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三氧化二氮

三氧化二氮,氮的氧化物,一种酸性氧化物,有毒,环境污染物之一,是亚硝酸的酸酐,可溶于苯、乙醚氯仿(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四氯甲烷)、酸碱不稳定,常压下即可分解为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三氧化二氮助燃,有毒。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目录

物性数据

1、性状:红棕色气体,低温时为深蓝色液体或固体。

2、熔点(℃):-102。

3、沸点(℃):3.5。

4、相对密度(水=1):1.45(2℃)。

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6。

6、饱和蒸气压(kPa):>110。

7、临界压力(MPa):6.99。

8、溶解性:溶于苯、甲苯、乙醚、氯仿、四氯化碳、酸、碱。

分子结构数据

1、摩尔折射率:12.1

2、摩尔体积(cm3/mol):39.0

3、等张比容(90.2K):125.2

4、表面张力(dyne/cm):105.3

5、介电常数:无可用的

6、极化率(10-24cm3):4.79

7、单一同位素质量:75.990892 Da

8、标称质量:76 Da

9、平均质量:76.0116 Da [1]

计算化学数据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0.1

2、氢键供体数量:0

3、氢键受体数量:4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75.2

7、重原子数量:5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50.4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分子结构

两个氮原子通过σ共价键相连,在整个分子中存在着一个五中心六电子的离域大π键。氮的氧化数为+3。

性质与稳定性

1、凝聚态的三氧化二氮为绿色至蓝色的液体。没有固定的沸点,起初放出NO,于是沸点随之升高。

2、稳定性:稳定。

3、禁配物:易燃或可燃物、还原剂。

4、聚合危害:不聚合。

5、分解产物:氮氧化物 [2]

合成方法

制法1:2HNO3+As2O3+2H2O→2H3AsO4+N2O3

将硝酸(密度1.30~1.35g/cm3)滴加到粉碎的As2O3上,微微加热到70°C左右,反应开始进行,生成N2O3。

制法2:2NOHSO4+H2O→2H2SO4+N2O3

将发烟硝酸放入带有滴液漏斗和导气管的烧瓶中,通入SO2直到形成一个糊状体(生成了亚硝酰硫酸)。然后从滴液漏斗中逐滴加水则生成N2O3。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氮氧化物主要损害呼吸道。吸入初期仅有轻微的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咽部不适干咳等。常经数小时至十几小时或更长时间潜伏期后发生迟发性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出现胸闷、呼吸窘迫、咳嗽、咯泡沫痰、紫绀等。可并发气胸及纵隔气肿。肺水肿消退后两周左右可出现迟发性阻塞性细气支气管炎。慢性影响: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及慢性呼吸道炎症。个别病例出现肺纤维化。可引起牙齿酸蚀症。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助燃,有毒。

急救措施

吸 入: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晴接触: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立即就医。

食 入:漱口,禁止催吐。立即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本品不燃烧,但有强氧化性,遇有机物可引起燃烧。若遇高热可发生剧烈分解,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

有害燃烧产物: 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干粉、二氧化碳。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4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密闭型防毒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气体或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还原剂接触。搬运时戴好钢瓶安全帽和防震橡皮圈,防止钢瓶碰撞、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通风、低温的库房内。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个体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密闭型防毒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