.9%。上犹县辖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6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7.7%;实现利税3.07亿元,增长288.3%。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中:稀土金属氧化物产量1315吨,增长34.3%;钢材产量2.72万吨,下降59.7%;玻璃纤维纱1.10万吨,下降33.9%;钨条2604吨,增长35.1%;发电量2.11亿千瓦时,增长28.9%。 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0324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4%。上犹县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2家,全年签订合同额4.46亿元,增长46.7%,实现工程结算收入1.91亿元,增长33.4%。。

国内贸易

上犹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0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其中城镇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9亿元,增长18.0%;乡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50万元,增长26.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64亿元,增长16.6%;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17亿元,增长32.0%。

交通邮电旅游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7427.8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9.8%,其中公路货运周转量6217.8万吨公里,增长14.6%。旅客运输周转量21795万人公里,增长6.1%,其中公路客运周转量21203万人公里,增长3.2%。年末上犹县通车公路总里程1064.1公里。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432.6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385.6万元,电信业务总量2047万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3.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4.3万户(含小灵通)。电话普及率达到57.2部/百人,比上年高出4.7部/百人;上犹县宽带接入用户1.37万户,比上年增长63.1%。

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28.7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其中外国旅游者人数0.11万人次,增长10.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2亿元,增长14.7%,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6.1万美元,增长2.5%。

财税金融

上犹县财政总收入实现27616万元,比上年增长15.0%。县级财政收入19269万元,增长16.3%。其中工商税收9649万元,增长30.0%,工商税收占县级财政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达到50.1%,比上年提高了5.3个百分点,成为上犹县县级财政收入的主体部分。实现财政支出8.26亿元,增长18.0%。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1025万元,增长10.5%;教育支出13096万元,增长14.2%;医疗卫生支出8016万元,增长0.6%;农林水事务支出13472万元,增长16.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296万元,增长22.9%。 年末,上犹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6.70亿元,比上年增长35.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25.12亿元,增长21.0%。上犹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8.34亿元,增长35.0%,其中短期贷款5.35亿元,下降10.5%;中长期贷款13.00亿元,增长70.7%。上犹县存贷比为50.0%。

上犹县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5922.4万元。其中人寿险保费收入4164.2万元,人身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287.1万元,财产险保费收入255.7万元,机动车辆险保费收入1138.4万元。全年保险赔款给付785.2万元。其中人寿险赔付82.2万元,人身意外伤害险赔付177万元,财产险赔付52万元,机动车辆赔付364万元。 

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上犹县教育普通中学17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93所,幼儿园62所。上犹县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2661人,比上年下降1.2%。上犹县在校学生:高中7074人,下降3.1%;初中9993人,增长11.8%;小学26365人,增长6.3%;幼儿园8632人,增长4.49%,上犹县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升学率为100%,初中升学率69.8%。2010年录取高校人数1849人,增长22.9%。

全年财政科技支出155万元,增长12.4%,专利申请量6件,专利授权量3件。

社会保障

年末上犹县户籍总人口30.9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481人。其中农业人口26.51万人,非农业人口4.40万人。上犹县人口性别比为108.7:100(女为100)。上犹县计划生育率80.5%。

上犹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87元(贫困监测数),比上年增长9.0%。上犹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2991元,增长17.8%。

年末上犹县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89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3.86万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人数23.93万人,占上犹县农业人口的90.3%。年末上犹县拥有各类福利院21所,床位2387张,收养人员2387人。上犹县城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5619人,其中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1945人。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集中供养率为80.1%。[3]

旅游指南

包米果

包米果是上犹客家饮食中最具特色的食品,其做法很简单:把大米用冷水浸一天一晚,尔后磨成米桨,把桨均匀地淋在用竹篾编织成的圆形汤皮簸箕内,待桨薄薄的淌满簸箕面时,就放在锅里用旺火蒸熟,就成了汤皮,然后用篾子划成若干小块,从簸箕内撕下,加上炒熟的佐料、肉馅,包成长方形,涂上点香油或熟茶油,就成了香味可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包米果了。

