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曉望白帝城鹽山》唐朝·杜甫

《曉望白帝城鹽山》唐朝·杜甫

《曉望白帝城鹽山》唐朝·杜甫
圖片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1]

目錄

詩詞原文

徐步移班杖,看山仰白頭。翠深開斷壁,紅遠結飛樓。

日出清江望,暄和散旅愁。春城見松雪,始擬進歸舟。

作品賞析

鶴注謂大曆元年春作,蓋以二年之春公已遷居赤甲矣。《杜臆》:詩題當作「白帝城曉望鹽山」。《水經注》:廣谿峽,乃三峽之首,其間三十里,頹岩倚木。山上有神淵,淵北有白鹽崖,高可千餘丈,俯臨神淵,土人見其高白,故因名之。《方輿勝覽》:白鹽山,在州城東十七里。

  徐步攜斑杖①,看山仰白頭。翠深開斷壁,紅遠結飛樓②。日出清江望③,..暄和散旅愁④。春城見松雪⑤,始擬進歸舟⑥。

  (上四曉望之景,下四望中之興。壁切山,樓切城,皆仰頭所見者。斷壁開處。見其深翠。飛樓結處,見其遠紅。此用倒裝法。《杜臆》:城中見日初出,從清江而望此山,兼以日氣暄和,真足散旅人之愁。旅人以即次為安,謂其堪卜居也。春城焉得有雪,亦謂鹽山似之。見此佳景而始擬進舟,有不忍忽然之意。後《入宅》詩云「斷崖當白鹽」,又《移東屯》雲「白鹽危嶠北」,公蓋眷眷此山矣。此詩上四句整對,下四句散行,與《早花》詩同屬變化之格。)

  ①斑杖,斑竹杖也。梁溉到有《贈任新安斑竹杖》詩。②隋煬帝詩,「飛樓倚觀軒若驚。」③《杜臆》:地誌:白鹽山有夷溪,夷水出焉,水色清照十丈,名為清江。④申涵光曰:」暄和散旅愁」,是客中情事,此與「陽和不散窮愁恨」各有妙理。⑤顏延之詩:」山明見松雪。」⑥歸舟本擬出峽,今盼望鹽山而特進舟也。謝脁詩:」天際識歸舟。」


仇兆鰲 《杜詩詳註》-----------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之孫。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後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李白相識。 後寓居長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生活狀況有較深的認識。及安祿山軍臨長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後逃至鳳翔,竭見肅宗,官左拾遺。

長安收復後,隨肅宗還京,不久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旋棄官居秦州,未幾,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

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舉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

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

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

繼承《詩經》以來注重反映社會現實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古代詩歌藝術的又一高峰,對後世影響巨大。

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