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三個火槍手》

《三個火槍手》又譯《三劍客》《俠隱記》,是法國19世紀浪漫主義作家大仲馬的代表作之一。該書曾五次被翻拍成電影作品。故事主角為達達尼昂,三個火槍手分別是阿多斯,波爾多斯,和阿拉密斯。

《三個火槍手》

目錄

內容簡介

故事內容是沒落貴族出身的達達尼昂到巴黎投軍,加入國王路易十三的火槍手衛隊,和其他三個火槍手成為好朋友。他們為了保護王后西班牙公主安娜·奧地利的名譽,抗擊紅衣主教黎塞留,擊敗黎塞留設置的重重障礙,前往英國,從白金漢公爵那裡取回王后的鑽石,挫敗了黎塞留挑撥國王和王后的陰謀。[1]

創作背景

達爾大尼央敘述他初次拜訪國王的火槍隊隊長德·特雷維爾先生時,在候見廳里遇到了三個年輕人,他們當時正在他請求得到錄用的這個著名的部隊裡效力,名字叫阿多斯、波爾朵斯和阿拉密斯。這三個外國名字引起了大仲馬的注意,不過是些化名,是達爾大尼央用它們來隱瞞一些也許非常顯赫的人名,要不然就是用這些名字的人自己在由於一時任性,由於心懷不滿,或者由於缺少錢財而穿上普通的火槍手制服的那一天挑選的。直到有一天,作者在當代作品中找到了與這些曾經引起好奇心的、離奇的人名有關的記載。

這部手寫本是大仲馬的最後希望,在翻閱中在第二十頁發現了阿多斯這個名字,在第二十七頁發現了波爾朵斯這個名字,在第三十一頁發現了阿拉密斯這個名字。大仲馬有句名言:"歷史是什麼?是我用來掛小說的釘子。"《三個火槍手》正是掛在1625年到1628年這段法國歷史的釘子上的一部優秀小說。

當時,以天主教為主的法國開始了宗教改革,由此,新教勢力日益強大,並占據了不少城市,形成國中有國的局面。為了法國的統一和政權的鞏固,1625年,紅衣主教親自指揮軍隊攻下了新教的最後一個堡壘--拉羅舍爾城,從此剝奪了新教的政治特權。這段歷史是當時法國重大的政治事件,本書以它為背景,卻不拘泥於歷史,把歷史中出現的事件和人物加以升華,演化成了一部波瀾壯闊、激動人心的文學巨著。這也是大仲馬一貫的寫作風格,他熱愛歷史,卻不拘泥於歷史。

大仲馬於1844年寫就《三個火槍手》,並於當年的3至7月間在巴黎《世紀》報紙上連載。

作品鑑賞

《三個火槍手》等作品都是以法國、英國宮廷大臣的鬥爭為背景展開故事情節的。儘管大仲馬對歷史人物的評價不完全恰當,對歷史事件的描寫帶有很大的隨意性,但從總體上看,他的歷史小說仍像一幅色彩絢麗的畫卷。

由於《三個火槍手》是作者應報社所寫的連載小說,因此,它的顯著特點是:開門見山,情節生動,對話有趣,而且每段都留下一個懸念,以引起讀者欲罷不能的閱讀興趣。

大仲馬把許多既有密切聯繫而又獨立成章的小故事編織在一起,如白金漢和王后的愛情、阿多斯的不幸婚姻、費爾頓的受騙上當、達達尼昂和米拉迪的糾葛……使它們組合成一個完整的驚心動魄的事件。

作品雖然屬通俗小說,但是,文字相當講究,華麗而不艱澀,風趣而不粗俗。作品從不同角度或多或少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象,揭露了統治階級人物之間的偽善關係,也是它至今仍有生命力的一個重要原因。

作品影響

《三個火槍手》的主要文學成就,在於它塑造了一系列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達達尼昂的機智勇敢、重朋友之情,阿托斯的處事老練、嫉惡如仇,波托斯的粗魯莽撞、愛慕虛榮,阿拉米斯的舉止文雅、靈活善變,米萊狄的年輕美貌、心狠手辣,紅衣主教的深不可測、陰險奸詐,博納希厄太太的純真善良以及她丈夫的愚昧可笑的性格都活生生地躍然於紙上,表現得恰到好處,淋漓盡致,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向人們展示了當時法國社會的宏偉畫卷。

作者簡介

​亞歷山大·仲馬(Alexandre Dumas,père,1802年7月24日-1870年12月5日),文學界稱大仲馬,法國19世紀上半期浪漫主義作家。於1802年7月24日生於法國的維勒-科特萊(靠近巴黎),為黑白混血。同為作家的小仲馬是其與一個情婦所生,其晚年時曾說,兒子是其一生中最好的作品。其自學成才,一生所著主要以小說和劇作為主(達300卷之多)堪稱歷史驚險小說。異乎尋常的理想英雄,急劇發展的故事情節,緊張 的打鬥動作,清晰明朗的完整結構,生動有力的語言,靈活機智的對話等構成了其小說的特色。

參考資料

  1. 三個火槍手2018-06-07 來源: 豆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