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來自新浪博客的圖片
《cóng bǎi cǎo yuán dào sān wèi shū wū 》


作品名稱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作者 :魯迅

創作年代 :1926年

作品出處 :《朝花夕拾》

文學體裁 : 回憶性散文

內容 :童年妙趣生活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於1926年寫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憶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

目錄

基本概述

全文描述了色調不同,情韻各異的兩大景片: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作者寫百草園,以「樂」為中心,採用白描手法,以簡約生動的文字,描繪了一個奇趣無窮的兒童樂園,其間穿插「美女蛇」的傳說和冬天雪地捕鳥的故事,動靜結合,詳略得當,趣味無窮。三味書屋則是一個充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寫出了三味書屋的陳腐味,說它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兒童在那裡受到規矩的束縛。但作者並末將三味書屋寫得死氣沉沉,而是通過課間學生溜到後園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課堂上入神讀書學生乘機偷樂兩個小故事的敘述,使三味書屋充滿了諧趣,表現了兒童不可壓抑的快樂天性。

作品原文

我家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現在是早已並①屋子一起賣給朱文公的子孫②了,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經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確鑿③只有一些野草 ;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④,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⑤,紫紅的桑椹⑥;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⑦,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⑧的叫天子⑨(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⑩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⑪在這裡低唱, 蟋蟀們在這裡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⑫ ⑯ ,倘若⑬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拍的一聲,從後竅⑭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⑮藤和木蓮⑯藤纏絡⑰ 着,木蓮有蓮房⑱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臃腫 ⑲的根。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於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牆,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像人樣。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⑳,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遠。

長的草里是不去的,因為相傳這園裡有一條很大的赤練蛇。

長媽媽曾經講給我一個故事聽:先前,有一個讀書人住在古廟裡用功,晚間,在院子裡納涼的時候,突然聽到有人在叫他。答應着,四面看時,卻見一個美女的臉露在牆頭上,向他一笑,隱去了。他很高興;但竟給那走來夜談的老和尚識破了機關。說他臉上有些妖氣,一定遇見「美女蛇」了;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喚人名,倘一答應,夜間便要來吃這人的肉的。他自然嚇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卻道無妨,給他一個小盒子,說只要放在枕邊,便可高枕而臥。他雖然照樣辦,卻總是睡不着,——當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來了,沙沙沙!門外像是風雨聲。他正抖作一團時,卻聽得豁的一聲,一道金光從枕邊飛出,外面便什麼聲音也沒有了,那金光也就飛回來,斂在盒子裡。後來呢?後來,老和尚說,這是飛蜈蚣,它能吸蛇的腦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結末的教訓是:所以倘有陌生的聲音叫你的名字,你萬不可答應他。 這故事很使我覺得做人之險,夏夜乘涼,往往有些擔心,不敢去看牆上,而且極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樣的飛蜈蚣。走到百草園的草叢旁邊時,也常常這樣想。但直到現在,總還沒有得到,但也沒有遇見過赤練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聲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冬天的百草園比較的無味;雪一下,可就兩樣了。拍雪人(將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羅漢需要人們鑑賞,這是荒園,人跡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來捕鳥。薄薄的雪,是不行的;總須積雪蓋了地面一兩天,鳥雀們久已無處覓食的時候才好。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着,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頰的「張飛鳥」,性子很躁,養不過夜的。

這是閏土的父親所傳授的方法,我卻不大能用。明明見它們進去了,拉了繩,跑去一看,卻什麼都沒有,費了半天力,捉住的不過三四隻。閏土的父親是小半天便能捕獲幾十隻,裝在叉袋裡叫着撞着的。我曾經問他得失的緣由,他只靜靜地笑道:「你太性急,來不及等它走到中間去。」

我不知道為什麼家裡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里去了,而且還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了泥牆罷,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梁家去了罷,也許是因為站在石井欄上跳下來罷……都無從知道。總而言之:我將不能常到百草園了。A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

出門向東,不上半里,走過一道石橋,便是我先生的家了。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着一塊匾道:三味書屋;匾下面是一幅畫,畫着一隻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沒有孔子牌位,我們便對着那匾和鹿行禮。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禮時,先生便和藹地在一旁答禮。他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鬚髮都花白了,還戴着大眼鏡。我對他很恭敬,因為我早聽到,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

不知從哪裡聽來的,東方朔也很淵博,他認識一種蟲,名曰「怪哉」,冤氣所化,用酒一澆,就消釋了。我很想詳細地知道這故事,但阿長是不知道的,因為她畢竟不淵博。現在得到機會了,可以問先生。

「先生,『怪哉』這蟲,是怎麼一回事?……」我上了生書,將要退下來的時候,趕忙問。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興,臉上還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學生是不應該問這些事的,只要讀書,因為他是淵博的宿儒,決不至於不知道,所謂不知道者,乃是不願意說。年紀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見過好幾回了。

