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七月的校園念想(熊酈紅)

​​ 七月的校園念想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七月的校園念想》中國當代作家熊酈紅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七月的校園念想

不論用什麼言語來回憶那段刻骨銘心的四年,都無法否定那時我們的青春是純潔的,包括愛情。一場跟一幫同齡人的愛情,一場沒有手機沒有愛派沒有跑車的愛情,一場打一個一塊錢的榨菜肉絲也要你一口我一口的愛情,一場在階梯教室互相為對方占個座位的愛情。

我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在武漢上的大學。那個時候宿舍住的是7個人,火爐般的武漢夏天太熱,而只有宿舍房頂上那個有着四片葉子的吊扇。實在是太熱了,就跑去屋頂的平台,一床草蓆鋪在硬硬的水泥地面上,享受着夜間從東湖那邊吹來的絲絲涼風。

清楚地記得那一年的春天,那個叫劉道玉的校長身穿長袍出現在陳舊的武大單元樓的陽台上,面向成百上千的大學生,不緊不慢地講着中國教育的過去,暢談着中國教育改革的未來,寄語新時代的大學生們要肩負起振興中華的責任。那次劉校長的講話至今記憶猶新。一轉眼離那個畢業季已經二十多年了,20年是4年的5倍,時間長短一目了然。大學時代與職業生涯,很多人都在權衡着哪個更重要。結論可能高度一致:沒有那個4年,人生可能會改寫。

那個時候上大學可謂是又窮又苦,窮學生苦讀書,一個月家裡給的生活費頂多50元。除去吃飯,還有少許錢去學校書店淘幾本課外書。如果家庭困難,學校會有十幾塊錢的補助。一貴州室友,有一年放寒假沒有回家路費,幾個室友一人幾塊錢才湊齊他回家的火車票錢。

進校的時候,鄧麗君、瓊瑤也湧進校園,還有交誼舞。學校沒有舞廳,於是學生食堂便成為學生跳舞的主要場所。一個「磚頭」錄音機放着卡帶,天花板下掛着幾條彩色紙條,一些會跳舞的同學當起啟蒙老師,擁擠的食堂里響起舒緩的音樂,這就是那個時候的大學生活。

那個時候一周是六天上課一天休息。好像一天的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教室和圖書館度過的。階梯教室是自習最好的地方,但要早早地去占位子,因為那如同電影院裡的座位,坐起來比較舒服。若是坐在靠後的位置,看書做題累,抬頭可以看前面的學長學妹們靜靜讀書的樣子,也是一种放松和休息。

周六晚飯後的時間過得是最快也是最愜意的。或是去露天電影院看一場不超過五毛錢的電影,或是約幾個興趣相近的同學去校外錄像廳看一場港台的電視劇。

[1]

作者簡介

熊酈紅,必讀社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