过去江西上犹的客家妇女,人人都会做包米果,好不好吃拿什么做出标准呢?就是看其做出来的包米果味道好坏,来评价这个妇女是否认能干。手艺差的包米果,磨出的桨粗,蒸出的汤皮皮就厚,调料不好吃。手艺好的包米果,磨出来的米桨细嫩,蒸时要用竹片火,蒸出来汤皮如纸且透明,而且囗味适中。

包米果的佐料可因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春季以绿色青菜为主;夏秋两季以瓜类为主;冬季以包心菜、箩卜为主。香料可用:韭菜、大葱、大蒜等,若加上炒熟的瘦肉馅则味道更好。

说起包米果的由来,这里还有个故事。据《上犹县志》载:南宋灭亡一个多月后,元朝***先后率兵攻打上犹城县,城里人死不降元军,元军恼怒不已,城破后进行了报复性的屠杀,全城死者有一千三百余人,当时有个幸存的客家媳妇,劫后寻找食物,惊喜地发现有一盆水浸着的米,用力一擦,全成了桨。用老办法煮饭是不可能的。怎样煮来吃呢?当年县城的背面山上,古木参天,干竹子遍地,有的是柴火。她动一动脑筋,拿一个本来是用来晒米谷的簸箕,淋上米桨,烧起旺火,蒸熟后,包上一点腌菜萝卜之类的,尝了一囗感觉十分好吃,这位客家媳妇还请左邻右舍的村民来吃,都说味道很好,大家都说她心灵手巧。问她用什么东西盛米桨蒸个?当时她不直说,而用手比划着说:[园(元)篾(灭)!]引起众民一阵开心的笑。也附和着说:[元灭!元灭!]

在那个朝代,说错了话是要砍头的。因为元朝对汉民统治十分厉害,十家人共用一把菜刀。何况这小女子还当众说:[园(元)篾(灭),不给点颜色她看看还得了?官府拿这个妇人当堂审问,巧媳妇拿出簸箕解释[园篾]之说,官府也无可奈何,只好把她放了。客家媳妇不畏强暴的故事知者不多,但从此江西上犹县客家美食-----包米果却流传开了

黄元米果

原用大禾米加工而成,黄气香质软,“黄元米果”,为特色食品。60年代后多用粳米精制,工序繁琐。在冬季制作。制作黄元米果要先用黄元柴灰加开水过滤成灰水,冷却后浸米一夜,次日用甑蒸熟成饭,再将饭拌灰水,摊开晾干后又蒸熟置于大石臼内,用硬杂木棍捣烂成团,起碓后,用手揉搓均匀,切块做成各种形状的米果。由于做工繁琐,往往要亲邻朋友相助才会动工兴做。做好的黄元米果色黄味鲜,通常用灰水浸没,藏于缸中,可留至第三年夏天。有的切碎晒干,再用沙炒或袖炸,做成各种类型的果品。具有柔软细嫩、熏香味鲜、爽口久藏的特点

荷包胙

上犹客家名菜“荷包胙”是流行于原南安府(今南康、大余、崇义、上犹一带)的一道名菜。每逢红白喜事,主家答谢亲朋好友的宴席上都少不了“荷包胙”。“荷包胙”享有盛名,与南安府“戴状元”有关。相传,乾隆时大余人士戴衢亨高中状元后,大摆宴席谢请四方乡邻。因为讲究“状元”席的排场,厨师们就用本地的荷叶把经过料理后的猪肉包成“状元帽”的形状,经蒸熟后,就成了一道色泽浅黄、香味纯正、肥而不油、甜而不腻的菜肴。

“荷包胙”的制作讲究色香味形。各地的做法大同小异。其主料是切成方块的猪肉,配料是炒熟的米粉,再以糖、盐、酱油、胡椒粉、八角、五香粉、鲜汤等做调料。制作时要注意把这些搅拌均匀,还要腌上1个小时左右,再用2至3张干荷叶包扎成下圆上尖的“状元帽”形状,最后上甑蒸上3小时左右即成。