我就只讀書,正午習字,晚上對課。先生最初這幾天對我很嚴厲,後來卻好起來了,不過給我讀的書漸漸加多,對課也漸漸地加上字去,從三言到五言,終於到七言。

三味書屋後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裡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蠟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餵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然而同窗們到園裡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裡便大叫起來:

「人都到哪裡去了!」

人們便一個一個陸續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則,但也不常用,普通總不過瞪幾眼,大聲道:

「讀書!」

於是大家放開喉嚨讀一陣書,真是人聲鼎沸。有念「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的,有念「上九潛龍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錯厥貢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書。後來,我們的聲音便低下去,靜下去了,只有他還大聲朗讀着:

「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坐皆驚呢;金叵羅,顛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這是極好的文章,因為讀到這裡,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着,向後面拗過去,拗過去。

先生讀書入神的時候,於我們是很相宜的。有幾個便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戲。我是畫畫兒,用一種叫作「荊川紙」的,蒙在小說的繡像上一個個描下來, 像習字時候的影寫一樣。讀的書多起來,畫的畫也多起來;書沒有讀成,畫的成績卻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蕩寇志》和《西遊記》的繡像,都有一大本。後來,因為要錢用,賣給了一個有錢的同窗了。他的父親是開錫箔店的;聽說現在自己已經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紳士的地位了,這東西早已沒有了罷。

九月十八日

注釋譯文

①並:連同。

朱文公:即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學家、教育家。1919年,周家將紹興周家新台門賣給東鄰朱閬仙,故作者戲稱為「朱文公的子孫」。

③確鑿(záo):確實。

④菜畦(qí):菜地。

皂莢樹:紹興俗稱「肥皂樹,即無患子。無患子科,無患子屬,落葉性喬木。其果皮可代肥皂,根果可入藥。

⑥桑葚:桑樹的果實。

⑦長吟:長聲鳴叫。

⑧輕捷(jié):輕快。

⑨叫天子(雲雀):一種形狀像雀的鳥,飛得很高,叫得很響亮,喜歡捕食小蟲。

⑩雲霄:極高的天空;天際。

⑪油蛉:就是「金鐘兒」,也叫「鈴蟲」,形狀像西瓜子,黑色,晝夜都叫。

⑫斑螫:一種昆蟲,顏色美麗,愛捕食小蟲。這裡說的斑螢是類似癱蝥的「行夜蟲」,欲稱「放屁蟲」。

⑬ 倘若:如果。

⑭後竅:肛門。

何首烏:多年生蔓草,根粗大,可以做藥。

木蓮:一種蔓生的常綠灌木。

⑰纏絡:纏繞在一起。

⑱蓮房:蓮蓬。

⑲臃腫:這裡形容何首烏塊根的粗大。

覆盆子:一種落葉灌木,有刺,開淡紅色花,果實可食,又可入藥。

創作背景

這篇散文寫於1926年9月18日。「三·一八」慘案以後,魯迅被北洋軍閥列入通緝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單。因此他無法公開與北洋軍閥作鬥爭,被迫於1926年應廈門大學的邀請離開北京。魯迅到廈門大學時正值暑期,學生還沒開學。魯迅在輾轉流徙,心情苦悶的時候經常回憶起少年時的往事,就寫了這篇散文發表於《莽原》上,發表時加的副標題是」舊事重提之六「。

作品賞析

寫作特色

1.本文採取由遠及近、由高到低、從靜到動、先

夏後冬的順序,對百草園的景物作了有層次的描述。先寫遠遠望見的、粗線條的景物,如菜畦、皂莢樹,再寫身邊、腳下、眼前的景物,如何首烏根、覆盆子果實;先寫靜止的,如石井欄,再寫動態的,如叫天子;先寫生機勃勃的夏季,再寫別有情趣的冬季。

2.運用對比方法,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1] 

3.用詞準確、鮮明、生動,突出了景物的特點。如作者用「掃開、支起、撒些、系、牽、看、走、拉、」等一連串的動詞,清晰、準確地寫出捕鳥的全過程,表現了兒童好動的性格,對捕鳥的喜好。

4.課文描寫滲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狀物、敘事、寫人都真實具體,放得開,收得攏。

5.第2自然段順序鮮明,視覺==>聽覺==>味覺

主題思想

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現作者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

全文最後一句,所表達的思想也有深層含義,實是指作者的童真童趣的一去不復返。

形:肥胖、高大、臃腫、小球 。

聲:長吟、彈琴 。

色:碧綠、紫紅、菜花和蜂的「黃」。

味:又酸又甜。

春景:桑葚、菜花。

夏景:鳴蟬。

秋景:蟋蟀的叫。

作者寫百草園的順序是:由低到高 由整體到局部由靜物到動物 由植物到動物再到植物

作品賞析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一曲譜寫幼年往事的優美樂章。在這一膾炙人口的散文中,作者以如詩的筆觸舒捲自如地為人們描繪了一個妙趣橫生的童心世界。

