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秧歌 第十四章(2)》(张爱玲散文)

《秧歌 第十四章(2)》是中国现代作家张爱玲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金花一定是泄漏了消息,或者是不小心被人家发觉了,或者是有心告诉了别人。

澳羌丫头。”月香喃喃地咒骂着。“死丫头。”

她不能决定她是不是应当躲起来。

下面的黑暗中发出一-\-\擦擦的声音。“金根嫂,”那女人轻声说。“金根嫂。”

按竽铮救救我们,大娘,”月香也轻声叫着,随即出现在她旁边。

班妊剑金根嫂,”那女人亲热地叫唤着,摸索着抓住她的手。“幸亏我知道得早!你晓得金花那脾气,她整个是个孩子,还有我那个儿子,两人倒真是一对,一点也不懂事。要是靠他们帮忙,那可糟了!”

月香知道她这话是责骂自己不该背着她去找她的儿子媳妇帮忙。“大娘,我们也是实在急得没办法,也没处投奔,”她幽幽地说。“我看见你老人家来了我就放心了。我一向就知道你心好。”

罢獠恍铱魑抑道得早,”那女人又重复了一句。“不然你们可真不得了了,不是我说!你想想,我们家地方那幺小,家里人又多。瓶口扎得紧,人口扎不紧的──”

安挥猛圃诒鹑松砩稀!”鹑瞬蝗ケǜ妫你自己第一个就会去报告的,”月香心里想。

澳阒道平常日子,家里来了个亲戚过夜,就得马上去报告。这回更不用说了,刚上门来嘱咐过。捉起反革命,谁不害怕呀?”

按竽铮我们怎么会是反革命,我们不也跟你们一样,都是土生土长的老百姓。人谁没有走悖运的时候──”

她不等月香说完,就剪断了她的话。“嗳,还这么说哪:要是知道他们在哪儿,不去报告,就是他们一伙里的人,马上捆起来送到区上去。罪名比‘收容逃亡地主’还要大!”

月香在旁边想说话也插不进嘴去。

跋衷谂到这步田地,我看你们没有别的办法,只有赶紧到镇上去搭船。好在你是出过远门的人,这条路你是走过的。”她把一个小布包皮塞到月香手里。“哪,我给你们带了点吃的来。我得要走了,我也不敢多耽搁,耽搁的时候长了,大家都不方便。”

月香一把扯住她的袖子不放。“大娘,你可怜可怜我们吧,我给你老人家磕头。”她双膝跪下地去,呜呜咽咽哭了起来,因为她觉得绝望,也因为她在这可恨的女人面前被屈辱。

安唬不,金根嫂。你快不要这样!”那年长的妇人极力想把她拉起来,拉不动她,只得自己也跪了下来,给她还礼,表示不接受。“金根嫂你是个明白人,你总该知道。不是我不肯帮忙,我这都是为你们打算的话。你们快走吧。这地方不能多耽搁。”

八的腿不方便,走不动呀,大娘。要不然我们还是在山上躲几天,大娘隔两天就让金花给我们送点吃的来──”

那女人很生气地说,“这样冷的天怎么能在外头过夜?白天有人上山打柴去,也说不定会让人看见。”

澳俏颐窃偕先バ,上头没人去。”

懊蝗巳ォぉび欣牵彼吃力地扶着竹子站起身来,竭力挣脱了月香的手。“你尽着缠我也没用。快到镇上去吧,趁着夜里好走。”

月香不觉恸哭起来,揪着那女人的衣服不放。“他流血流得这样,怎么走呀?到了码头上怎么上船?有兵在那儿检查,混不过去的。”

拔胰澳愠米耪馐焙蚧鼓茏撸还是赶紧走吧,金根嫂!”那女人意味深长地说。“这话我本来没打算告诉你──你还是赶快走吧。我也不准知道我家里的儿子有没有去报告。我劝你的话都是好心,你这该知道了吧?”

