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件敬畏的事
原文
孔子說到,君子有三件是很敬畏的事。『畏』就是恐懼,不敢違背。第一是敬畏『天命』。這個「天命」也是自然的規律,就是因果報應的真相。這個教誨在經典當中都有提到,比方《尚書》講的,「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而且人深刻去體會天命這個自然法則,他會細到任何一件事都有因果,任何一個念頭都有因果,他就懂得敬畏了。可以具體舉一些例子,讓人去體會。像宋朝衛仲達先生,他起個念頭為全國百姓著想,他這個善的力量超過了他一輩子的惡行。那人知道了,怎麼會不慎重自己的念頭?
另外古代有一個李生,他要去考進士,結果遇到客棧的老闆。客棧老闆說:他作夢有人說到明天會有今年一個考上進士的官人,會來你這裡住,你好好接待他。結果他到的時候,這老闆非常的殷勤,他也很納悶,怎麼對他這麼好?就告訴他,他今年會考上。他很高興,終於這麼多年的苦讀有結果了。但是當天晚上就想著,我考上進士,要當大官,我這個太太是還很貧窮、不發達前娶的,又嫌妻子不夠美麗,看不上自己的妻子,就動了這個念頭,想說考上以後要換太太。
結果後來他去考試,這個客棧的老闆又夢到人家告訴他,這個考生還沒考上就想著換太太,這一念把他的福報折掉了,他考不上了。果然回來的時候沒考上。老闆告訴這個讀書人,這個讀書人羞愧到也不敢住了,就走了。所以一念就把自己這麼大的福給折掉,因為對不起自己的糟糠之妻,太太跟自己同甘共苦,一富貴了就想要換掉,這是薄福之人。這是「畏天命」。所以當老師跟當父母的,教導孩子敬畏因果報應是非常重要,他才不敢做惡。我們要多讀一點故事才好,隨時可以藉一些機緣引導他,決定不可以起惡念,更不能做惡的行為。
『畏大人』是敬畏有德,或者是處在高位的人。第三是『畏聖人之言』,敬畏聖人的教誨。而有德之人,或者是處高位的人,以至於是聖人的教誨,一定都是跟天命、跟因果報應這些教誨是相應的。一個人不敬畏有德的人、高位的人,他就會愈來愈傲慢、囂張了。所以君子這個三畏,「畏天命,畏大人」,他尊重國家的領導人,以至於配合國家領導人把老百姓教化好,接著敬畏聖人的教誨,他終身不敢忘記聖人給他的這些教導。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小人不知道因果報應,而肆無忌憚的放縱習氣,這個在我們當前社會看得非常明顯。人有錢或者有權勢,那幹的事情真是讓人髮指,讓人真的是連說都不忍心說,就那行為可能比畜生還不如。所以因果教育重要!小人不學就不知這些道理,尤其他不相信有來生,他覺得反正做完也沒人可以治他。所以老子說「天網恢恢」,上天是有天律的,「疏而不漏」。包含孔子講「遊魂為變」。
你造了那麼多惡,靈性、靈魂一定是墮落的分,還要受到很慘的報應。「狎大人」,輕慢的對待居高位的人。現在很多社會風氣,對高位者還是不夠尊重。當然高位者,還是要期許自己用德行來以身作則、來感化百姓。但下位者,哪怕在位者無德,我們也不應該去輕慢他們。因為我們一輕慢他們,我們自己的行為也錯了。所以這個時代別人對不對不是最重要的,首先自己要做對。父母不對,領導不對,老師不對,你不輕慢他們,反而做好來影響他們,每個人都有羞恥心,還是會被感動的。所以面對這個時代,不要指責任何人,也不要輕慢任何人,從自身做好最重要。
小人不懂得尊重,居然還戲侮,拿聖人的教誨開玩笑,「侮聖人之言」。在宋朝有一個讀書人拿孔子開玩笑,當地的父母官李純仁在南昌蓋孔廟,把舊的孔子像要移開,很多人搬不動。他在旁邊輕慢聖人說,聖人字仲尼,他就開玩笑說這個很重,所以搬不起來。這個李純仁對他非常嚴肅,斥責他。結果他當天回去,夢中就被杖打二十,最後就變得愚痴,很多字都看不懂。所以不能侮辱聖人,也不能侮辱他的教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