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洋人」回國記(張小芳)
作品欣賞
「小洋人」回國記
時隔四年,隨着全球疫情的逐漸平息,盛夏之際,遠在大洋彼岸的芬蘭侄女攜夫帶子回國省親。炎炎夏日,迎接國際友人與素未謀面的混血「小洋人」,便成了家中翹首以盼的一件大事。
家,即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雖小,卻是中華民族千家萬戶的風向標,無論是家風、家教,還是家規,家訓,其重要性在傳統文化中都不言而喻。因此,在為數不多的時間裡,展現禮儀之邦的待客之道,改變外國人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倒也有了幾分時間緊任務重的急迫意味。
婚姻是愛情里一道永恆的難題,而跨國婚姻更是為這道命題增加了許多未知變量。忽然憶起兩年前侄女孤身一人在地球另一端完成終身大事的景象,不禁又是感慨萬千。俗話說,兒行千里母擔憂,成婚前夕,作為長輩的我也曾多次與侄女促膝長談,分析跨國婚姻潛在的風險與挑戰,尤其是面對不同文化背景的碰撞,該如何尋求其中的共性與平衡,定要三思而後行。與我傳統保守的觀念不同,侄女將深思熟慮後的打算和盤托出。她說,跨國婚姻為不同文化、種族之間搭建起一道文明的橋樑,不僅能夠促進多民族文化的深度融合交流,還能在將來為孩子成長塑造多語言學習環境,幫助其拓寬國際視野,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歸家的信號如約而至,那些曾在老電影中出現過的橋段已然照進現實。經歷長達數十小時的飛行,這位金髮碧眼的洋女婿遠渡重洋,第一次踏上了這片神秘的東方土地。
從古至今,人類似乎從未停止過對未知的渴望與真理的探尋。初次見面的我們,都迫不及待地想要通過對方去了解另個遙遠國度。於是,智能翻譯器與侄女人工翻譯輪番上陣,儘管語言不通,但卻相談甚歡,甚至有些意猶未盡。
在侄女婿的講述中,赫爾辛基,一座藏在自然與藝術中的北歐城市躍然紙上。大約在9000年前冰河末期,芬蘭人的祖先從南方和東南方遷居至此,白雪皚皚的森林,連綿不絕的海岸線,神秘絢爛的極光,是世界盡頭寄出的一張明信片,吸引着無數旅人慕名前往,尋找藏匿於北極圈的神話世界。瀏覽着侄女婿鏡頭下的芬蘭街角一隅,教堂的尖頂高聳入雲,葳蕤盎然的綠色處處流淌,芬蘭詩人伊迪特·索德格朗的一句「花園裡到處是星星的碎片」,是凜冬雪國獨有的浪漫底色。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世界幸福報告》中,芬蘭連續第六年蟬聯全球最幸福的國家稱號,芬蘭的社會福利體系也正以全面性和優越性而聞名,如此看來,芬蘭人豐富的精神世界與特有的鬆弛感也就不足為奇了。
無獨有偶,同樣的感嘆,也發生在首次來到中國做客的侄女婿身上。短短數日的相聚,無論是洱海下的風花雪月,巍峨壯闊的王屋山,還是峰巒秀麗的五龍口,都讓侄女婿嘖嘖稱奇,不住感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尤其是科技的迅猛發展,電子支付的便捷和種類繁多的中國美食,更是讓其沉溺其中難以自拔。
窺一斑而知全豹,見一葉而知深秋,縱觀人類文明視野,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的提高,同樣是中華民族軟實力的具象呈現。而侄女婿此次滿載而歸的中國行,不正是近年來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出一條以文明型方式發展的現代化新道路的小小縮影嗎?
短暫的相聚,猶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而時間卻懸停在這一刻,締造了腦海中揮之不去的瞬間,也無法抹去親人間隔着萬水千山的情感紐帶。
正如那首耳熟能詳的歌曲中唱得那樣,「我家大門常打開,開放懷抱等你,」而我們終會在某一天,跨過眼前這片海,到達同一個彼岸。[1]
作者簡介
張小芳,河南濟源人,文學愛好者,供職於濟源北斗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