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中藥大辭典》:紫萁貫眾

《中藥大辭典》:紫萁貫眾

拼音Zǐ Qí Guàn Zhònɡ

英文名Rhizoma Osmundae

別名大貫從、薇貫眾、大葉狼衣

來源為紫萁科植物紫萁Osmunda japonice Thunb.的根莖及葉柄基部。全年採收,削去地上部分,曬乾。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根莖短塊狀。葉叢生,二型,幼時密被絨毛;營養葉三角狀闊卵形,長30~50cm,寬25~40cm,頂部以下二回羽頭,小羽片披鎮形,先端稍鈍,基部圓楔形,邊緣有細鋸齒,葉脈叉狀分離;孢子葉的小羽片極狹,捲縮成線形,沿主脈兩側密生孢子囊,成熟後枯死,有時在同一葉上生有營養羽片和孢子羽片。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林下溪邊、山腳路旁。產於秦嶺以南暖溫帶及亞熱帶地區。

性狀本品略呈圓柱形,稍彎曲,長10~17cm,直徑3~6cm。根莖無鱗片,上側密生葉柄殘基,下側着生多數棕黑色彎曲的細根。葉柄基部呈扁圓柱形,彎曲。長4~6cm,直徑3~5mm,具托葉翅,但翅多已落;表面棕色或棕黑色,橫斷面呈新月形或扁圓形,維管束組織呈U形,且常與外層組織分離。味微澀。

化學成分含尖葉土極甾酮A(ponasteroneA)、脫皮甾酮(ecdysterone,custecdy--sone)及脫皮酮(ecdysone)。

性味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血。用於防治感冒、鼻衄頭暈、痢疾崩漏

摘錄《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紫萁貫眾 拼音Zǐ Qí Guàn Zhònɡ

別名藄、月爾、紫藄、藄蕨、茈萁、紫蕨、迷蕨、蕨基、大貫眾、毛老鼠、毛狗子、貫眾

來源藥材基源:為紫萁科植物紫萁的根莖及葉柄殘基。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Osmunda japonica Thunb.

採收和儲藏:春、秋季採挖根莖,削去葉柄、鬚根,除淨泥土,曬乾或鮮用。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根莖粗壯,橫臥或斜升,無鱗片。葉二型,幼時密被絨毛;營養葉有長柄,葉片三角狀闊卵形,長30-50cm,寬25-40cm,頂部以下二回羽狀,小羽片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先端鈍或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有勻密的細鈍鋸齒。孢子葉強度收縮,小羽片條形,長1.5-2cm,沿主脈兩側密生孢子囊,形成長大深棕色的孢子囊穗,成熟後枯萎。

生境分部生態環境:生於林下、山腳或溪邊的酸性土上。

資源分布:分布於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性狀1.性狀鑑別 呈圓錐狀、近紡錘形、類球形或不規則長球形,稍彎曲,先端鈍,有時具分枝,下端較尖。長10-30cm,直徑4-8cm。表面棕褐色,密被斜生的葉柄基部和黑色鬚根,無鱗片。葉柄殘基呈扁圓柱形,長徑0.7cm,短徑0.35cm,背面稍隆起,邊緣鈍圓,耳狀翅易剝落,多已不存或呈撕裂狀。質硬,折斷面呈新月形或扁圓形,多中空,可見一個「U」字形的中柱。氣微弱而特異,味淡、微澀。

2.顯微鑑別 葉柄基部橫切面:最外為表皮,基本組織中有10餘列厚壁細胞組成的環帶;分體中柱「U」字形,木質部管胞連成半環形,周圍為韌皮部,韌皮部內有紅棕色分泌細胞散在,「U」字形凹入處有厚壁細胞數列;耳狀翅的中央各有一條連續的厚壁細胞帶。

根莖橫切面:外側為厚壁組織,分體中柱11個,呈環狀排列;維管束周韌型,類圓形或長圓形。其餘構造和葉柄基部相似。

3.理化鑑別:薄層色譜:取樣品粉末5g,置沙氏提取器中,以氯仿回流提取3h,回收氯仿至20ml;另以β-脫皮激素為對照品。分別點於硅膠G板上,以氯仿-甲醇(9:1)展開劑,展距15cm。用5%磷鉬酸乙醇液噴霧,樣品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藍色斑點。