艾米果

上犹县一种常见小吃。特别在清明时节,田野里长满野艾叶时,大人牵着小孩出去采摘野艾叶,回来全家人一起做艾米果,吃也热闹,做也热闹,很能营造出家庭和睦的氛围。因艾米果为圆形,故又取团圆之意。做艾米果,得用糯米,把糯米浸了,磨成浆,“再用细白布袋子吊起去水分,这样磨的糯米粉就细白,做米果都得这么细白的米粉。再将采摘到的独特香味野嫩艾叶,洗净,在热水中稍煮一下,揉搓去苦味后,按一比一的比例,配上用臼碾得糯米粉,掺进糯米粉中揉,揉得艾叶与糯米粉完全融合了,就拿去蒸,然后用手使劲充分揉和,做成一个个圆饼状。还可以在里面包上些用鲜肉或腊肉、笋、大蒜等配料制作的馅,做成艾米包包,放在锅里蒸熟后,味道甚佳。吃起来,一股浓浓的清香扑鼻而来,口感滑嫩而不腻,软中兼韧,是赣南人很喜欢的一种吃法。当然,也可以用油炸。据说,这种小吃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一直长盛不衰。

石鱼

石鱼又名千年石鱼,是生长在上犹高山清水湖泊的一种虎科幼鱼,因头部有石粒状物质而得名,陡水、龙潭、南河、仙人陂、罗边等五大库湖是上犹石鱼的主要产区。乾隆年间,这里的石鱼曾为贡品,被皇室所珍爱。

玉兰片

以竹笋为原料精制加工而成,自古以来就是一种雅俗共赏的山珍。相传,北宋文学家苏轼吃了玉兰片之后曾风趣地说:“要不俗,须吃竹”(指玉兰片);南宋大诗人陆游曾称赞玉兰片“味抵驼峰牛尾狸”。

上犹玉兰片是用冬笋尖制成,形如象牙,通明如玉,质地脆嫩,味鲜美而清香。它营养丰富,还含有天冬酰胺,是一种纤维素丰富,而脂肪和淀粉含量极低的天然食品。1985年,获省优、国优产品称号。产品除行销京、津、沪等大城市外,还远销日本和港、澳等地.

汗头菜

提起上犹客家风味食品――汗头菜,只有世居上犹的客家人才能品其中味。它似菜非菜,辛辣不辣,特别是有点患感冒鼻塞的人,吃了腌制的汗头菜,出身腻汗,便会有一种轻松的感觉。

汗头菜除了有辛辣功能的取名外,还有依照它的生长性能取名的。这似菜非菜的草本植物和人参一样,属须茎野生植物,生长环境要求很高,必须在海拔千米以上的深山,且常年有山泉的沙质土壤里。如果是伏天,稍微遇上高温的干旱天气,便会枯竭而亡,不易大面积种植。所以又有人称之为“旱头”。[4]

历史文化

县名由来

据记载,唐昭宗天佑二年(公元905年),上犹人卢光稠任虔州刺史,倡议建上犹场。后梁干化元年(公元911年),判官李照将南安县西北之地划出,设上犹场。因境内有座状似一种猿类动物“犹”蹲,古称大犹山(今油石嶂),高耸于场治北面,山下有犹水(今犹江),而场治所建于大犹山之南,犹水口之北,故名上犹场。

南唐保大十年(公元952年)上犹场置县,使用上犹场名。此后,几经历代王朝撤场建县,都沿用“上犹”作名,直至今日。

风土人情

待客

筹办喜事的前几天,主办者邀请家族和亲友担任执事筹办人员,其中专司待客者称为“做东道”,除接待朋友、宗族等一般男女宾客外,重点是接待主办者妻族、母族分别称为“新、老舅氏”的来客。喜庆当天,组织者鸣炮奏乐迎接新老“舅氏”和其他宾客。“舅氏”来后,“东道”必须趋前接镜迎匾,其余则在门口列队打拱作揖;客进门后东道送茶递烟,并招呼围桌食用茶点;茶毕,散坐片刻,接着“安席”。此前,“东道”早已排好席位座次。仪式庄重热闹,席位排列不可逾规。客人均入席后再次鸣鞭炮以示开席。席上,早时期一般都是9个大碗(现在一般用十二大盘了),再另备小碟若干和点心、水果类食品。每桌设一提壶斟酒“东道”,在斟完上桌酒后,坐于下席中间位置的“前席大东”起身致词,多是“欢迎光临”与“请恕招待不周”等语,坐首席者当起身回礼,说些“感谢盛情招待”之类的话。