她终于脱身走了。

月香相信她最后那几句话只是空言恫吓,可以催他们快离开这里,即便死,也不要死在周村附近,连累他们。但是也难说,也说不定是真话。

她努力爬上山去,紧紧地抱着那一包皮食物,就像是那上面有暖气发出来。虽然是带着坏消息回去,总算是带着些食物回去,这样想着,也确是在无限凄凉中感到一丝温暖。

在黑暗中,一切都看上去有点两样。她简直找不到刚才那块地方。她临走的时候,给金根靠在一棵树上半坐半躺着。起初她以为是那边那裸大树,但是她一定是记错了。她又提醒自己,路不熟的时候总觉得特别长些,尤其是像现在这样,简直像是深入敌境,每一步路都充满了危险。

但是她一路往前走着,渐渐地越来越觉得她一定已经走过了那块地方。她十分惊慌,转过身来再往回走,把那个区域搜索得更仔细些。他到哪儿去了?她去了很久的 时候。他难道已经被他们捉到了?还是他听到了什么响动,或者看见了什么,害怕起来,躲了起来了?但愿是这样。她竭力要自己相信是这样。

澳阍谀亩?”她轻声说,暗中摸索着在丛林中转来转去。“阿招爹。你在哪儿?”

那广阔的空间在收缩着,缩得很紧,扼得她透不过气来。她不停地轻声叫唤着,非常吃力,喉咙也肿了起来,很痛,像是咽喉上箍者一只沉重的铁环。

狼!一定是它们闻见了血腥气,下山来了。平常它们是不会跑到这样低的山坡上来的,但是现在这时候也难说。她有一种不合逻辑的想法,认为狼也像人类一样,在这人为的饥馑里挨着饿。

但是如果是狼,一定会丢下一点什么东西,一只鞋子,或是一只手。它们进食的习惯是不大整洁的。她似乎头脑冷静得很,现实得可怕。她在这一带地方到处搜寻 着,什么都没有。然后她发现她自己正向溪边的一棵树注视着。从这里望下去,那棵树有点奇怪,映在那灰白的溪水上,那小树的黑色轮廓可以看得很清楚。树桠槎 里仿佛夹着个鸟巢,但是那乌巢太大了,位置也太低。

她连爬带滚地下了山坡。她用麻木的冰冷的手指从那棵树上取下一包皮衣服,是他的棉袄,把两只袖子挽在一起打了个结,成为一个整齐的包皮袱。里面很小心地包皮着她的棉袄,在这一刹那间,她完全明白了,就像是听见他亲口和她说话一样。

那苍白的明亮的溪水在她脚底下混混流着。他把他的棉裤穿了去了,因为反正已经撕破了,染上了许多血迹,没有用了。但是他那件棉袄虽然破旧,还可以穿穿,所以留下来给她。

他要她一个人走,不愿意带累她。他一定是知道他受的伤很重,虽然她一直不肯承认。他并没有说什么,但是她现在回想着,刚才她正要走开的时候,先给他靠在树根上坐稳了,她刚站直了身子, 忽然觉得他的手握住了她的脚踝,那时候仿佛觉得那是一种稚气的冲动,他紧紧地握住了不放手,就像是不愿意让她走似的。现在她知道了,那是因为他在那一刹那 间又觉得心里不能决定。他的手指箍在她的腿腕上,那感觉是那样真确,实在,那一刹那的时间仿佛近在眼前,然而已经是永远无法掌握了,使她简直难受得要发 狂。

她站在那里许久,一动也不动。然后她终于穿上她的棉袄,扣上了钮子。她把他那件棉袄披在身上,把两只袖子在领下松松地打了个结。那旧棉袄越穿越薄,僵硬地竖在她的脸庞四周。她把面颊凑在上面揉擦着。

她缓缓地走着,然后脚步渐渐地快了起来,向家的方向走去。[1]


作者简介

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1日左右),原名张煐,笔名梁京,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中国现代女作家。7岁开始写小说,12岁开始在校刊和杂志上发表作品。1943至1944年,创作和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小说。1955年,张爱玲赴美国定居,创作英文小说多部,但仅出版一部。1969年以后主要从事古典小说的研究,著有红学论集《红楼梦魇》。1995年9月在美国洛杉矶去世,终年75岁。有《张爱玲全集》行世。 [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