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鴻》是蒲松齡寫的一篇文言小說,出自聊齋志異。   

目錄

原文

天津弋人得一鴻[1]。其雄者隨至其家,哀鳴翱翔,抵暮始去。次日,弋 人早出,則鴻已至,飛號從之;既而集其足下。弋人將並捉之。見其伸頸俯 仰,吐出黃金半鋌[2]。弋人悟其意,乃曰:「是將以贖婦也。」遂釋雌。兩鴻徘徊,若有悲喜,遂雙飛而去。弋人稱金,得二兩六錢強。噫!禽鳥何知, 而鍾情若比!悲莫悲於生別離[3],物亦然耶?

[1]弋(yì亦)人:射鳥的人。弋,以繩系箭而射。鴻,大雁。

[2]鋌:同「錠」。一錠五兩或十兩。

[3]悲莫悲於生別離:在悲傷的事情中,沒有比夫妻生離更可悲傷的了。《楚辭·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翻譯

天津有個專門打鳥的人,一次打到一隻鴻雁。他帶着雁回家去,那隻雄雁也跟着飛到他家,圍繞着他房子飛來飛去。悲哀地鳴叫,直到天黑下來時,它才飛去。

第二天,打鳥的人很早就出去,見到那隻雄雁早已飛來,飛叫着跟在他後邊;接着就飛落在他的腳下。打鳥的人準備把雄雁一塊捉住。但見它伸長脖子前俯後仰,吐出半錠黃金。打鳥的人才恍然明白它的用意,說:「你要用金子來贖你的妻子啊?」於是,就放了那隻母雁。兩隻大雁在地上走來走去,好像是悲喜交集,接着就結伴飛走了。打鳥人稱稱金子,有二兩六錢多點。噫!禽鳥有什麼理智,竟能這樣鍾情呢!人生悲莫悲於生離別,動物也是這樣嗎?[1]

一、關於作者

蒲松齡(1640—1715),清代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山東淄川(今屬淄博)人。

蒲松齡出身在一個沒落的地主家庭。蒲家號稱「累代書香」,祖上雖然沒有出過顯赫人物,在當地卻是大族,但在明末清初的動亂中衰微下來。蒲松齡的父親蒲槃原是讀書人,由於家境困難,不得不棄儒經商。

蒲松齡童年時跟着父親讀書,由於勤奮和穎慧而深得父親鍾愛。他19歲初應童子試,以縣、府、道三個第一名補博士弟子員,頗受當時主持山東學政的著名詩人施閏章的賞識,贊他「觀書如月,運筆成風」,一時文名頗高。此後,他與同鄉學友砥礪學問更勤,曾與李希梅等人結成「郢中詩社」,常「以風雅道義相劘切」(張元《柳泉蒲先生墓表》)。他在李希梅家中讀書時,「請訂一籍,日誦一文焉書之,閱一經焉書之,作一藝、仿一帖焉書之。每晨興而為之標日焉。庶使一日無功,則愧、則警、則汗涔涔下也」(蒲松齡《醒軒日課序》)。康熙九年(1670)至康熙十年間,他應做縣令的友人邀請,先後到寶應和高郵做過幕賓。這是他一生中惟一的一次遠遊。幕賓生活使他對於官場和世情有了更多的認識。回家鄉後,長期在鄉間作塾師。他設館的主人家藏書豐富,使他得以廣泛涉獵。他不但研究經史、哲理和文學,而且對於天文、農桑、醫藥等等也有很大的興趣。

蒲松齡一生刻苦好學,但自19歲「弁冕童科」之後,屢試不第,直到71歲高齡,才援例成為貢生。康熙五十四年農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兩年之後,依窗危坐逝世。

二、思想內容

《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所收作品將近500篇。故事的來源非常廣泛,或者出於作者的親身見聞,或者是借鑑過去的故事,或者采自民間傳說,或者是作者的虛構。雖然有些故事有明顯的模仿痕跡,但因為加入了作者豐富的想像和創作理念,所以能夠舊瓶裝新酒,傳達出獨特的意蘊。

《聊齋志異》的故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抒發公憤,刺貪刺虐。這是《聊齋志異》中很有思想價值的部分。

2.揭露科舉制度的弊端。

3.狐鬼花妖與書生交往的故事。《聊齋志異》里眾多的狐鬼花妖與書生交往的故事,也多是蒲松齡在落寞的生活處境中生髮出的幻影。

4.關注社會風氣和家庭倫理的作品。

除此之外,《聊齋志異》中還有其他一些篇章,有的頌揚了女子超人的智慧,如《顏氏》《狐諧》《仙人島》;有的描寫了兒童的膽量和計謀,如《賈兒》《牧豎》等;有的則純是描述奇聞異事,如《偷桃》《口技》《海市》等;有的則是通過一些奇聞異事,表達一定的哲理和思考,比如《罵鴨》《狼三則》《螳螂捕蛇》等。[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