丧事

白喜事为丧事之雅称。家人身故后,其亲属子女(一般由长子)分赴各亲友处报知,称为“报丧”,接到报丧的亲友,在“入殓”、“出殡”时必去“吊丧”,其时,丧者子女跪接还礼。因旧俗所传“丧事少礼”,故其礼节比红喜事较为简单,只是在出殡前的酒宴安席仪式才与红喜事略同。但菜肴没有红喜事那样丰盛,肉块较大且按桌数上菜,每人若等块,称为“大块肉”,食肉时,由族中长者带领孝长子跪于门前叩谢来宾,首席客人起身还礼应答。“舅氏”返家时,孝子须跪在门前相送。

县城与乡镇安席礼节相近,据说,有的地方等乡镇,有“尾椎敬客”习俗,即将家禽的尾椎部位剁切比普通肉块更大,煮熟后专门供奉主席客人,以示尊敬。食了尾椎还需食用家禽头项,意为“有前有后”,情谊永存。

名家名人

卢光稠 谭全播

卢光稠 字懋熙,别名十七郎。今上犹县双溪乡卢阳村人。光调生于唐文宗开成五年(849)。谭全播生于唐文宗大和八年(834)。唐僖年间,政治腐败。各地纷纷起兵,自据一方。为防御计,遂相与聚兵,众推全播为首领,全播拥立光稠为师。卢于唐僖宗光启元年(885年)占虔州,称刺史。天复元年(901年)取韶州。天祜六年(梁开平三年)(909年)光稠请命于后梁,表示愿通道路输贡赋,以便海外诸国来朝。后梁太祖朱晃认可。置百胜军于虔州,授光稠为防御使兼五岭开通使;辖虔、韶二州。又建镇南军、封光稠为舟汝王,食邑一千五百户。开平四年(910年)光稠病笃,将符印交全播,全播不收。复传命于京师开封,立光稠子延昌为尚书。是年十二月,光稠病逝,年70岁。全播立延昌,事之。

延昌开平五年(911年)东被部将黎球所杀,全播出。遣使请命于梁,授全播为防御使兼岭南节度使。全播浩虔州七年,有善政。卢、谭自据都邑,剪奸除暴,收租税,济贫困,深得黎民爱戴。唐昭宗天复二年(9O2年)扩虔州城东、西、南之隅,凿址为隍,三面阴水。天祜二年(905年)与县民黄廷玉议建上犹场。史称卢、谭治虔有善迹。

唐代名将谢肇

字景初,上犹振德里人。娴武技,多谋略。唐乾符(公元874-879年)间,与父率义兵征蛮,动第一,被任为韶州刺史。后升任百胜军防御使。上犹谢氏族谱载:因其“阅文字之深,备威武之才”,于乾符六年九月十八日封为“金紫光禄丈夫经略处置节度使检讨户部沿书”,赠太傅。

五代上犹场主事黄廷玉

黄延玉(县志又作黄玉)字德符,上犹备田人,唐昭宗天启间公元(904-907)补使院。后唐庄宗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割南康西南地置上犹场时,与吴知道共理场事。时盗贼蜂起,天下大乱,玉竭力守御二十四年,著有劳绩,表授大理评章事工部员外郎,国子监祭酒,累官司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寿九十七。

