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黄鸡
三黄鸡
"三黄鸡"的名字由朱元璋钦赐。在国家农业部权威典籍《中国家禽志》一书中排名首位,该鸡属农户大自然放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具有体型小、外貌"三黄"(羽毛黄、爪黄、喙黄)、生存能力强、产蛋量高、肉质鲜嫩等优良特点,普遍饲养的家鸡品种,因黄羽、黄喙、黄脚得名。成年鸡体重约3-4公斤,鸡肉质嫩滑,皮脆骨软,脂肪丰满和味道鲜美。从而得到全世界的认可,三黄鸡是我国最著名的土鸡之一。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三黄鸡、 特点: 生存能力强、产蛋量高、 界: 动物界、 亚种: 三黄胡须鸡、清远麻鸡、杏花鸡等。
外貌特征
广西三黄鸡体型较小,似长方体。喙黄色,喙前端肉色渐向基部呈栗色。单冠,公鸡的冠大,母鸡的冠小。耳叶红色。虹彩橘黄色。皮肤黄色和白色。公鸡羽色绛红,颈羽颜色比体羽较浅,翼羽常带黑边,主尾羽与瑶羽也常呈黑色。母鸡均黄羽,但主翼羽和副翼羽常带黑边和黑斑,尾羽也多黑色,**排覆主翼羽带稠密的黑斑或呈黑色,有的母鸡颈羽呈黑色斑点,或黄色镶黑边。胫黄色,少数胫肉色。[1]
生产性能
1、产肉性能
公母混合雏初生重31.09±1.64克,公鸡1月龄体重230-300克,2月龄体重500-600克,3月龄体重800-200克。4月龄体重,300-1500克,5月龄体重1600-1800,6月龄体重2000~2200克;母鸡1月龄体重180~220克,2月龄体重320~420克,3月龄体重700~900克,4月龄体重1 100~1 200克,5月龄体重1 300~1 400克,6月龄体重1500~1800克。公鸡180日龄屠宰,宰前活重2090.50±91.36克,半净膛率84.2%,全净膛率70.6%;母鸡118日龄屠宰,宰前活重1209.10±132.33克,半净膛率79.7%,全净膛率62.1%。 最近,江西农业大学等单位对宁都黄鸡的肉质性状进行了研究。测定结果表明,该鸡的肉质优良,尤其是亚麻酸含量高,芥子酸含量低,肌纤维的直径小,以及鲜味和甜味氨基酸含量高。与江西省其他鸡种的性状相比,该鸡有着突出的优点。
2、产蛋性能
蛋形指数始产期为1.310,主产期为1.312,终产期为1.293。蛋壳厚度始产期为0.323毫米,主产期为0.316毫米,终产期为0.305毫米。
3、繁殖性能
公鸡开啼一般为80日龄,150日龄时有50%的公鸡能顺利接受人工采精,165日龄全部能够产生正常精液。据1250只母鸡统计,开产日龄130—135天。产蛋高峰期出现在开产后第七周,产蛋率达65%~68%。产蛋率50%以上可维持5周左右。日产蛋量时间分布:上午10时前产蛋占全天的21%,10时至14时产蛋占全天的66%,14时以后的占13%。本品种选育程度不够,就巢性较强,一般产18~20枚蛋后进人就巢期,一次就巢时间20~30天。500日龄产蛋量110~115枚,每枚蛋重量:始产期(开产3~4周内)32.67 ± 1.62克,主产期(开产后5-40周)44.83 ± 2.28克,终产期(开产40周以后)52.98 ± 2.33克。采用人工授精配种,据61326枚蛋统计,种蛋受精率89.3%±4.31%,受精蛋孵化率87%±3.82%采用自然交配,春秋季受精率84.58%,人孵蛋孵化率70.18%,夏季、冬季则较低。表明采用人工授精技术配种可以提高受精率和孵化率。
