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上海太古洋行大樓

上海太古洋行大樓原圖鏈接來自 知乎 的圖片

上海太古洋行大樓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黃浦區中山東二路22號的一幢四層歷史建築,曾名豐華大樓。大樓處於新永安路和中山東二路路口的西南角,永安路東,人民路北,屬於黃浦區204街坊。

目錄

歷史

今新永安路、中山東二路、人民路、永安路合圍的地塊,原為上海法租界法蘭西外灘南段(12號-25號)的一塊荒地,南北向長約535米,建有鐵匠鋪和倉庫等簡屋。1877年起,太古洋行在英國籌得資金,陸續將這一地塊收購,用以建造碼頭和倉儲設施。此前,太古洋行曾多次向法租界公董局申請收購這一土地。但是當時太古洋行的競爭對手旗昌洋行的董事福士兼任公董局董事,他利用自己在公董局的影響力,使建設方案遲遲不能獲得批准。碼頭建成後,被稱為「太古碼頭」,供旗下的太古輪船公司使用。1906年,公司決定在該地塊上興建辦公用房。項目由新瑞和洋行設計,顧蘭記營造廠承建。1930年,公司又在大樓西側加建了兩座倉庫。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整個地塊及其上建築被上海市房地局收歸國有。1956年,公私合營的豐華圓珠筆廠和其他單位進駐原太古洋行辦公樓。該樓也一度被稱為「豐華大樓」。1986年,豐華圓珠筆廠對大樓進行裝修和改建。在這次改建中,原太古洋行辦公樓和西側的倉庫被連為一體,加建一層,並重新粉刷。此後,大樓的產權曾改變數次。至21世紀初,大樓因年久失修而破敗不堪。2009年,經與黃浦區文化局協調,香港聖邦公司租用該大樓15年。隨後該公司出資對大樓進行修復[1]。修復工程於2012年底竣工,恢復了大樓的歷史風貌。修繕後的大樓成為集零售、餐飲、文化展示等業務為一體的商場「外灘二十二號」。

2004年,該大樓被列為黃浦區登記不可移動文物和第四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建築

太古洋行大樓占地面積2,830平方米,建築面積11,700平方米,是一座地上五層(原為四層),地下一層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建築採用層層收縮的方形鋼筋混凝土柱作為結構支撐,樓面採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其建築風格為折衷主義風格[2],主立面朝東,材質為清水紅磚,結構對稱,呈現「縱四段」劃分。太古洋行大樓是一幢「外廊式」建築,各個立面上均設有寬敞的內廊。建築採用不同形態的窗戶,設置了山牆和方形壁柱,以豐富立面造型。

視頻

上海太古洋行大樓相關視頻

《上海建築百年》第十五輯 怡和洋行大樓

參考文獻

  1. 外灘百歲紅樓獲億元巨資修復,新浪網, 2011-03-03
  2. 究竟什麼是折衷主義? ,搜狐,2019-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