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三文鱼骨玉米冬瓜汤

三文鱼(Oncorhynchus),又名大马哈鱼、鲑鱼、撒蒙鱼,属硬骨鱼纲、鲑形目、鲑属,主要分布在大西洋与太平洋、北冰洋交界的水域,属于冷水性的高度洄游鱼类,被国际美食界誉为“冰海之皇”。研究表明,金枪鱼和三文鱼均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并且富含EPA和DHA等生物活性物质。 养殖三文鱼和挪威三文鱼肌肉中水分、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的质量分数分别为62.10%、1.92%、21.01%、14.94%和69.01%、1.88%、21.66%、7.37%。两种三文鱼肌肉中均含18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5种呈味氨基酸。含有对人体各种生理功能起重要作用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如钙、磷、铁、锰、锌、镁、铜等。综合评价:二者均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挪威三文鱼的粗蛋白含量高于养殖三文鱼,养殖三文鱼的脂肪含量高于挪威三文鱼。据中国和挪威科研机构宣布常吃三文鱼可降低患心脑血管病率,三文鱼富含的omega-3高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对脑组织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 营养丰富美味佳肴,学着一起来做做

三文鱼骨玉米冬瓜汤的用料

  • 挪威三文鱼骨250克
  • 姜片适量
  • 胡椒粉3勺
  • 料酒适量
  • 甜糯玉米一颗
  • 冬瓜250克
  • 盐适量

目录

三文鱼骨玉米冬瓜汤的做法

  1. 洗净切块,用适量料酒腌制一下
  2. 玉米洗净切小段备用
  3. 冬瓜洗净切片
  4. 姜片适量
  5. 油烧热后放入姜片,爆香,放入三文鱼骨煎至两面变色
  6. 如图这样,备用
  7. 水开了之后,在升降电火锅内放入煎好备用的鱼骨和玉米,文火煲1小时左右
  8. 在升降电火锅内放入冬瓜熬到冬瓜酥烂,即可
  9. 一碗美味的三文鱼骨玉米冬瓜汤就煮好了,吃之前撒一些胡椒粉、盐和香菜末,即可食用[1]

冬瓜百科:

  • 冬瓜(学名:Benincasa hispida (Thunb.) Cogn.),葫芦科冬瓜属一年生蔓生或架生草本植物,茎被黄褐色硬毛及长柔毛,有棱沟,叶柄粗壮,被粗硬毛和长柔毛,雌雄同株,花单生,果实长圆柱状或近球状,大型,有硬毛和白霜,种子卵形。
  • 冬瓜主要分布于亚洲其他热带、亚热带地区,中国各地地区均有栽培。中国云南南部(西双版纳)有野生者,果远较小。澳大利亚东部及马达加斯加也有分布。
  • 冬瓜果实除作蔬菜外,也可浸渍为各种糖果;果皮和种子药用,有消炎、利尿、消肿的功效 。

形态特征

  1. 一年生蔓生或架生草本;茎被黄褐色硬毛及长柔毛,有棱沟。叶柄粗壮,长5-20厘米,被黄褐色的硬毛和长柔毛;叶片肾状近圆形,宽15-30厘米,5-7浅裂或有时中裂,裂片宽三角形或卵形,先端急尖,边缘有小齿,基部深心形,弯缺张开,近圆形,深、宽均为2.5-3.5厘米,表面深绿色,稍粗糙,有疏柔毛,老后渐脱落,变近无毛;背面粗糙,灰白色,有粗硬毛,叶脉在叶背面稍隆起,密被毛。卷须2-3歧,被粗硬毛和长柔毛。
  2. 雌雄同株;花单生。雄花梗长5-15厘米,密被黄褐色短刚毛和长柔毛,常在花梗的基部具一苞片,苞片卵形或宽长圆形,长6-10毫米,先端急尖,有短柔毛;花萼筒宽钟形,宽12-15毫米,密生刚毛状长柔毛,裂片披针形,长8-12毫米,有锯齿,反折;花冠黄色,辐状,裂片宽倒卵形,长3-6厘米,宽2.5-3.5厘米,两面有稀疏的柔毛,先端钝圆,具5脉;雄蕊3,离生,花丝长2-3毫米,基部膨大,被毛,花药长5毫米,宽7-10毫米,药室3回折曲,雌花梗长不及5厘米,密生黄褐色硬毛和长柔毛;子房卵形或圆筒形,密生黄褐色茸毛状硬毛,长2-4厘米;花柱长2-3毫米,柱头3,长12-15毫米,2裂。
  3. 果实长圆柱状或近球状,大型,有硬毛和白霜,长25-60厘米,径10-25厘米。种子卵形,白色或淡黄色,压扁,有边缘,长10-11毫米,宽5-7毫米,厚2毫米。