种蛋合格率可达96%~97%,健雏率97.4%~98.5%,育雏率95%,育成率85%以上。
产地及分布
广西三黄鸡主产于沿浔江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平、平南、藤县和苍梧,以及信都、岑溪、容县等地。中心产区为桂平的麻垌与江口、平南的大安、岑溪的糯桐(原属藤县)以及贺县的信都,分布于广西桂东南部的桂平、平南、藤县、苍梧、贺县、岭溪、容县等地。
营养价值
三黄鸡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所含的蛋白质质量较高,脂肪含量低,氨基酸含量高,且都是人体必需氨基酸,除此之外,三黄鸡还是磷、铁、铜与锌的良好来源,并且富含维生素B12、维生素B6、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K等,可用于补血养身。三黄鸡鸡肉的脂类物质和牛肉、猪肉比较,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亚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够降低对人体健康不利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
鸡舍建设及设备
一、鸡舍
育雏室是育雏的专门房舍,它的结构要求较高,需既能保暖,又能通风,并且采光性能也要好。在育雏时,舍内温度一般不能低于20℃,甚止可高于30℃。为了保温和节省能源,育雏室高度应低到2米。总之,育雏室要求清洁干燥,能保温、保持空气流通,以利雏鸡的生长发育。 由于三黄鸡的肉用仔鸡生长速度较快,周期短,为了减少捉鸡、搬鸡等应激因素,避免因环境改变而影响鸡的生长,拟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法,即从雏鸡入舍开始,一直饲养到上市,中间不再搬迁转棚。这种鸡舍,既是育雏室,又是肉鸡舍。肉鸡舍比较简单,一平方米可养10羽鸡。
二、垫料
垫料的选择应根据当地具体条件而定,原则是不霉,不呈粉末状。 鸡舍内铺设垫料,能保持鸡群健康,有助于种蛋的清洁。小片状的木刨花是理想的垫料,它有良好的吸水性以能,并有弹性,不易造成垫料板结。此外,切短的稻草也是良好的垫料,因其两端吸水。为提高稻草作为垫料的利用率,应将其切成1~2厘米长为好。其他很多植物产品,只要具备良好的吸水性,均可选作养鸡垫料,便如,稻谷壳、麦秕、锯木屑、碎玉米、穗芯等。虽然甘蔗渣也可充作垫料,但其主要缺点是易长霉菌,往往会引起鸡群霉菌性呼吸道疾病(如烟曲霉病),特别在育雏期间应慎用。 垫料的使用量应视气温而变,雏鸡群于寒冷气温下饲养,垫料应辅放厚些(5厘米上);较暖和季节则垫料厚度可酌减。
垫料形态的选用也很重要,特别是雏鸡,过于干燥又呈粉末状的垫料,其尘埃常导致机械性刺激,是引发呼吸道疾病的原因之一,使用此类垫料时,除应适当增高室内湿度(短时间)外,还应在垫料上适量喷些水。但垫料过于潮湿,同样也不利于鸡的饲养,有可能增加雏鸡球虫病或霉菌病发生的危险。故垫料的物理性质及几何形态也是养鸡、特别是育雏成败的关键之一,应予以必要的重视。[3]
三、鸡舍主要用具和设备
1、褓母器:雏鸡由出壳至4或5周龄时要保暖,寒冷季节保暖时间还应适当延长。故褓母器是很重要的设备。通常褓母器成伞状,内装发热加温装置,伞内也应安装一盏小瓦数的电灯,作为吸引小鸡进入伞下保温区的光源。伞下的温度可通过自动控温装置或抬高褓母伞高度来调节。
