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石·平川洶洶經南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龜石·平川洶洶經南國》是北宋文人孔武仲的作品之一。
孔武仲(1042~1097),字常父,今峽江縣羅田鎮西江村人。 孔子四十七代孫,孔文仲大弟。自幼聰慧好學。嘉佑八年(1063)登進士甲科第六。初授穀城縣主薄。歷任江州(今江西九江)、信州(今江西上饒)軍事推官、湘潭縣知縣。後任國子監司業、集賢院校理時,奏請朝廷改革科舉制度[1],恢復以詩賦取士,選賢舉能。元佑六年(1091)七月,以寶文閣待制出任宣州(今安徽宣城)、洪州(今江西南昌) 知州。紹聖三年(1096),因朝廷黨派鬥爭激化被免職,定居池州(今安徽貴池縣)。從此,專事文學研究,與歐陽修、蘇軾、蘇轍、黃庭堅等人過從甚密,詩詞唱酬,信書不絕。
一生著說百餘卷,主要有《書說》13卷、《詩說》20卷、《論語說》10卷、《金華講義》13卷、《孔氏奏議》3卷、《芍藥園序》及《孔氏雜說》等。
“ |
平川洶洶經南國,匹練橫托半天碧。 洪瀾巨浪之中央,忽見頹嵬太古石。 此石由來幾許時,混元一氣初開闢。 神功割破混沌胎,劃落半空隨霹靂。 非黿非鰲不可辯,有若神龜見蹤跡。 精剛不待媧皇練,渾樸寧從巨靈擘。 我知神物本天性,推移運轉非人力。 當時大禹走天下,驅至九江為納錫。 萬牛攢車載不動,鐵軸崢嶸自堆積。 秦皇鞭山移四海,怒視不能移咫尺。 至今獨立猶驚人,地誌山經不能測。 千靈萬狀誰復知。一片堅頑粗可識。 昂頭突出翠濤中,跪足橫蹯九泉脈, 當心一搭莓苔黑。淵潛不見曳尾狀, 日爍猶驚負圖色。青髯剝落向何處, 秋草綏綏晨露滴。勁健曾支玉女床, 孄斑似點乖龍額。漁翁未網先自駭, 靈蓍欲伏安可得。黿鼉縮首不敢近, 暇蟆巡行夜戰惕。歲冬大寒百聖伏, 圜圜勁勢無欹側。風磨霜練無日休, 髮鬢皴痛成兆坼。負才不免刳腸累, 至珍惟籍天公惜。灼以炎皇之火精, 寡以少昊之金液。神鑽鬼卜不見形, 陰陽造化無遺策。大哉龜者物之精, 歲久已化為真形。有時月黑無人夜, 繞岸光芒芒自生。下駭深潭怪蜃窟, 上應中天玄武星。萬眾森森下相向, 來決吉凶真偽情。奸狐妖鼠已破膽。 山魑野魅見亦驚。波神吞氣不敢喘, 四面長漪鋪席平。吾聞溪老記往歲, 半夜風雨來冥冥。剨然曳轉大潭左, 百里震驚如雷霆。妒憎摧折雖萬狀, 崔嵬孤高終自靈。吁哉天地至奇物, 何為流落於江城。銅馬猶聞標漢殿, 神羊昔亦馴堯廷。便當推置玉堂上, 古貌岌岌無欹傾。奸臣猾豎作狐媚, 見之頳面先吞聲。凶荒水旱必可卜, 倉卒變怪皆先明。匈奴喪魄萬里外, 慉縮不敢窺天兵。龜乎龜乎用不用, 平川洶洶經南國,匹練橫托半天碧。 洪瀾巨浪之中央,忽見頹嵬太古石。 此石由來幾許時,混元一氣初開闢。 神功割破混沌胎,劃落半空隨霹靂。 非黿非鰲不可辯,有若神龜見蹤跡。 精剛不待媧皇練,渾樸寧從巨靈擘。 我知神物本天性,推移運轉非人力。 當時大禹走天下,驅至九江為納錫。 萬牛攢車載不動,鐵軸崢嶸自堆積。 秦皇鞭山移四海,怒視不能移咫尺。 至今獨立猶驚人,地誌山經不能測。 千靈萬狀誰復知。一片堅頑粗可識。 昂頭突出翠濤中,跪足橫蹯九泉脈, 當心一搭莓苔黑。淵潛不見曳尾狀, 日爍猶驚負圖色。青髯剝落向何處, 秋草綏綏晨露滴。勁健曾支玉女床, 孄斑似點乖龍額。漁翁未網先自駭, 靈蓍欲伏安可得。黿鼉縮首不敢近, 暇蟆巡行夜戰惕。歲冬大寒百聖伏, 圜圜勁勢無欹側。風磨霜練無日休, 髮鬢皴痛成兆坼。負才不免刳腸累, 至珍惟籍天公惜。灼以炎皇之火精, 寡以少昊之金液。神鑽鬼卜不見形, 陰陽造化無遺策。大哉龜者物之精, 歲久已化為真形。有時月黑無人夜, 繞岸光芒芒自生。下駭深潭怪蜃窟, 上應中天玄武星。萬眾森森下相向, 來決吉凶真偽情。奸狐妖鼠已破膽。 山魑野魅見亦驚。波神吞氣不敢喘, 四面長漪鋪席平。吾聞溪老記往歲, 半夜風雨來冥冥。剨然曳轉大潭左, 百里震驚如雷霆。妒憎摧折雖萬狀, 崔嵬孤高終自靈。吁哉天地至奇物, 何為流落於江城。銅馬猶聞標漢殿, 神羊昔亦馴堯廷。便當推置玉堂上, 古貌岌岌無欹傾。奸臣猾豎作狐媚, 見之頳面先吞聲。凶荒水旱必可卜, 倉卒變怪皆先明。匈奴喪魄萬里外, 慉縮不敢窺天兵。龜乎龜乎用不用, |
” |
— [北宋]孔武仲 |
史書記載
武仲字常父。幼力學,舉進士,中甲科。調谷城主簿,選教授齊州,為國子直講。喪二親,毀瘠特甚,右肱為不舉。元佑初,歷秘書省正字、校書,集賢校理,著作郎,國子司業。嘗論科舉之弊,詆王氏學,請復詩賦取士。又欲罷大義,而益以諸經策,御試仍用三題。進起居郎兼侍講邇英殿,除起居舍人,數月,拜中書舍人,直學士院。
初,罷侍從轉對,專責以論思。武仲言:"苟不持之以法,則言與不言,將各從其意。願輪二人次對。"時議祠北郊,久不決。武仲建用純陰之月親祠,如神州地祗。擢給事中,遷禮部侍郎[2],以寶文閣待制知洪州。請:"從臣為州者,杖以下公坐止劾官屬,俟獄成,聽大理約法,庶幾刑不逮貴近,又全朝廷體貌之意。"遂着為令。
徙宣州,坐元佑黨奪職,居池州。卒,年五十七。元符末,追復之。所着《詩書論語說》、《金華講義》、《內外製》、《雜文》共百餘卷。
視頻
龜石·平川洶洶經南國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古代科舉的含義及起源 古代科舉制的起始年份,趣歷史網,2013-06-07
- ↑ 禮部侍郎介紹_歷史官職,詞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