化學成分紫萁貫眾根莖含東北貫眾素(dryocrassin)及多種內酯成分:紫萁內酯[(4R,5S)-osmundalactone〕,5-羥基-2-己烯酸-4-內酯[(4R,5S)-5-hydroxy-2-hexen-4-olide],5-羥基己酸-4-內酯[(4R,5S)-5-hydroxyhexan-4-olide),3-羥基己酸-5-內酯[(3S,5S)-3-hydroxyhexan-5-olide],葡萄糖基紫萁內酯(osmundalin),二氫異葡萄糖基紫萁內酯(dihydroisoomundalin),2-去氧-2-吡喃核糖內酯(2-deoxy-2-ribopyranolactone)。還含類花楸酸甙(parasorboside),5-羥基-3-(β-D-吡喃葡萄糖氧基)己酸甲酯(methyl (3S,5S)-5-hydroxy-3-(β-D-glucopyranosyloxy ) hexanoate],麥芽酚-β-D-吡喃葡萄糖甙(maltol-β-D-glucopyranoside),5-羥甲基-2-糠醛(5-hydroxy methyl-2-furfural),甘油(glycerin),琥珀酸(succinic acid),尖葉土杉甾酮(ponasterone)A,蛻皮甾酮(ecdysterone),蛻皮素(ecdysone)和多糖。

藥理作用1.驅蟲作用:紫萁貫眾的根莖及葉柄基部的煎劑稀釋到16%濃度時,體外對豬蛔蟲頭段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和鬆弛作用,50%-60%的煎劑對整體豬蛔蟲作用2-6小時後,豬蛔蟲的活動呈不同程度的抑制。紫萁提取物對驅除人體腸蠕蟲有較好療效。

2.抗病毒作用:1g/ml的紫萁貫眾水提取液稀釋320倍後能抵抗腺病毒3型(Ad3)對培養的HeLa單層細胞的攻擊,有較強抗Ad3活性;能抵抗單純皰疹病毒I型對肝癌細胞(Hep-2細胞)的攻擊。

3.對血凝的影響:給家兔口服紫萁水提取液11.1g/kg,每日1次,共4次,能縮短家兔凝血酶原時間。100%紫萁煎劑能明顯縮短免的凝血時間。紫萁提取物有顯着抑制血凝的作用。

鑑別薄層色譜:取樣品粉末5g,置沙氏提取器中,以氯仿回流提取3h,回收氯仿至20ml;另以β-脫皮激素為對照品。分別點於硅膠G板上,以氯仿-甲醇(9:1)展開劑,展距15cm。用5%磷鉬酸乙醇液噴霧,樣品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藍色斑點。

炮製1.紫萁貫眾: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或小塊,乾燥。

2.紫萁貫眾炭:取紫萁貫眾塊(片),置鍋內,用武火炒至表面呈焦黑色、內部呈棕褐色時,噴淋少許清水,熄滅火星,取出涼透。

飲片性狀:紫萁貫眾參見「藥材鑑別」項。紫萁貫眾炭形如紫萁貫眾,表面焦黑色,內部棕褐色,質脆易碎。 貯乾燥容器內,紫萁貫眾炭攤晾散熱,防復燃。

性味苦;微寒;有小毒

歸經脾;胃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瘀止血;殺蟲。主流感;流腦;乙腦;腮腺炎;癰瘡腫毒;麻疹;水痘;痢疾;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帶下;蟯蟲;絛蟲;鈎蟲等腸道寄生蟲病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5g;或搗汁;或入丸、散。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研末調敷。

注意脾胃虛寒者慎服。

複方《爾雅》:「藄,月爾也。」郭璞註:「即紫藄也,似蕨可食。」蓋萁為蕨類,以其色紫,故名紫萁、紫蕨。以蕨名萁者,猶厥之訓其也。「月爾」為聯綿詞。《後漢書·馬融傳》:「茈萁、芸蒩。」萁藄、茈紫俱聲偕字。由此紫藄亦可寫作紫萁。蕨基乃藄蕨之倒呼,基為藄、萁之音轉。其鬚根密生,以形狀之,而有毛老鼠、毛狗子之名。

摘錄《中華本草》[1]

目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