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GONE理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GONE理論是一個專用術語。

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中,只有我們中國的文化[1]是始終沒有間斷過的傳承下來,也只有 「漢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一直演變過來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2]

名詞解釋

「GONE」理論是在美國流傳最廣,也是最有意思的一個企業會計舞弊與反會計舞弊的著名理論。該理論認為:企業會計舞弊由G、O、N、E4個因子組成,它們相互作用,密不可分,沒有哪一個因子比其他因子更重要。它們共同決定了企業舞弊風險的程度。GONE由4個英語單詞的開頭字母組成,其中:G為Greed,指貪婪;O為Opportunity,指機會;N為Need,指需要;E為Exposure,指暴露。上述4個因子實質上表明了舞弊產生的4個條件,即舞弊者有貪婪之心且又十分需要錢財、自尊時,只要有機會,並認為事後不會被發現,他就一定會進行舞弊,導致「You can consider your money gone」(被欺騙者的錢、物、權益等離他而去)。因此,產生了一種很巧妙的說法,即「在貪婪、機會、需要和暴露四因子共同作用的特定環境中, 會滋生舞弊,促使被欺騙者的錢、物、權益等離他而去」。

GONE理論要素的分析

舞弊者(包括個人和管理當局)進行會計舞弊是出於一系列複雜、繁多的理由,最普遍和最基本的理由是「需要」。例如:成都紅光實業有限公司偽照了3年的盈利財務報告,非法上市籌集了2億元資金,其主要目的是彌補其日益惡化的財務危機的需要。此外,舞弊者還有其他需要。如彌補現金短缺甚至吸毒或賭博的需要。根據行為科學的觀點,需要實際上構成了行為的動機。

1.「需要」因子也被稱為「動機」因子。動機是會計行為產生關鍵,正當的會計行為動機產生適當的會計行為,而不良的行為動機則容易在外界刺激下產生不正當的會計行為,即會計舞弊。

2.「機會」因子同潛在舞弊者在企業中掌握的一定權力有關,管理當局本身擁有的相對信息優勢及管理會計工作的權限,倘若它的行為得不到應有的監督和制約,那麼,它就有機會通過會計非法會計操作從而獲取利益。

3.「暴露」因子包括兩部分內容:

(1)舞弊行為被發現和披露的可能性;

(2)對舞弊者的懲罰性質及程度。

舞弊具有欺騙性和隱瞞性,發現和揭露這種行為的可能性大小就會影響舞弊者作出是否實施會計舞弊行為的判斷。懲罰的性質與程度也會關係到行為實施前的判斷,從而給潛在的舞弊者以足夠的威懾力。

4.「貪婪」因子已超越其本義,賦予了更廣闊的涵義:道德水平低下。道德對舞弊個人而言是一種心理因素,在行為產生與實現過程中其對行為主體作用是無所不在的。它表現為一種個體價值判斷。對符合自身價值判斷的行為就推動其實施,對不符合自身價值判斷行為予以否定放棄。舞弊者通常有不良的道德意識或在道德意識方面不良價值判斷占了上風或個體已為違背良好的道德規範找到合理的藉口,在這樣不良道德觀作用下,會計舞弊成為一種符合其價值判斷的行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