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需求拉動
三大需求拉動是是指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文化術語。
漢字是民族靈魂的紐帶,在異國他鄉謀生,漢字[1]便是一種寄託,哪怕是一塊牌匾、一紙小條,上面的方塊字會像磁鐵般地吸引着你,讓你感受到來自祖國的親切。因為那中國人的情思已經濃縮為那最簡單的橫豎撇捺[2]。
目錄
名詞解釋
三大需求拉動指國內(地區)生產總值增長速度與三大需求貢獻率的乘積。
三大需求是指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和國外需求。消費需求是指全社會形成的對最終消費品(包括貨物和服務)有支付能力的購買力總量。消費需求作為一種統計範疇,從廣義來看,就是最終消費綜額,包括實際支出的購買力和虛擬支出的購買力。投資需求指作為GDP的最終使用的資本形成總額,分為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和存貨增加兩部分。國外需求是指貨物和服務淨出口。
GDP增長速度通常指GDP同比指數或環比指數減1,如GDP比上年增長的幅度或2季度比1季度增長的幅度。
GDP增長速度(%)=報告期不變價GDP÷基期不變價GDP×100%—100%。
需求拉動概述
需求拉動(需求貢獻)指各種最終需求的增長所引起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即經濟增長率)的增加額。
需求拉動率指在經濟增長率中各種最終需求拉動所占的份額。計算公式為:
某種最終需求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的貢獻率=該最終需求當年增量/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增量
某最終需求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的貢獻=某最終需求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的貢獻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
國內生產總值是按市場價格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的簡稱。它是一個國家(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表現形態,即價值形態、收入形態和產品形態。從價值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所生產的全部貨物和服務價值超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資產貨物和服務價值的差額,即所有常住單位的增加值之和;從收入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所創造並分配給常住單位和非常住單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從產品形態看,它是最終使用的貨物和服務減去進口貨物和服務。在實際核算中,國內生產總值的三種表現形態表現為三種計算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方法分別從不同的方面反映國內生產總值及其構成。
參考文獻
- ↑ 中國「漢字」從何而來?每個漢字,都是倉頡造出來的嗎?,搜狐,2022-10-01
- ↑ 書寫橫豎撇捺,展示漢字之美,搜狐,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