2、喂料器具:鸡的喂料器具一般有开食盘、饲料槽或饲料楹。随着鸡群的日龄的增长,使用饲料器具的数量和规格也应随时调整。通常料槽和料桶安置的高度是食槽或料桶的沿口与鸡背高度等高,而料槽或料桶底部至沿口的高度不应超过7厘米。
3、饮水器具:刚出壳的雏鸡至2周龄前,可使用钟形饮水器供水,每100羽雏鸡的供水量需两个2.5公升的饮水器,3周龄后可改用槽式长流水饮水槽供水,或用自动饮水器及饱水杯供水。饮水器规格可自选。饮水器具和饮料器具两者鸡舍内的分布位置,其距离间隔不应超过3米,雏鸡时两者不要超过2米。 鸡不同日龄的饮水量是与气温、饲料质量及物理形状、饲喂方式等诸多因素有关,其中温度是造成鸡饮水量变化的大因素。通常在适宜气温时(20℃)采食量和饮水量的比例为1∶2左右,在高温季节饮水量急骤增加,此时要适当控制过量的饮水。
4、通风设施:冬季,为了保持良好的空气;夏季,为了防署降温及排除湿气,一般均采和机械设备进行通风。通常,空气由前窗户进入鸡舍,由后墙窗户排出,造成空气对流,以达到通风换气的目的。在冬季窗户关闭,或夏季无风,空气对流缓慢时,舍内空气污浊,则需另外装置通风设施,目前常采用风扇通风。可在鸡舍后墙装上风扇,使经前窗进入的空气由风扇排出。鸡舍的进出风量稍大于进入的风量(负压通风),以达到佳的换气效果。气流的流动,带走了周围的热量,达到了降温的效果;但是在使用机械通风时,要避免进入鸡舍的气流直接吹向鸡群。[4]
养殖技术
饲喂技术
1、充足的饮水 ,水是三黄鸡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之一。在整个饲养过程中,鸡的饮水量大约是采食饲料量的2-3倍,气温愈高饮水量愈多。充足而符合卫生标准的饮水供应是肉鸡饲养成功的重要保证。雏鸡入舍后,先要用人工引导雏鸡饮用20℃左右的含糖量5%的糖水,雏鸡饮水2-3小时后才能开食。周内雏鸡饮用水的温度应在20℃,而且可以加入一定量的可溶性维生素,如速补---14、电解多维等等。饮水器数量要够用,并且要摆放均匀。饮水器的高度也应该随着雏鸡的生长逐渐调整,使饮水器的边缘与鸡背保持相同的高度,防止饮水外溢、保持垫料的干燥,饮水器要保持清洁,每天要清洗和消毒1-2次。
2、丰富的营养,三黄鸡的生长需要丰富的营养,饲养三黄鸡的饲料一是要求营养成分齐全,任何微量成分的不足或缺乏都可能出现病态反应;二是要求高能量、高蛋白质;三是要求饲料里的各种营养比例配合恰当。三黄鸡饲养一般分为2个阶段,0-28日龄称为育雏阶段,29日龄---上市称为育肥阶段,所以三黄鸡的饲料供应也要分为2个阶段,育雏阶段饲料一般用粉料或加工成碎粒,育肥阶段饲料好用颗粒饲料。三黄鸡的饲喂采用自由采食方法。在1-3日龄,为了让雏鸡尽快学会采食,每隔2-3小时喂料一次;4-28日龄每隔4小时喂料一次;29日龄后每日加料4次。多次投料可以刺激鸡的食欲,增加鸡的采食量。每次给料时要控制给料量,使每只鸡能吃饱,还有少量余料,给料过多会被鸡啄出料桶造成浪费。1-7日龄的雏鸡用开食盘饲喂,7日龄以后要逐步改为用桶饲喂,12日龄后完全用料桶饲喂。料桶的高度要随着鸡的生长速度而调整,保持与鸡背同一水平,以免啄出饲料。料桶必须保证够用而且分布要均匀。在由小鸡料转换为育肥料时,要用5天左右的时间逐渐更换,不能突然改变。饲养人员应每天准确记录喂料量。
