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丁姓畫師五同會圖卷

丁姓畫師五同會圖卷
來自故宮博物院的圖片

丁姓畫師五同會圖卷故宮博物院的一件藏品

目錄

藏品簡介

名稱:丁姓畫師五同會圖卷

年份:明

類型:繪畫

規格:縱41厘米,橫181厘米

所屬博物館:故宮博物院

作者:不詳

藏品鑑賞

丁姓畫師五同會圖卷,明,絹本,設色,縱41厘米,橫181厘米。

  本幅無款識。畫卷引首有蔡之定篆書「五同會圖」,鈐「蔡之定印」、「檉轂山人」印二方。原題跋已不存。現卷後有清嘉慶十一年(1806年)翰林院編修顏蓴抄錄的吳寬《五同會序》和《五同會詩》、 《新歲與玉汝、世賢、禹疇、濟之為五同會,玉汝以詩邀飲,因次韻,時玉汝初治楚獄還》二詩,王鏊《和原博韻題五同會後》、《次韻玉汝五同會》二詩,陳仁錫(陳璚族孫)跋,陳鶴(陳璚十一世孫)贊 五首及顏蓴本人跋,其後又有嘉慶十二年(1807年)翁方綱跋、秦瀛跋、翁方綱題詩、法式善跋,嘉慶十三年(1808年)初彭齡題詩,嘉慶十五年(1810年)韓是升題跋,嘉慶十四年(1809年)仲冬蔡之定題 跋以及李錫題詩、姚鼐題詩、倪伯敬題詩等。

  據抄錄的陳璚族孫陳仁錫跋,此圖原有5本,「五人各摹圖藏諸家,歲時展玩,以消聚散合離之感」,後陳璚家藏本毀於火。據顏蓴嘉慶十一年跋,時陳璚十一世孫陳鍾麟又獲此本,轉歸其族兄陳鶴,當時 只剩畫卷,「圖無款識」,乃轉錄上述吳寬序、詩及王鏊詩。又據翁方綱題詩及注,清初朱彝尊曾在吳洪五世孫家見過吳洪家藏本;又據韓是升跋,約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其父也曾觀看過吳洪家藏本。 流傳至今的除此本外,上海博物館還有一本,應是吳洪家藏本或另一本。

  此圖描繪明中期弘治末年,5位蘇州籍高官在北京的雅集活動。根據卷末顏蓴抄錄的吳寬於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所寫的《五同會序》(又據吳寬《家藏集》卷四十四,顏蓴錄為「弘治十八年」實誤), 所謂「五同」,即「同時也,同鄉也,同朝也,而又同志也,同道也,因名之曰五同會,亦曰同會者五人耳」。「吳人出而仕者率盛於天下,今之顯於時者僅得五人」。畫中人物自卷首始依次為禮部尚書吳 寬、禮部侍郎李傑、南京都察院左僉都御史陳璚、吏部侍郎王鏊及太僕寺卿吳洪。5人皆為蘇州人,同在朝廷為官,志同道合,「去歲,五人者公暇輒具酒饌為會」。與泛泛的雅集不同,他們「坐以齒定,談以 音諧,以正道相責望,以疑義相辨析。興之所至,即形於詠歌;事之所感,每發於議論,庶幾古所稱莫逆者也」。一開始五人還能湊在一起經常聚會,但不久陳璚升任南京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王鏊因故離京, 聚會者只剩下3人,吳寬因而感嘆自己年事已高,又將引退,雖然可能會有新人到來而使聚會復盛,只怕等不到那個時候了。從吳寬序及詩看,畫卷記錄的應是5人的最後一次聚會,以資留念。

  畫面中,5人身着官服,神態自然平和,具有儒雅的風韻。場面氣氛融洽,使人感受到相互間的契合。人物分為兩組:右邊,吳寬、李傑坐於羅漢床上,以年紀最長的吳寬為主。吳寬合手而坐,弓背,鬢髮 斑白;李傑身略右傾,左手扶膝,右手扶床,神情關切,似在問候。左邊,閒步交談的3人中以陳璚為主。陳璚行於前,面色白皙,秀雅端莊;王鏊面微方,神采奕奕,合手立於中,認真恭聽,態度謙和;吳洪 面目慈祥,左手握帶,右手持書冊,欣然似有所感。畫面以庭園為背景,刻畫精工。仙鶴、麋鹿、松樹寓示吉祥延年,琴棋書冊、芭蕉竹石則烘托出文人雅致。背景後段留有相當一部分畫面描繪具有江南情調 的板橋和寬闊的江面,似有意安排出空間,營造出江南景色,以慰鄉情。在畫法上,5人肖像或正面,或微側,相互呼應,均先以淡墨色勾勒形態,用筆精微。傅色變化細膩,色澤明潤,先以赭石和朱膘渲染, 白皙者再施粉,凹凸變化自然。人物眼、鼻、唇的刻畫用筆極為精細,表現出不同的神采和性格。背景中的山石樹木、童子、器具等更可見筆致的精到,體現出畫家高深細膩的寫實技巧和繪畫風格。

  關於繪者,從吳寬序中所說「禹疇(吳洪)以越人丁君彩妙繪事,俾寫為圖,飾為長卷」來看,畫家姓丁,來自浙江,可能是活動在京城的一位民間畫師,與吳洪有私交,惜其生平未見畫史記載。

  《五同會圖》不僅是明代群體肖像畫中的一件佳作,也是了解明中期高官雅集與交遊的形象資料,為認識當時的政壇情況、文化風俗及蘇州籍官員與蘇州文化的關係提供了一個獨特的窗口。

藏館介紹

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北京故宮,是位於中國北京紫禁城內的博物館。其前身是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1]

民國元年(1912年)清帝溥儀退位後仍居於宮內。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黃郛攝政內閣公布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第五條,廢除皇帝尊號,請廢帝溥儀出宮。政府代表李煜瀛、京 師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於六日接管皇宮,封存文物。後經攝政內閣核准,經一年之整理,故宮博物院於民國十四年國慶節(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開幕。[2]它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始建於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為基礎。2012年單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萬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萬人次,可以說是世界上接待遊客最繁忙的博物館。[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