“南赣乡贤”阳孝本

阳孝本,字行先,号玉岩,上犹县小逻团人(今上犹县安和乡联合村),生于北宋宝元己卯年(公元1039年)三月初三。

孝本少时天资纯正,好学寡欲,年青时通晓四书五经。29岁时由右丞尚书薄宗孟抢荐为京都(今开封)上庠(大学)馆师。孝本长期追求寺庙、隐士的生活,如愿以偿;加上受当时周、程理学家的文论影响,崇尚“有德者必有言……故言则成文、动者成章。”因而抱定做人的最高标准,潜心读书,寡欲做人,不婚娶,不趋利,对功名也不屑一顾。

北宋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大文学家苏东坡贬职到岭南儋州,途经虔州通天岩约见阳孝本。与阳相见,思想产生共鸣,论文一拍即合,他极欣赏阳的追求,“高风绝尘”的艺术境界和超迈豪情的浪漫主义情调。二人同游州府名刹,垂钓郊野溪畔,在濂溪书院(旧址在今赣一中)舞文弄墨、在“夜话亭”里咏诗填词,成为一时佳话。

至宣和壬寅年(公元1122年)无疾而卒,享年84岁,葬于通天岩西麓石穴。后人把他的生平业绩载入《宋史·卷458隐逸》中,将其散见诗词整理成册曰《玉岩遗录》并赠匾称其为“南赣乡贤”。现上犹县和乡联合村阳孝本故里仍保存有“莲花井”、“阳氏宗祠”、“祖坟”等有关他的文物古迹。

元代创修邑志者黄文杰

字显明,上犹备田人,唐代国子监祭酒黄廷玉后裔。幼受家学熏陶,壮年游学于南安府道源书院。为人慷慨尚礼、渊博雅驯,甚得山长黄异的器重。

元大德(公元1297-1307年)间。荐擢任安远教授,但其无心仕进,旋辞归。著有《大学中庸学说》、《黄氏文献稿》、并主修《南安郡志》、创修《上犹县志》,惜大部分著作已散失,唯“上犹修县城记”一篇存世,此文是研究上犹建置沿革的珍贵资料。

明代南京吏部稽勋司主事黄甲

县城兴贤里人。字首卿,生于明嘉靖年间。1543年中举人,1550年中唐汝揖榜进士,转江南兴武卫籍(改籍南京)。曾任南京吏部稽勋司主事,掌管官吏升迁考核。《中国人名大辞典》载:“黄甲,字首卿,明代嘉靖二十九年进士,曾仕至通判。为人傲兀使气,以文章自负。与李攀龙、王世贞等七子同时而不相附丽,著有《凤岩集》。清初学者钱谦益的《列朝诗集小传》有黄甲的传记,称其有骨气,著作多,乾隆十年《上犹县志》载:县前旧有进士坊两座,其中一座为黄甲所建。光绪版县志录有其七律《宝乘寺》一首,署衔主政。

清代翰林蔡家轩、李临驯

蔡家轩(1790-1860年),字基美,号玉山,原名蔡家王郎,上犹县城人。清嘉庆已卯(1819)科进士,钦点瀚林院庶吉士,散馆改工部主事,升员外郎,累迁江南道监察御史。曾屡上书检劾贪官,皆切中时弊。出任福建副主考时,力排众议,得士最盛,故士林传诵:“蔡家轩慧眼识人才。”道光中,转任吏部给事中,万年吉地总办。旋简放道合,署内不请幕友(旧称师爷,即秘书),一切公文奏章皆亲自批拟,几年内请理百余案件。在任六年,以母老告养,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回籍。蔡善文,尤工画。著有《重修城垣记》收录于清光绪版《上犹县志》艺文卷,画多散失。

李临驯,字友春,好葆斋,有号芷仙。清嘉庆辛未(1811)年生于上犹县城。十三岁中秀才。道光丁酉(1873)拔贡中举人,戊戌年(1838)登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援职检讨,改河南道监察御史,加按察使衔,封二品军功,赏戴花翎。历充国史馆协修纂修官、文渊阁校理、甲辰(1844)思科湖南乡试正考官,署理湖北粮道、历署湖广、山东道御史、在任湖广粮道时告假回乡,主纂光绪七年《上犹县志》。

