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 楊萬里
《小池》—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能寫出這樣風格獨特的詩,這位詩人的品性自然也與他人有些不同。
在宋詩的佳作裡很少能看到李白的狂,王維的淡,白居易的淺,多的是杜甫式的沉鬱與悲憤。
楊萬里這一點孩子氣,彷彿為整個宋詩的畫面打上了高光,讓原本低沉的色調都活躍了起來。 [1]
目錄
作者簡介
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男,漢族。吉州吉水(人。南宋傑出詩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進士。歷任國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官至秘書監。
一生力主抗金,收復失地。他以正直敢言,累遭貶抑。
晚年閒居鄉里長達15年之久與尤袤、范成大、陸遊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南宋四大家」。因宋光宗曾為其親書「誠齋」二字,故學者稱其為「誠齋先生」。
開禧二年(1206年),楊萬里病逝,年八十。獲贈光祿大夫,諡號「文節」。
譯文
泉眼悄然無聲是因捨不得細細的水流,樹陰倒映水面是喜愛晴天和風的輕柔。
嬌嫩的小荷葉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隻調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頭。
意句
①.泉眼:泉水的出口。惜:吝惜。
②.照水:映在水裏。晴柔:晴天裏柔和的風光。
③. 尖尖角:初出水端還沒有舒展的荷葉尖端。
④. 上頭:上面,頂端。爲了押韻,「頭」不讀輕聲。
賞析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第一句,緊扣題目寫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細流的泉水。
泉水從洞口流出,沒有一絲聲響,當然是小之又小的。
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細流,更是小而又小了。這本來很尋常,然而作者卻憑空加一「惜」字,說好像泉眼很愛惜這股細流,吝嗇地捨不得多流一點兒。
於是這句詩就立刻飛動起來,變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
第二句,寫樹陰在晴朗柔和的風光裏,遮住水面。
這也是極平常之事,可詩人加一「愛」字,似乎用她的陰涼蓋住小池,以免水分蒸發而乾涸,這樣就化無情爲有情了。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這首詩小巧、精緻,宛如一幅花草蟲鳥彩墨畫。畫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筆都小,卻玲瓏剔透,生機盎然。
抒發了作者熱愛生活之情,通過對小池中的泉水、樹蔭、小荷、蜻蜓的描寫,給我們描繪出一種具有無限生命力的樸素、自然,而又充滿生活情趣的生動畫面:
泉眼默默地滲出涓涓細流,彷彿十分珍惜那晶瑩的泉水;綠樹喜愛在晴天柔和的氣氛裏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葉剛剛將尖尖的葉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調皮的蜻蜓輕盈地站立在上面了。
全詩從「小」處着眼,生動、細緻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動的富於生命和動態感的新景象,現在用來形容初露頭角的新人,因爲荷花的小花苞在整個池塘中顯得那麼的渺小 ,卻已經有蜻蜓在上面停留, 尖尖角可以看做是新生事物更可以看做是初生的年輕人, 而蜻蜓就是賞識它們的角色。
視頻
小池 楊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