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黄海岱(1901年1月2日-2007年2月11日),台湾云林西螺镇|西螺人,知名布袋戏操偶艺师及著名布袋戏剧团“五洲园”的创始人,在台湾布袋戏界被尊称为“通天教主”。[1]
黄海岱出生于台湾日治时期|日治时期台中县 (日治时期)|台中县斗六辨务署西螺堡(今云林县西螺镇),父黄马,母程扁。11岁起,由父亲送至学堂读汉学,建立起文学、音乐的基础。
1915年进入父亲黄马的“锦春园”布袋戏班,与其弟程晟(随母姓)跟随父亲学习布袋戏,18岁时黄海岱已可独当一面。
2002年,获得艺文界最高荣誉“国家文艺奖”的黄海岱,他的一生便是台湾布袋戏的发展史。一百零三岁高龄的黄海岱从父亲手中接下布袋戏班,经历古册戏、公案戏、剑侠戏到金光戏等布袋戏演变。他,不但创造了轰动武林,惊动万教的布袋戏经典人物云州大儒侠“史艳文”。[2]
黄家布袋戏的发展史
云林黄家布袋戏的发展史,要从黄海岱的父亲黄马谈起。黄马师拜“锦春园”苏总门下,苏总是台湾最早将北管应用到布袋戏配乐的老师父,因此黄家的戏路应属北管布袋戏。而黄海岱自幼看著黄马演戏,在耳濡目染下,自然而然对这项技艺产生浓厚兴趣。
民国四年,十五岁的黄海岱正式跟随黄马在“锦春园”习艺,三年学成出师后,黄海岱以一出《秦叔宝取五关》作为首演剧目,开始在布袋戏界打天下。
“锦春园”学艺名扬“五洲”
黄海岱为了充实戏曲涵养,也向西螺北管名师王满源拜师学艺,钻研北管福路戏曲,因而奠定黄派布袋戏深厚的戏曲础。也因为北管剧曲的训练,黄海岱强化了语音的变化,声如洪钟嗓门,透过丹田与鼻、唇、齿、喉的巧妙运用,充分展现出“一口畅道千人语,十指舞动万百军”的布袋师演师功力。
民国十七年,黄马去世,黄海岱继承衣钵接掌“锦春”,当时台湾行政区划分为三厅五州,民国十八年,黄海岱遂将“锦春园”名为“五洲园”,冀望能名扬五州。为了让五洲园布袋戏真能名扬五州,黄海岱不断的在表演上力求创新与突破,大胆地推出改编自清末民初剑侠小说《七侠五义》等的“剑侠戏”,使得原本就属武戏为主的北管布袋戏更加热闹,娱乐性与观赏性大增。
布袋戏王黄海岱
创造史艳文
黄海岱将清代章回小说改编成《忠孝节义传》,创造了布袋戏史中最重的英雄偶像- 史艳文,并成为日后五洲派布袋戏真正轰动全台、名扬五州的关键人物。
黄海岱大半辈子的努力,使得他和他的戏偶,在南台湾闯出响当当的名号,不过,这却是花了数十年的工夫才办到的。
轰动武林、惊动万教
黄海岱影响台湾布袋戏发展,让布袋戏偶一夕轰动武林、惊动万教的关键人物,则是黄海岱的次子黄俊雄。
民国二十二年出生的黄俊雄,十四岁即进入五洲园学戏,学成出师后以五洲三团“真五洲”的名号闯荡南北各地。当年的黄俊雄满怀雄心壮志,希望能像父亲一样闯荡出一片天,在亟思求变下,黄俊雄大胆的将原本只比手掌稍大的戏偶放大,率先采用一尺八寸的大型戏偶,同时,更将父亲手创的《忠孝节义传》改编成《云州大儒侠》,再将传统布袋戏最注重、以现场配乐的后场,改成以“宾汉”等中、西电影主题曲作为布袋戏插曲,为整个布袋戏配乐发展开启历史新页。[3]
掌上风云一世纪
2007年2月11日, 国宝级布袋戏大师黄海岱凌晨病逝,享年一百零七岁。黄海岱上个月二日才开心欢度一百零七岁生日,不过三个礼拜前因为感冒引起肺炎,住进医院,昨晚因心肺衰竭病危,家人依习俗将他从医院接回来,在子孙的陪伴下,咽下最后一口气。[4]
一生都奉献给布袋戏的黄海岱,上个月二日才刚过一百零七岁生日,当时行政院长苏贞昌特地来和他一起切蛋糕,而因为布袋戏跟他成为好朋友的文建会主委邱坤良也亲自喂他吃猪脚面线,坐在椅子上的黄海岱笑的开怀,一看到他最爱的布袋戏演出,马上目不转睛,云林县政府还把那天订做布袋戏节。[5]
视频
1991.06.23_黄海岱亲自操刀史艳文重现戏台 布袋戏最知名的人物史艳文,今年40岁了!民国59年第一次在电视台亮相以来,改变过四种造型,而且他的前身也是黄海岱先生创造的人物史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