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 杨万里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能写出这样风格独特的诗,这位诗人的品性自然也与他人有些不同。
在宋诗的佳作里很少能看到李白的狂,王维的淡,白居易的浅,多的是杜甫式的沉郁与悲愤。
杨万里这一点孩子气,仿佛为整个宋诗的画面打上了高光,让原本低沉的色调都活跃了起来。 [1]
目录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人。南宋杰出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官至秘书监。
一生力主抗金,收复失地。他以正直敢言,累遭贬抑。
晚年闲居乡里长达15年之久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译文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意句
①.泉眼:泉水的出口。惜:吝惜。
②.照水:映在水里。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③.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④. 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赏析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第一句,紧扣题目写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细流的泉水。
泉水从洞口流出,没有一丝声响,当然是小之又小的。
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细流,更是小而又小了。这本来很寻常,然而作者却凭空加一“惜”字,说好像泉眼很爱惜这股细流,吝啬地舍不得多流一点儿。
于是这句诗就立刻飞动起来,变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
第二句,写树阴在晴朗柔和的风光里,遮住水面。
这也是极平常之事,可诗人加一“爱”字,似乎用她的阴凉盖住小池,以免水分蒸发而干涸,这样就化无情为有情了。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诗小巧、精致,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
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荫、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
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
全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现在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因为荷花的小花苞在整个池塘中显得那么的渺小 ,却已经有蜻蜓在上面停留, 尖尖角可以看做是新生事物更可以看做是初生的年轻人, 而蜻蜓就是赏识它们的角色。
视频
小池 杨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