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眨眼,算不算少年 一辈子,算不算永远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余光中散文集21篇,共分为三个章节:选取了旅途见闻、旧时光景、天下之事三个角度。行走足迹、羁旅之思、对世间万事异乎寻常的关切敏感之情,都一一氤氲在作者的笔下。
草长莺飞、杏花春雨、满亭星月,是每个少年心底最浪漫的存在,感知细微,眼中有光,脚下有路,要去远方。后来,东奔西走,走南闯北,江湖飘零久,旧时的人,旧时的自己,旧时的地方……隔着时间,都散发着夺目的光芒。
是爸爸的儿子,会为了丢失的一顶旧帽子而一直心存愧疚,
是四个女儿的爸爸,心底默默念着女儿们,也曾幻想有九条命,
说时间、谈诗与哲学,也品评名家散文。天下之大,新奇之事繁多。
渐渐老去是不可逆的,我们每个人终将和这个世界告别。然而,生命中真切的感动一定和少年相关,朝气无畏、不忧未来的日子,即便有懒散的加成,也依然叮当作响、各有风采。
有的人,出生半生,归来依然是少年。
有的人,年少老成,自有重担在双肩。
希望读到这本书的每一个你,内心都珍藏着世间独一无二的法宝。
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2017)
当代著名作家。出生于江苏南京,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故自称“江南人”。
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 LOWA )艺术硕士。先后任教于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中山大学。还曾赴美国多所大学任客座教授。2012年4月,84岁的余光中受聘为北京大学“驻校诗人”。2015年7月,获得第13届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大奖。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他自称这是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代表作诗歌《乡愁》、散文《听听那冷雨》《假如我有九条命》等,翻译英国诗人经典诗句为“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他的散文极爱用典、也喜用排比句式,学者气息浓厚。梁实秋赞誉其:“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原文摘录
李自的词《忆秦娥》后半阕云:“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到了晚唐,又有一对伤心人,也是李、杜,来此登高怀古。李商隐的《乐游原》非常有名:“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タ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杜牧则有两首七绝咏及其地,《登乐游原》说:“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另一首《将赴吴兴登乐游原》又说:“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我想报答你们的大思大德,好像苍天的无穷无尽。
书评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戎梁州,关河梦断何处?” 山河破碎,文化却异常繁荣。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一生壮志未酬、报国无门,写下这首《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700年后,一位“家国情怀”的中国诗人余光中,创作了无数篇饱含深情的思乡诗篇,也撬动了许多人的情感共鸣,足够我们铭记一生。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提起乡愁,我们会立刻想起一个名字—余光中。乡愁,是道不尽,写不完,它将自己的童年、母亲、爱人和故乡联系在一起。而那道浅浅的海峡,生生阻断了两岸亲情。 余光中,才兼诗文,情系两岸,他写了许多动情的家国情怀诗,有人说,读懂了“乡愁”,便读懂了余光中。
“月光还是少年的月光,九州一色还是李白的霜。” 。 梁实秋盛赞其: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今天江竹向小主们推荐余光中的最新散文书籍《一眨眼,算不算少年;一辈子,算不算永远。》
本书共分为三个章节,21篇散文,围绕旅途见闻,旧时光景,天下之事展开的。如《听听那冷雨》《日不落家》《猛虎和蔷薇》都是值得细品的。
“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
《听听那冷雨》是余先生的代表作,正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历史的沧桑、命运的飘零、离开的无奈,这篇散文流淌出浓浓的情怀。余先生看起来很文弱,但我说他很豪气!他正视现实,借冷雨抒情,将绵绵的思乡情绪娓娓倾诉,有意让作品的社会意义、美感价值经历现实的洗礼和考验。
“不要问我心里有没有你,我余光中都是你。”
余光中创作的800多首诗作中,情诗便占了100余首。
1945年至2017年,余光中与妻子范我存相识,相恋相守72年,他始终没有停下手中的笔,没有停下对妻子的爱的冥思。 余光中擅长把最浓烈的爱描绘得轻描淡写。作家张晓风说过,“余光中是一口众人汲饮的井,而范我存则是那位护井的人。”
“这是父女第一次相视而笑,像风吹水绽,自成涟漪,却不落言筌,不留痕迹。”
褪去了诗人的光环,余先生也是一个舍不得女儿出嫁的慈爱父亲。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作为四个女儿的爸爸,余光中心里一直默念海岸那边的女儿们。
女儿们慢慢长大,散落在全球各地定居,一家人也便成了“日不落”,他每天的必修课是守在电视机旁看天气预报,心系远在异乡的女儿们。所谓恩情,是爱加上辛苦再乘以时间,所以是有增无减,且因累积而变得深厚。
渐渐老去,是不可逆的,我们每个人终将和这个世界告别,然而,生命中真切的感动,一定与和少年相关。
有的人,出走半生,归来依然是少年,
有的人,年少老成,自有重担在双肩。
希望读到这本书的每一个你,内心都珍藏着世间独一无二的法宝。
一生,至少应该读一次余光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