李诗才横溢,著有《散樗书屋诗存》六卷。晚年曾主讲赣县濂溪书院,掌教于南昌豫章书院。光绪十七年(1891)病故于南昌,终年八十岁。

民国人物田克明

田克明,字启东,1907年出生子紫阳乡秀罗村下境。1931年在南京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结业后,在赣州市党部任执行委员兼训练部长;1932年下半年起任江西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宣传部长,同期兼任国民议会江西代表;1935年起在法国巴黎大学留学三年;1938年又在英国伦敦大学留学一年;1939年任中央茶叶公司统计主任,后被调内政部任统计长,兼任政治大学教授;1947年为国大代表,任中央高等考核典试委员;1949年随蒋去台,在台湾东海大学任教授,著有《统计学》、《统计学探源》等高校教科书。新编《赣州地区志》入民国人物表。

上犹籍少将廖昌金、黄振棠、钟元辉、何家产

廖昌金

平富乡上寨村人,1906年生;1930年参加革命,1931年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建国后.先后任江苏省公安总队总队长、江苏省军团副参谋长。1964年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于1972年病故,享年66岁。

黄振棠

1912年出生于平富乡,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建国后,先后任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南京军区顾问。1955年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是全国政协五届委员会委员、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钟元辉

营前蛛岭人,1915年生,1932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曾任十二兵团政委等职。建国后先后任北京军区后勤部副政委、天津警备区政委。1955年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

何家产

1917年出生于营前蛛岭乌子村,1931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共产党,参如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建国后,前后担任中印边界反击战前线司令员、福州军区参谋长。1961年,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

作家李伯勇

李伯勇.1948年11月生于江西赣南上犹县城。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专业作家,1961年高中毕业。1968年下放农村务农12年,又在水泥厂务工4年,后调入县文化部门。1979年开始创作。已发表长、中、短篇小说及文学评论、随笔散文200多万字。已出版中篇小说选《南方的温柔》(百花洲文艺出版社)、长篇小说《轮回》(北岳文艺出版社)、《寂寞欢爱》(长江文艺出版社)、散文集《灰与绿的交响》(作家出版社)等。其中《轮回》获全国“恒泰杯”长篇小说征文三等奖(1996年)。作者现在上犹县文联供职。1989年曾获江西省首届谷雨文学创作奖。2001年获江西省文艺“十佳”(榜首)称号。[4]

旅游景区

陡水湖风景区

陡水湖位于江西赣州西部的上犹县,处于上犹江中游。上犹江史称溢江溪、九十九曲河,蜿蜓曲折、水清明净,全长198公里。陡水湖因建上犹江水力发电站而成湖,水域面积31平方公里,比杭州西湖大40倍。湖面处在群山环抱之中,形成湖岸线长264公里、湖湾427个、湖心岛42个,湖面开阔处纵横达500米以上,视野宽广、波平如镜;狭窄处不足10米,仅容一舟通行。

云峰山生态氧吧

又名云风山。属罗霄山脉,距县城60公里,位于紫阳乡西部源头,呈西南~东北走向。西北坡属遂川县。

从前有“云峰仙庵”及牛鼻岩而得名。此山林各项资源保护较好,稀有古树、园艺怪树极丰,空气质量国内居前。它的主峰形如占卜用的卦,又名卦子岭海拔1290米,是露营赏日出及眺望赣州城的佳地,在瓜子岭西南方有花轿顶,海拔1279米。

五指峰风景区

五指峰景区位于赣州上犹县陡水湖风景名胜区源头,属罗霄山脉的余脉山地。距上犹县城70公里,五指峰最高指峰海拔1607米,是五指峰景区自然的形象标志。

赣南森林铁路

赣南森林铁路,全国唯一的森林小火车,是我国南方林区目前惟一保存完好的森林铁路,被德国蒸汽机专家称之为“目前世界上保存得最完好的小蒸汽车和窄轨线路之一”,被中科院旅游资源评估小组专家誉为“世界级旅游珍品”。[5]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