3、良好的环境三黄鸡1-2日龄所需温度为32-34℃,此后每过一周环境温度可下降3℃,到5周龄后环境温度以20-21℃为宜,低不得少于16℃。在育雏期,鸡舍内温度每天可上下波动1-2℃,造成适当的温差,可以刺激食欲,提高采食量,促进鸡的生长。育雏周,鸡舍内保持56-70%的稍高湿度,防止雏鸡脱水,影响健康和生长;两周后鸡舍内湿度控制在55-60%.通过加强通风,避免饮水器漏水,防止垫料潮湿等措施,保持舍内的干燥。要注意鸡舍的通风换气,及时排除鸡舍内污浊空气,鸡舍内氨气量不应超过20ppm,也就是以人闻了不感到刺鼻为标准。要解决通风换气和保温这一对矛盾,通常1-2周龄时以保温为主,适当注意通风,必须防止冷空气直接吹到雏鸡身上。3周龄开始要逐渐增加通风量和通风时间,5周龄后应以通风为主。
4、适当的光照,饲养三黄鸡需要适当的光照,其目的是延长采食时间,增加摄食量,加快生长速度。通常1-2日龄用24小时光照,3日龄后每天光照23小时,夜间关1小时保持黑暗,使鸡能适应突然停电时的环境变化,防止引起鸡群堆集死亡。光的亮度在育雏期的周要强一些,每平方米地面2-3W,第二周后的每平方米0.75W,防止过分活动或发生啄癖。有条件的也可采用1-2小时光照,2-3小时黑暗的光照方式。并且需要注意观察鸡的行为精神、采食、粪便、呼吸等状态,发现有异常情况时、要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措施。
5、适当的密度要保证每只三黄鸡在不同生长阶段都占有必要的地面面积,使其自始至终保持适宜的密度,这是三黄鸡饲养成败的一个关键。“饲养密度”这一概念包含着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每平方米面积养多少羽鸡;二是每羽鸡占有多少食槽位置;三是每羽鸡有多少饮水位置。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三黄鸡的饲养密度通常以出售时的每平方米载鸡数来计算。采用地面厚垫料平养方式时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1-14羽,采用网上平养方式时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4-16羽。[5]
疾病防治
三黄鸡饲养周期短,任何疾病一旦发生即使得到控制,到出售前往往也来不及恢复,因此必须立足于卫生防疫,要有“防重于治”的观念。
1、实行“全进全出”制:就是同一栋鸡舍或鸡场一次只进同一批雏鸡,饲养同一日龄鸡,并且在同一天全部出场,出场后彻底清扫、清洗、消毒,然后将鸡舍空闲密闭一周以上,再接养下一批雏鸡。由于在鸡场或鸡舍内不存在不同日龄鸡群的交叉感梁机会,切断了传染病的流行环节,从而保证了鸡群的安全生产。
2、做好消毒工作:要对鸡舍及舍内设备进行彻底的消毒;人员、车辆进出均应消毒;每周至少1次带鸡消毒,定期清理消毒鸡舍周围的环境,加强垫料管理,保持垫料干燥、无霉变。
3、制定合适的免疫程序:1-3日龄用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或Ma5疫苗点眼;7日龄用新城疫苗Lasota(拉苏打)或Clrone(克隆)-30或Ⅱ系进行滴鼻或点眼;14日龄用法氏囊苗D-78饮水或滴口;26-28日龄,用新城疫Lasota或Clrone-30苗2倍剂量饮水。必要时在35日龄用法氏囊D-78再次饮水。 或者,1日龄用新支二联苗ND-H120或ND-Ma5进行点眼或滴鼻,同时用新城疫油乳剂活苗在颈部下1/3处,背侧皮下注射半个剂量0.2ml/羽;14日龄用法氏囊D-78饮水或滴口;32-35日龄再用法氏囊饮水一次。
4、在饮水或饲料中预防性投药:用抗生素预防剂量间断性加入饮水或料中,预防一些细菌性疾病的发生。[6]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