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鼠尾粟(中藥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鼠尾粟
圖片來自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鼠尾粟,中藥名。為禾本科植物鼠尾粟Sporobolusfertilis(Steud.)W.D.Clayt.的全草或根。具有清熱,涼血,解毒,利尿之功效。用於流腦、乙腦高熱神昏,傳染性肝炎,黃疸,痢疾,熱淋,尿血,乳癰。[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鼠尾粟
漢語拼音:Shǔ Wěi Sù
別名:鼠尾草、鼠尾牛頓草、牛頓草、線香草、老鼠尾、牛尾草、狗屎草
性味歸經:味甘、淡,性平。歸心、肺、肝、大腸、膀胱經
功能:清熱,涼血,解毒,利尿
主治:用於流腦、乙腦高熱神昏,傳染性肝炎,黃疸,痢疾,熱淋,尿血,乳癰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鼠尾粟

拼音名:Shǔ Wěi Sù

別名: 鼠尾草、鼠尾牛頓草、牛頓草、線香草、老鼠尾、牛尾草、狗屎草

英文名: herb of Purple Indian Dropseed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porobolus fertilis(Steud.)W.D.Clayt[Agrostis fertilis Steud.;Sporobolus indicus(L.)R.Br.var.purpurso-suffusus(Ohwi)Koyama]

出處

出自《福建中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鼠尾粟的全草或根。

採收和儲藏

夏、秋季採收,鮮用或曬乾。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20-2600m的田野路邊、山坡草地及山谷濕處和林下。

資源分布:分布於中國的華東華中西南陝西甘肅西藏等地。

原形態

鼠尾粟,多年生草本。稈直立,叢生,高25-120cm,基部徑2-4mm,質較堅硬,平滑無毛。葉鞘無毛;葉舌纖毛狀,長約0.2mm;葉片狹披針形,質較厚,平滑無毛或表面基部疏被柔毛,通常內卷,長16-65cm,寬2-5mm。分枝直立。圓錐花序緊縮,長7-44cm,寬0.5-1.2cm,分枝直立,小穗密集着生其上;小穗灰綠色略帶紫色,長約2mm;穎膜質,第1穎小,長約0.5mm,具1脈;外稃膜質,與小穗等長,有1主脈和2不明顯的側脈;雄蕊3,花葯黃色;內稃等長,較寬,有2脈,成熟後向脈間縱裂。囊果成熟後紅褐色,長圓狀倒卵形,長1-1.2mm,先端栽平。花、果期3-12月。

歸經

心;肺;肝;大腸;膀胱經

性味

味甘;淡;性平

功能主治

清熱;涼血;解毒;利尿。主流腦、乙腦高熱神昏;傳染性肝炎;黃疸;痢疾;熱淋;尿血;乳癰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60g,鮮品可用至60-120g。

複方

  • ①治高熱抽筋神昏: 鮮牛頓草根四兩。水三碗煎至一碗,加食鹽少許沖服。12小時內服三次。 《泉州本草》
  • ②預防流腦: 鼠尾三至五兩。煎服。另用綠豆煎湯加鹽少許,當茶欽。 (廈門《新療法與中草藥選編》
  • ③防治流行性乙型腦炎: 鮮鼠尾牛頓草根四兩,紅糖二兩。水煎,分三次服,連服三至七天。 (《閩南民間草藥》)
  • ④治傳染性肝炎: 牛頓草全草二兩,茵陳一兩。煎湯,一日分二、三次服。連續服之,至愈為度。(《泉州本草》)
  • ⑤治久痢赤白: 鮮鼠尾牛頓草一兩。水煎調糖服, 日一次。 (《閩南民間草藥》)
  • ⑥治小兒熱結,小腹脹滿,小便不利: 鮮牛頓草根二兩。水煎,分三次飯前服。 (《泉州本草》)

各家論述

  • 1.《閩南民間草藥》:法濕,解毒,治久痢。
  • 2.《泉州本草》:治熱結淋症,痢疾,黃疸濕熱。
  • 3.《福建中草藥》:清熱,涼血,解毒,利尿。治傷暑煩熱,痢疾,燥熱便秘,濕熱淋濁或尿血。
  • 4.《實用中草藥》:治血尿,預防乙型腦炎。[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鼠尾粟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鼠尾粟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