這個世界是由色調不同、情韻各異的兩大景片組成的。先是百草園,顧名思義,是個荒涼的地方,如作品所說,「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可是,「那時卻是我的樂園」。「草園」變成「樂園」,其間就充滿了童趣,作品即以這為中心進行構圖。兒童最大的心理特徵就是好奇,自然的形態,自然的情調,自然的聲音,必然萌發起他們的興趣,勾起無窮的聯想,那蟬的「長吟」,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彈琴」,都是孩子們對昆蟲「語言」的好奇想象。魯迅在百草園裡描繪的就是兒童在自然環境裡的極樂世界。在作者筆下,百草園是一個充滿了顏色和聲音的生命世界,連那青青的野草叢裡,也氤氳着一個動人的故事。這故事極有聲色,但見金光閃閃,風聲颯颯,鬼影幢幢,妖氣重重,恐怖極了,又生動極了。

在作品裡,魯迅十分逼真地描寫了三味書屋的陳腐味,學生進學先向孔子牌位行禮,其次是拜先生,平時只能專心攻讀經書,旁的學問是不許過問的。日常課程也安排得十分刻板,每天只能專門攻讀經書,「正午習字,晚上對課」,書慢慢加多,對課也逐漸加上字去,「從三言到五言,終於到七言」。書塾設有打人的戒尺,也有罰跪的規則。總之,三味書屋絕不是和百草園一樣是兒童的樂園,它是一所名副其實的「最嚴厲的書塾」,兒童在那裡要受到規矩的束縛,自由是沒有的;但魯迅也沒有把書塾寫成兒童的囚牢,這不是他創作的本意。讀這篇作品,誰都會真切地感到,在那枯燥乏味的三味書屋裡,卻有一股親切的氣氛流動其間,這就是兒童的諧趣。

有三幅明麗的圖景,值得注意,一是「園戲圖」,書屋後面有一個小園,學生有時偷偷地從課堂里溜出來到裡面玩耍。再就是「讀書圖」,師生都放開喉嚨讀,可讀到後來,學生的聲音漸漸地低下去,以至靜了下來,只有老師一個人在那兒搖頭晃腦大聲地朗讀着,這情景實在有趣極了。最後是「課嬉圖」,在課堂間隙,當先生獨自「讀書入神」之時,孩子們便調皮起來了。這三個充滿諧趣的圖景,和「最嚴厲的書塾」似乎有點不大相稱,反差很大,但這恰是透露了魯迅的創作意圖,於「嚴厲」的環境中,表現了兒童不可壓抑的天性和本能。

「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在結構上確實形成鮮明的對比,但書屋雖然是所典型的封建私塾,而魯迅立意並不在於批判。這篇散文題目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就點出了創作的本意和內容,即敘寫自己從有「無限樂趣」的「樂園」到全城稱為「最嚴厲的書塾」的過程和心程。

藝術手法

狀物寫景,繪聲繪色作者調動了各種感覺器官,使景物描寫有聲有色,鮮活生動。菜畦的「碧綠」,桑葚的「紫紅」,菜花和蜂的「黃」是寫顏色;「高大」「肥胖」「臃腫」「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是寫形狀,這兩者都從視覺角度寫。嗚蟬的「長吟」,蟋蟀的「彈琴」,是從聽覺角度寫。覆盆子「又酸又甜」是味覺描寫。這便是繪聲繪色、有滋有味。作者對百草園的喜愛之情滲透在景物描寫之中。

語言簡練,生動傳神如寫春、夏、秋三季百草園的景物,只有寥寥數筆,但卻把事物的情狀描繪得非常生動。寫冬天雪地捕鳥,連用「掃」「露」「支」「撒」「系」「牽」「看」「拉」「罩」等動詞,準確生動而又富有層次地描繪出了捕鳥的全過程,這彰顯了作者遣詞造句之功力。寫學生讀書的場面,先生讀書的神態、動作,都傳神、逼真。

後世影響

2006年版初中語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級(下冊)。

2018年版初中語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級(上冊)。 百[2] 

作者簡介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1898年改名為周樹人,筆名魯迅,字豫山、豫亭,後改名為豫才。浙江紹興人,與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合稱為「周氏三兄弟」。作品包括雜文、短篇小說、論文、散文、翻譯作品,對五四運動後的中國文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20世紀中國的主要作家,是中國現代小說、白話小說和近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左翼文化運動的支持者。毛澤東主席評價他是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評論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中華的精神。也被人民稱為「民族魂」。

相關視頻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情景動畫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