品种介绍

节瓜:与冬瓜(原变种)不同之处在于:子房活体时被污浊色或黄色糙硬毛,果实小,比黄瓜略长而粗,长15-20(-25)厘米,径4-8(-10)厘米,成熟时被糙硬毛,无白蜡质粉被。节瓜中国南方,尤其广东、广西普遍栽培。节瓜果实夏季作蔬菜食用。

种类:

  • 冬瓜品种,按果实的大小可分为大果型和小果型品种。按成熟的迟早有早熟种和晚熟种。还可按果皮蜡粉的有无而分为粉皮种和青皮种等。
  • 小果型冬瓜:早熟或较早熟。第一雌花发生节位一般在第10节左右,个别品种(如北京一串铃)在第3-5节发生雌花。果实较小,扁圆、近圆或长圆形。果实被蜡粉或无蜡粉。每株数果,嫩果供食,果重2-5公斤,主要品种有北京一串铃,四川成都的五叶子,南京提早冬瓜,台湾的圆冬瓜。
  • 大果型冬瓜:中熟或晚熟,主蔓一般在15节发生第一雌花,以后每隔5-6节发生一个或两个雌花。果型大,一般单果重10-20公斤(或更重)。短圆柱形或长圆柱形,果皮青绿色或被白色蜡粉,多数每株选留一个果,采收成熟果实为主。品种有广东青皮冬瓜、灰皮冬瓜、牛脾冬瓜,湖南粉皮冬瓜、龙泉冬瓜,江西杨子洲冬瓜,台湾的青壳大冬瓜、白壳大冬瓜,四川大冬瓜,上海白皮冬瓜,北京地冬瓜等。

生长环境

  1. 温度:冬瓜喜温、耐热。生长发育适温为25-30℃,种子发芽适温为28-30℃,根系生长的最低温度为12-16℃,均比其它瓜类蔬菜要求高。授粉座果适宜气温为25℃左右,20℃以下的气温不利于果实发育。
  2. 日照:冬瓜为短日性作物,短日照、低温有利于花芽分化,但整个生育期中还要求长日照和充足的光照。结果期如遇长期阴雨低温,则会发生落花、化瓜和烂瓜。
  3. 水分:冬瓜叶面积大,蒸腾作用强,需要较多水分,但空气湿度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授粉、座果和果实发育。
  4. 营养:冬瓜生长期长,植株营养生长及果实生长发育要求有足够多的土壤养分,必须施入较多的肥料。施肥以氮肥为主,适当配合磷、钾肥,增强植株抗逆能力,并增加单果种子生产量。
  5. 土攘:冬瓜对土壤要求不严格,沙壤土或枯壤土均可栽培,但需避免连作。

