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楊詩其二
《三楊詩其二》明代王世貞的作品[1]之一。王世貞少年成名,一心希望報效君王,可事與願違,十年間一直沒有得到重用,漸生懷才不遇、生不逢時之感。後期,世貞在官場中又頻頻遭到小人的誹謗,這加深了他對官場的厭倦之感。而顛沛流離於任所的生活,分外孤寂淒涼,世貞便開始穿梭於田野、山林之間,試圖借遊戲山水、適意自然,來得到心靈的舒緩和排解。
“ |
天地氣不滅,今古遞流行。 岩岩富平君,所得何太贏。 朝籍未雲久,浩然厭承明。 絀志終老親,食力乃躬耕。 貸粟恥監河,獨行異於陵。 峨峨獬豸冠,一出狐豕驚。 兩分既以展,慷慨示平生。 訾亹探亂源,力欲奸諛清。 屈指及四五,天怒不為恆。 九關下虎豹,白日紛雷霆。 沈冥狴犴間,血肉浩縱橫。 十載無生晷,萬死有餘誠。 荷校誦遺編,庶幾演周經。 茹甘豈以蓼,就燠豈以冰。 誠知非身計,心各有重輕。 終荷帝垂察,役服等齊氓。 未永鼓腹游,溘哉大命傾。 此疏憶昨傳,夜燈盡熒熒。 片紙或只言,若引九鼎絙。 歸骨二華顛,咸秦遍精靈。 |
” |
— [明]王世貞 |
目錄
史學成就
王世貞(1526年~1590年),字元美,號鳳洲,晚年又號弇州山人,為明嘉靖至萬曆年間一代文宗,主盟文壇二十餘年。
王世貞的治史方法大致是以國史辯野史、家乘;以野史、家史互較,取其可信者;以親見親聞為考史依據;以詔誥等原始材料為考證的重要依據;以事理、情理作為撰史的重要標準。王世貞運用這些方法對明代史實進行了深入的考辨,這在明朝是不多見的,並且還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史乘考誤》體現出王世貞對這些考證思想方法的運用,《四庫全書總目》[2]對此書的評價是:"皆能辨析精核,有裨考證","且征事既多,不無小誤……然其大端可信,此固不可以為病"。清人夏燮也說:"正史(《明實錄》)之受欺者遂不少,弇州所辨,十之一二耳"。這都說明了王世貞的史學成就不可小覷。
視頻
三楊詩其二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王世貞簡介 明代文學家、史學家,亦是「後七子」領袖之一 ,搜狐,2021-01-23
-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古典目錄學的集大成之作,個人圖書館,2018-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