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斑叉鼻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黑斑叉鼻鲀 |
中文学名:黑斑叉鼻鲀 拉丁学名:Arothron nigropunctatus 别 名:俗称狗头、 污点河鲀、狗头、黑点狗头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辐鳍鱼纲 亚 纲:真骨下纲 目:鲀形目 科:四齿鲀科 属:叉鼻鲀属 种:黑斑叉鼻鲀 分布区域:印度洋至太平洋区 外文名:Blackspottedpuffer |
黑斑叉鼻鲀(学名 Arothron nigropunctatus),俗称狗头、污点河鲀,是辐鳍鱼纲鲀形目四齿鲀科的一种鱼类,分布于印度洋至太平洋区,西起红海、非洲东岸,东至社会群岛,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 黑斑叉鼻鲀(Arothron nigropunctatus)又称狗头、黑点狗头,属鲀形目、四齿鲀科、叉鼻鲀属,为一类珊瑚礁区生存的热带海水鱼。黑斑叉鼻鲀分布于印太海域非洲东部沿海,南至萨摩亚群岛,东至日本海的广阔水域,活动于珊瑚礁周边,觅食小型猎物及礁石上的的有机物碎屑等,可作为观赏鱼。 [1]
基本信息
编号: 8828 拉丁目名: TETRAODONTIFORMES 中文目名: 鲀形目 中文科名: 鲀科 拉丁科名: Tetraodontidae
中文属名: 叉鼻鲀属 拉丁属名: Arothron 拉丁种名: nigropunctatus 定名人: (Bloch et Schneider)
年代: 1801 中文名: 黑斑叉鼻鲀 ogenus: Tetrodon
原始文献: Syst. Ichth. p. 507. 模式产地: Tranguebar 生境: 热带
国内分布: 西沙群岛, 海南岛, 台湾等海域
国外分布: 在太平洋及印度洋内, 西达红海, 西南达非洲东岸的桑给巴尔和莫三鼻给的德拉果阿海湾, 向东经印度沿海, 马来半岛, 印度尼西亚及菲律宾 资料来源: 南海鱼类志:1094-1095. 南海诸岛海域鱼类志:559-560.
生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体头部粗圆,尾柄侧扁。体侧下缘无纵行皮褶。口小,端位;上下颌各有2个喙状大牙板。吻短,圆钝。眼中大,侧上位。无鼻孔,两侧各具一个叉状鼻突起。除吻端、鳃孔周围与尾柄外,全身布满小棘。
背鳍圆形至稍微尖形,位於体後部,具软条10-11;臀鳍与其同形,具软条10-11;无腹鳍;胸鳍宽短,後缘呈圆弧形;尾鳍宽大,呈圆弧形。体背部褐色,腹部白色,体具不大於瞳孔之黑点,数量远少於星斑叉鼻魨(A. stellatus),直径却较大,且多集中於腹部;吻与鳃孔黑色;肛门上有一黑斑;胸鳍基黑色。
各鳍浅灰色或白色,无小黑点;但尾鳍色深,鳍缘白色。此种体色变化很大;幼鱼背部黑色,腹部深棕色;背部有小黑点,愈往侧边黑点愈大,腹部黑点稀少;各鳍白色,但尾鳍色深。
黑斑叉鼻鲀生活习性
主要栖息于珊瑚礁区。行独立生活。主要以珊瑚枝芽的尖端为食,同时亦以藻类、海绵及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等为食。
黑斑叉鼻鲀地理分布
分布于印度洋至太平洋区,西起红海、非洲东岸,东至社会群岛,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台湾各地海域均产。
黑斑叉鼻鲀渔业利用
肝脏及卵巢具剧毒,不可食用。常被当做观赏用鱼于水族馆展示。
黑斑叉鼻鲀品种简介
叉鼻鲀类的面部非常类似狗的模样,因此,它们得了狗头这个名字。在贸易中我们可以见到许多品种的狗头鱼,它们饲养起来全和黑斑狗头一样得容易。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地区,狗头分布得很广,其间所有贸易国的捕获量都可以超过总需求量。这种鱼并不被大多数爱好者青睐,因为它们太凶了,无法和大多数鱼和平相处。人们宁愿到公众海洋馆去欣赏这种面相如狗的鱼类,也不希望引进它们而伤害了自己的其它鱼。
黑斑叉鼻鲀2饲养方法
你可以把狗头和多数体长500px以上的鲀鱼饲养在一起,但其它鱼我就不敢保险没问题了。它们可以生长到750px,锋利的牙齿可以咬碎珊瑚的骨骼,如果你捕捞它们,最好不要直接用手,被它们的牙齿咬一下,可不是闹着玩的。狗头对人工环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对水质和温度都没有太高的要求,它们喜欢吃肉,如果用人工颗粒饲养喂养,可能会长得很瘦。需要提供一些石头给它们磨牙,如果缺乏磨牙的工具,小狗头的牙齿可能会刺穿它们的下颌。
饲养一条狗头鱼,更像是饲养了一个宠物,它们非常喜欢和人亲近,如果你饲养了足够长的时间,它们甚至可以信凭你将起捞出水来,短暂亲热。
黑斑叉鼻鲀注意事项
狗头的皮肤上没有鳞片,对化学药物非常敏感,应尽量使用降低盐度和提高水质的办法来预防疾病,切不可盲目使用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