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朋友》是魯迅寫的一篇文章。    我在小學的時候,看同學們變小戲法,「耳中聽字」呀,「紙人出血」呀,很以為有趣。廟會時就有傳授這些戲法的人,幾枚銅元一件,學得來時,倒從此索然無味了。進中學是在城裡,於是興致勃勃的看大戲法,但後來有人告訴了我戲法的秘密,我就不再高興走近圈子的旁邊。去年到上海來,才又得到消遣無聊的處所,那便是看電影。

目錄

原文及解析

但不久就在書上看到一點電影片子的製造法,知道了看去好像千丈懸崖者,其實離地不過幾尺,奇禽怪獸,無非是紙做的。這使我從此不很覺得電影的神奇,倒往往只留心它的破綻,自己也無聊起來,第三回失掉了消遣無聊的處所。有時候,還自悔去看那一本書,甚至於恨到那作者不該寫出製造法來了。【以上兩段敘述作者三次看到「變戲法(包括電影)」內幕的經歷和自己的感受。】

暴露者揭發種種隱秘,自以為有益於人們,然而無聊的人,為消遣無聊計,是甘於受欺,並且安於自欺的,否則就更無聊賴。因為這,所以使戲法長存於天地之間,也所以使暴露幽暗不但為欺人者所深惡,亦且為被欺者所深惡。【此段是對前文的分析和議論,作者指出,「看戲法」的「觀眾」是「甘於受欺,並且安於自欺的」,因為他們樂在其中,陶醉而滿足,此時若有人揭露「戲法」的真相,不但不會得到感激,反而招致厭惡和憎恨。這是從「看戲法」的觀眾角度進行議論。】

暴露者只在有為的人們中有益,在無聊的人們中便要滅亡。自救之道,只在雖知一切隱秘,卻不動聲色,幫同欺人,欺那自甘受欺的無聊的人們,任它無聊的戲法一套一套的,終於反反覆覆的變下去。周圍是總有這些人會看的。【此段說明,洞察「戲法」背後真相的人,為了明哲保身,最好的辦法就是冷眼旁觀,不動聲色,任由戲法反反覆覆變下去。這是從「暴露者」的角度進行議論。】

變戲法的時時拱手道:「……出家靠朋友!」有幾分就是對着明白戲法的底細者而發的,為的是要他不來戳穿西洋鏡。【此段引出題目所謂「朋友」,此處的「朋友」,實際上是變戲法者和知道戲法內幕的旁觀者之間的一種默契和交易,其潛在意思就是:大家都是「朋友」,所以我變戲法的時候你不來拆穿,等輪到你變戲法的時候我也會閉口旁觀,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實際上,縱觀中國歷史和政治,從本質上看都是在「變戲法」,作者所寫的《現代史》、《看變戲法》等雜文都表達了這一思想,而這篇文章卻是從看「變戲法」的觀眾角度進行分析,實際上是作者思想和看法的深化。當局和統治者固然善於做戲,而民眾也甘於看其做戲,在這種人人做戲的社會環境中獲得陶醉和滿足,這不僅導致中國傳統缺乏像西方那樣的對「真」的執着追求,而且導致那些致力於揭露本質和真相的思想者們不僅受到統治者的迫害打擊,而且還受到普通民眾的嫉恨和側目,只有那些深諳人情世故,洞察「朋友」背後精義之人,才能如魚得水、得以善終。】

「朋友,以義合者也」②,但我們向來常常不作如此解。【此段是對上一段內容的進一步深化,「朋友」,按照冠冕堂皇的字面解釋,則是「以義合者」,而在實際的人際關係中,往往就是「以利合者」,成為彼此心照不宣實施利益交換的代名詞,所以作者說「我們向來常常不作如此解」。】

四月二十二日

注釋

①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四年五月一日《申報·自由談》。

②「朋友,以義合者也」:語出《論語·鄉黨》宋代朱熹註:「朋友以義合。」[1]

魯迅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