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黄汝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汝良
出生 1562.12.30~1647
国籍 中国
职业 官员

人物简介

进士及第 黄汝良(1562.12.30~1647),字明起,号毅庵,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今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人。万历十三年乙酉(1585年)乡试中举,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士(会试第二名、廷试二甲第十六名)。"

翰林院编修 "选庶常,授(翰林院)编修,纂修国史。

(万历二十年,1592年)使赵藩(奉旨册封赵王),王简踞,欲殿外安节,汝良坚执(指出 "天子无客礼"),入殿中,礼毕即行,馈赠一无所受。"

历南京、北京国子监司业 "(万历二十年,1592年)转南司业,复移北。

有监生为巨珰私人,偃蹇无状,欲按之,挟巨珰书至。汝良曰'国学四方观瞻,且司成无与中涓通书例。'如法责惩。"

其间,黄汝良两次出任江宁、应天典试官。在主考中,他坚持择优录取,从天从公,不避嫌怨。

上疏请罢撤税监矿监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黄汝良上疏请罢撤税监、矿监,严惩不法监吏。

时朝廷为弥补国库匮缺,向全国各地派遣税监、矿监,榷征矿税和其他杂税,而榷税太监大都贪酷横暴,许多地方的百姓纷纷起来反榷征、杀税监。朝臣言官曾不断上疏,历数税监罪恶,谏阻罢榷,但没能遏止,有些正直大臣反而或被罢或被贬或至受刑治罪。

黄汝良不顾身家安危,多次上疏奏罢税榷,揭露监丞胡汝焕等人的罪行。

甲辰科会试知贡举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科会试,黄汝良以少詹事知贡举,充任读卷官。为严肃考场,他下令禁止催鼓,以免影响考生文思。这一科后来成为名臣的状元杨守勤,就是由他选拔的。

东宫日讲官、大司成 "擢东宫日讲官,每敷引古今,随事披陈,东宫喜动颜色。进大司成。"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黄汝良迁为礼部右侍郎、教习庶吉士。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会试,黄汝良受命为会试总裁。正好此科主考官李廷机、杨道宾、黄国鼎均为泉州晋江人,他们志节相同,持正不阿,从严不贷,都以为国选贤为已任,是科所选多贤才俊士,许多人后来成为辅弼卿相或名臣,单泉州就有探花张瑞图、会魁杨道寅、进士杨瞿崃、林欲楫、蔡侃、苏懋征等。(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李廷机、杨道宾、黄国鼎、张瑞图、杨道寅、杨瞿崃、林欲楫、苏懋征》)

黄汝良目睹朝政日非,即以母年垂暮为由,乞假侍养,没有得到批准。后又连续9次上疏乞归,均不批复,直至母亲去世,才获准回乡治丧守制。回安平后,家居杜门不出,无意仕途。

南礼部侍郎,乞归 "天启初,转南礼部侍郎,乞归。"

天启元年(1621年),在群臣交相推荐下,黄汝良起复为南京礼部侍郎,后北迁改任吏部侍郎。

熹宗初立,朝政未修,百务废弛。黄汝良上疏条陈政务"十策" ,建议整顿朝纲,严明法纪,恢复宗法,整饬吏治。受到当权者猜忌,安排他出任南京礼部尚书。他乘此机会,再次乞归回籍。

礼部尚书 "乙丑(天启五年,1626年),起礼部尚书,掌詹事。"

天启五年(1626年),熹宗召复黄汝良为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总裁修纂《实录》, 黄汝良 再三推辞,不准。翌年五月入都就职。

时值魏忠贤把持朝政,专横跋扈,大兴谳狱,诛杀忠良。黄汝良嫉恶如仇,每当魏忠贤之面,除礼节性一揖后,即掉头而去,不与交言,因而结怨魏珰。

黄汝良受命总裁编修神宗、光宗《实录》,必然要涉及晚明宫廷"三大要案"。魏忠贤要为"三案"翻案,命其党羽编撰《三朝要典》,主要内容为纂集万历、泰昌、天启三朝有关"三案"的谕示、奏疏、档册,并加按语编成,目的在于阿谀 魏忠贤 ,诬陷东林党人,作一网打尽之计。并要黄汝良编修《实录》时,"凡事关三案者,均据《要典》补正。"黄汝良对此大为愤慨,不因权势高压而屈从,持正据实,严加驳斥,力保忠良。因此魏忠贤视黄汝良为眼中钉,而黄汝良也以事势难为,坚请休致。

致政归 "崇祯初,逆奸既殄首,疏抗言:'杨、左诸臣宜加封恤,《要典》一编亟宜焚毁。'奏入,陛见,陈'时务八要',遂致政归。"

崇祯元年(1628年),思宗·朱由检即位,严惩魏忠贤及其党羽。黄汝良赋《太平歌》十首以志庆。同时,就《实录》和伪书《要典》有关"三案"一事,写成《申大义、核信史》表章,上奏朝廷,议请为"三案"被害的杨涟、左光斗、高攀龙、袁化中、张慎行等人平反,提出要焚毁《三朝要典》伪书,校正《光宗实录》中不实之词,以重信史。表章上闻,得到赞许,诏加黄汝良为太子太傅,以原职起用。

黄汝良陛见,又上"时务八要",其中有关"恤民、惩墨、节财、练兵"诸条,得到嘉许。在文华殿召见时,黄汝良以"加派叠征,民命不堪",直言不讳地劝告思宗"减征、轻赋",以苏民困。

当时,朝廷正命群臣推荐首辅(宰相),许多人都瞩目黄汝良。适值黄汝良上奏《祈雨疏》寿章,文中批评时政,语气切直,触犯思宗,此议遂罢。

崇祯八年(1635年),黄汝良以年迈体衰,乞请休退归里。辞朝陛见时,仍谆谆进言,请 思宗"培元气,持大体,急先务,宽小过"。

居家,卒 崇祯十五年(1642年),思宗亲下敕书,遣官馈送彩印羊酒到黄汝良府中存问。

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郑成功 在安平举义抗清,得到晚年居家的黄汝良大力支持, "自倾仓廪以助军需。"(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郑成功》)

清·顺治四年(1647年),黄汝良无疾而终。

个人作品

"著有《乐律志》(《皇明乐律志》)、《冰署笔谈》、《野纪朦搜》、《河干集》。"

此外还有《东宫大学讲章》、《历朝奏疏》、《山居联句》 等 。

家庭成员

曾祖父 黄懋

祖父 黄伯善(字达兼,号菊山。官至衢州府同知。)

父 黄宪清(黄汝良中进士时任口口口口府同知)

母 陈氏

兄弟 兄

黄汝封(字明祚,号我藩。黄汝良中进士时为生员。)

黄居中(字明立,又字坤无,号海鹤。万历十三年举人。藏书家。)

黄汝惠(字明学,号迩江。)

黄汝朏(fěi)

黄汝皓

黄汝光

黄汝美

子女 子

黄庆云

黄庆星(字俞平。副贡。户部主事。卒,明绍宗赠大理寺丞,谥忠安。)

黄庆华(崇祯六年举人。历简讨、山东道御史、翰林院侍讲。先后捐助二十六万。山寇作,倡议保乡里。上命加级宠之。)

黄庆贞(字俞正。诸生。职方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