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三江鄉位於江西贛州市經開區西部,東毗鄰贛州經開區蟠龍鎮,南與贛州蓉江新區潭東、潭口兩鎮鎮接壤,西以唐江鎮太窩鄉為鄰,北與鳳崗鎮隔河相望。總面積38平方千米,鄉政府現設在新紅村康良路老浮橋頭處。三江甲魚蜚聲贛南大地,同時還有果業、梅花鹿、地鴿養殖業等。三江鄉素有四分山林、一分水、四分耕地、一分莊園的「魚米之鄉」之美稱。橫跨於上猶江上連通三江、鳳崗兩地的三江浮橋是南康僅有的一座實用型浮橋。三江鄉還是首個將《資本論》翻譯為中文的郭大力的故鄉。[1]

中文名稱: 三江鄉

外文名稱: sanjiang township

行政區類別: 鄉

所屬地區: 江西省贛州市經開區

下轄地區: 新紅、肖邊等11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三江鄉老浮橋頭511縣道康良路附近

電話區號: 0797

郵政區碼: 341412

面 積: 38平方千米

人 口:29915人(2017)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著名景點: 三江浮橋、三江口等

車牌代碼: 贛B

著名人物: 郭大力、傅通先

目錄

行政區劃

[代碼]360782205:~200新紅村 ~201伍村村 ~202伍嶺村 ~203饒家陂村 ~204谷山村 ~205赤湖村 ~206南坑村 ~207東紅村 ~208新江村 ~209肖邊村 ~210斜角村

基礎設施

全鄉個私經濟有較大發展,個體工商戶達330多戶。沿江地帶有採石場5個。丘陵地區有紅磚廠4個。圩鎮市場、商店、住房建築面積14000平方米,經營店面81個,商品經營類別眾多,農副產品、小商品、百貨五金、建築、建材、文化用品、副食、飲食、農資種籽銷售日趨活躍。教育事業蒸蒸日上。2005年,投資40萬元新建了三江中學宿舍樓;投資15萬元硬化了中心小學校園;投資7.8萬元新建了伍嶺初中新校門及籃球場,硬化了校園主幹道及鋪設了地板磚等。全鄉目有中學2所:三江中學、伍嶺初中;完小7所(1~6年級),7個教學點(1~3年級學生就讀),小學有75個班級,全鄉中學共有教師員工82人,學生1838人;小學共有教師員工132人,學生3089人,幼兒班共有25個,人數達1200多人。文化衛生事業得到長足發展。閉路電視信號現已覆蓋全鄉三分之一的行政村,用戶近300戶。可轉播中央一套、新聞台、體育台、電影頻道等節目14套。衛生事業有了進一步發展。三江衛生院占地面積322平方米,有門診、職工住宿樓,病人住院床位12張,專業衛生技術人員20人。村醫療站30個,醫務人員30人。

基本概況

三江鄉隸屬於江西省贛州市經開區,地處南安江、上猶江、章江的交匯處,總面積38平方千米,轄有新紅、肖邊、斜角、新江、赤湖、谷山、饒家陂、南坑、伍嶺、東紅、伍村等11個行政村,175個村民小組,人口29915人(2017)。三江鄉三面環水,舊時僅靠一條公路、一座浮橋、五個渡口與外界聯繫,現渡口均被公路橋取代,大大改善了三江的交通。三江鄉海拔低,地勢平坦,是發展種植、養殖的理想之地,也是發展休閒、旅遊的好地方。三江鄉舊時素有「三年不漲水,狗都不吃白米飯」之稱,近年由於水利設施渠道的修建,漲水現象大有減少。

歷史沿革

以境內三江口村命名。解放初屬潭口區三江鄉。合作化時屬鳳崗區,含東谷、斜角、三江3個鄉,有東紅、和平、民主、新紅、金星、筱壩、解勝、南坑、東谷第一、七社,斜角第三、四社等12個高級社。1958年成立高峰公社,1959年改名三江公社。1961年分出東谷公社。1965年東谷公社併入。1968年併入鳳崗公社,1979年從鳳崗公社分出復設三江公社,1984年改鄉。2007年11月,因贛州開發區建設需要,原南康市三江鄉的博羅村、解勝村、筱壩村一併劃歸章貢區潭東鎮管轄。至此,三江鄉下轄村由14個減為11個。2016年8月25日上午,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與我區鳳崗鎮、三江鄉事權交接會在鳳崗鎮召開。標誌着三江鄉正式劃入贛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贛州經開區)。