分布范围

冬瓜主要分布于亚洲其他热带、亚热带地区,中国各地地区均有栽培。中国云南南部(西双版纳)有野生者,果远较小。澳大利亚东部及马达加斯加也有分布。

繁殖方法

  1. 适时播种:春植播期为12月至次年3月,秋植播期为6-7月。春植采用育苗移植方式较好,有利于防寒;秋植采用芽播较好、育苗移植须浸种催芽,用营养钵育苗,真叶展开后选晴暖天气移至大田种植,秋植经浸种催芽后便可点播到大田,通常用种量750-1500kg/hm2。
  2. 播种育苗:营养钵育苗所需营养土要提前制备,可选用烤晒过筛的肥沃园土或火泥灰,腐熟猪、牛粪渣,谷壳灰等混合而成。3者体积比约为6:2:2,另可加少量氮磷钾复合肥,其加入量一般控制在0.2%-0.3%为宜,并要求整细混均。播种后至出苗前,要注意浇水,但切勿水分过多,以防沤种烂根,只须保持土壤潮湿即可。

营养价值

  1. 冬瓜包括果肉、瓤和籽,含有丰富的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以及矿质元素等营养成分。不同产地的冬瓜营养成分略有差异,以中国广东产冬瓜为例,每100 g鲜冬瓜中含有蛋白质0.3 g,碳水化合物 1.8 g,膳食纤维 0.9 g,钾 65 mg,钠 0.2 mg,磷 14 mg,镁 5 mg,铁 0.1 mg,维生素C 27 mg,维生素E 0.02 mg,核黄素 0.01 mg,硫胺素 0.01 mg,尼克酸 0.2 mg。
  2. 研究表明,冬瓜维生素中以抗坏血酸、硫胺素、核黄素及尼克酸含量较高,具防治癌症效果的维生素B1,在冬瓜子中含量相当丰富;矿质元素有钾、钠、钙、铁、锌、铜、磷、硒等8种,其中含钾量显著高于含钠量,属典型的高钾低钠型蔬菜,对需进食低钠盐食物的肾脏病、高血压、浮肿病患者大有益处,其中元素硒还具有抗癌等多种功能;含有除色氨酸外的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含量较高,还含有鸟氨酸和Y-氨基丁酸以及儿童特需的组氨酸;冬瓜不含脂肪,膳食纤维高达0.8%,营养丰富而且结构合理,营养质量指数计算表明,冬瓜为有益健康的优质食物。

药用价值

冬瓜味甘、性寒,有消热、利水、消肿的功效。冬瓜含钠量较低,对动脉硬化症肝硬化腹水冠心病高血压、肾炎、水肿膨胀等疾病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随息居饮食谱》:“若孕妇常食,泽胎儿毒,令儿无病。”冬瓜还有解鱼毒等功能。冬瓜中所含的丙醇二酸,能有效地抑制糖类转化为脂肪,加之冬瓜本身不含脂肪,热量不高,对于防止人体发胖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形体健美。冬瓜的种子和皮也可入药,冬瓜肉及瓤有利尿、清热、化痰、解渴等功效。亦可治疗水肿、痰喘、暑热、痔疮等症。冬瓜如带皮煮汤喝,可达到消肿利尿,清热解暑作用 。

经济价值

冬瓜是一种很好的耐贮蔬菜,种植成本低,产量高,营养成分丰富,耐贮藏运输、耐热性强、肉质洁白、脆爽多汁,是适于现代化农产品加工的良好原料,冬瓜已经越来越广泛地用于各类新型食品及保健晶的加工,这对于一种产量大,价格低的蔬菜不啻为一种增值的好途径。因此,开展冬瓜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对于全面提升冬瓜的价值,促进农民增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植物文化

  1. 冬瓜因瓜熟之际,瓜皮表面会蒙上一层白粉状的东西,很像冬天的白霜,因此,冬瓜也称为“白瓜”。再者,因为其外形为椭圆形,也酷似睡觉时所使用的枕头,因此也有“枕瓜”的别名 。
  2. 唐代诗人张祜的一首《昭君怨》: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朝中伶人没有不会唱的,张祜的小名就唤做冬瓜,因为出生之时,张母梦见了冬瓜。与张祜同期的钱塘酒徒诗人朱冲和,与张祜向来不和睦,赠了张一首《冬瓜诗》以做讥讽:白在东都元已薨,兰台凤阁少人登。冬瓜堰下逢张祜,牛屎堆边说我能 。[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