地理優劣勢

三江鄉政府駐新紅村老浮橋頭處,距南康區政府20千米,距贛州市政府13公里。東部與黃金開發區蟠龍鎮接壤,西部與太窩鄉相鄰,南部緊靠潭口鎮、潭東鎮,北邊與唐江鎮、鳳崗鎮隔河相望。全鄉面積36平方千米,境內地形西南高東北低,東南西三面丘陵,北面及中部地帶均為沖積平原。土壤結構為沙質土、粘性黃土和紅壤土。雨量充足,全鄉每年降雨量可達1500毫米以上。三江鄉素有四分山林、一分水、四分耕地、一分莊園的「魚米之鄉」之稱。由於三江三面環水,舊時與外界交通極其不便,近幾年政府較大對渡口的改造,現已經使公路橋取代渡口,在增加了交通便利的同時,也大大地減少了安全隱患。雖然橋修建起來了,但是由於道路狹窄等原因,鄉鎮通車的也只有唐江至三江的客車。三江的交通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三江浮橋的去留曾經引起熱議,有人力挺要留住歷史記憶,有人認為留下則存在安全隱患。

文化名人

郭大力(1905年——1976年),男,江西南康縣三江鄉斜角村人。中國經濟學家,教育家。他和廈門大學原校長王亞南在中國最早翻譯馬克思的巨著《資本論》。1955年當選為首屆中國科學院院士。1923年入廈門大學學習化學,後轉學上海大夏大學攻讀哲學,並開始研究馬克思主義。30和40年代,除從事著譯外,還在廣東文理學院,廈門大學任教。1949年後,在中共中央馬列學院,高級黨校任教。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1957年參加中國共產黨。歷任全國政協第二,三,四屆委員,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傅通先(1940~)筆名傅彤、笑富。江西南康三江人。中共黨員。1963年畢業於江西大學哲學系。歷任《浙江日報》編輯、記者、總編辦副主任及文藝科教部主任、編委、副總編輯,《大眾美術報》社及美術報社社長、總編輯,《文化交流》雜誌總編輯,高級編輯。浙江省作協第五屆副主席,浙江省雜文學會會長,浙江省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1971年開始發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小說《海的女兒》,散文集《吟天畫地》、《品畫集》,文藝綜合著作《六藝集》等。散文集《天堂遊蹤》獲浙江省新時期十年優秀散文集獎,散文《眼神》獲浙江省紀念《講話》發表50周年徵文二等獎,《吟天畫地》獲浙江省優秀散文集獎,長篇紀實文學《潘天壽最後的日子》(合作)獲全國連載作品二等獎。

特色產業

果業。三江鄉屬丘陵地區,土壤十分適宜種植果樹,經鄉黨委、政府組織引導,引進臍橙、甜柚、美國黑李等果樹優良品種。全鄉已發展果業面積5600畝,年產值2000萬元,其中凱大臍橙場、伍龍果園場和伍嶺生態農莊的臍橙、甜柚多次獲贛州市金獎。並於2004年10月組織成立了三江鄉果業協會,為廣大果農提供技術、資金、肥料等支持和產前、產中、產後服務。甲魚養殖業。該甲魚養殖基地在三江鄉肖邊村、斜角村和新紅村,養殖面積達600多畝,年產值達3000多萬元,2002年10月在鄉黨委、政府的引導下成立了三江鄉甲魚協會,實行統一品種、統一飼養方法、統一防疫、統一銷售,促進了三江甲魚的發展。「三江甲魚」品牌已小有名氣,遠銷省內外。梅花鹿養殖。梅花鹿養殖經2004年4月鄉黨委、政府引進,在三江鄉南坑村、新江村發展。總投資600多萬元,引進種鹿320頭,新建欄舍面積4400平方米。已發展成集養殖、鹿產品加工為一體的大型養殖場,年產值達200多萬元,並由此帶動周邊農民用工業參加單戶飼養、養殖場負責回收,增加了農民收入。屬贛州第一家。地鴿養殖業。該養殖基地在伍嶺村、伍村村,以李輝萍養殖場為中心基地。已發展地鴿2000羽,年產值達20多萬元。地鴿養殖具有投資小、見效快、易管理的特點。在李輝萍的帶動下,已發展周邊農戶200多戶參與養殖,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雜交竹種植業。該基地位於三江鄉小壩村,鄉黨委、政府充分利用荒地引進外商開發了1000多畝雜交竹種植基地,該基地建設不僅使這些荒地得到合理利用,而且解決了60多個閒置勞力的做工問題,增加了農民收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