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麦坪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麦坪镇位于花溪区西北部,距花溪区政府17公里,全乡总面积49.38平方公里。东面与天河潭景区接壤,南面与花溪区湖潮乡接壤,西面与清镇市接壤,北面与乌当区金华镇按壤;全乡辖场坝村、麦坪村、新寨村、康寨村、戈寨村、施庄村、刘庄村、汪庄村、杉木大寨村、杉木小寨村、落底村、大坡村、新庄村、彭官村14个行政村,87个村民组56个自然村寨;居住有汉、苗,布依等民族1782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84人,占总人口的1.6%,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6%,达80%以上的少数民族村康寨村。[1]

乡镇概况

麦坪乡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西北角,全乡有生态林22000亩,其中退耕还林4000亩.经果林4000亩,耕地面积11880亩,粮食产量4424吨,肉产量1555吨,人均纯收入2406元。实施关井压产后,为了尽快形成替补产业,重点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主要收入以种植业,交通运输业,个体工商业、养殖业等。

地理环境

麦坪乡属亚热带季风温润气候,高原气候特点明显,气候温和,光、热、水同季,平均气温14℃,年均降雨量为1102㎜,无霜期270天,常由于季节性降水不均造成旱涝灾害,加之岩溶地貌发育,漏水严重,水资源严重缺乏。但其土壤肥沃,有6770亩荒山荒坡可发展经果林、中药材和畜牧业;森林资源丰富,有21184亩,森林覆盖率达28.6%;矿藏富储,已探明有煤炭、石灰石、重金石、铁矿石、黄沙等。[2]

经济发展

畜牧业

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依托贵州草种牧业基地,大力发展落底村集草、畜、果、沼气、水、路六位一体工程,发展肉用牛、奶牛、二元杂交母猪等大牲畜,带动种草业的发展,大力发展以沼气为主的农村清洁能源,通过落底村六位一体工程,辐射带动周边村寨。

果林基地

争取退耕还林政策,大力发展康寨村至大坡、麦坪至戈寨、麦坪至草种基地三条线路经果林基地,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形成一村一品或数村一品的特色经济。

生态农业

发展杉一村生态、渔业基地并逐步完善配套设施,不断扩大养殖和增加养殖品种,形成独具特色的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

蘑菇养植

全面推行蘑菇养植,在杉二村成功发展蘑菇养植的基础上,积极协调小额农贷和争取科技项目资金,在全乡推广大棚蘑菇种植。

基建

加强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活条件,扩大农村内需,重点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改造村级道路,修建农灌工程,解决人畜饮水,实行中低产田土改造。

水厂建设

启动经济园区水厂建设,小断完善供电、供水、电信、路等园区基础设施,合理摆布经济园区的工业布局,编制好项目库,积极招商引资,引进制药、农产品加工、化工、生态养殖等企业到园区安家落户。

发展旅游

启动和发展旅游业,形成城镇、主导产业,扩大城镇规模,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在抓好农房新村、扩容、集镇延伸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城镇土导产业。土动请有关部门规划康寨村布依民族旅游度假村,争取市区的支持,完善基础设施,形成民族特色的旅游景点,拉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引资开发桃花湖,建成旅游、娱乐、垂钓一体的旅游景点。

发展规则

今后五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抢抓发展机遇,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之年,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积极实施农业稳乡、工业强乡、三产兴乡的战略,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提高农民收入和财政税收为根本目的。积极发展优势农产品,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巩固和发展现有煤炭产业,强化安全生产措施,实施煤炭产业生产机械化,管理规范化、产量规模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启动经济园区,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增强发展后劲,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功能完善,搞好桃花潮为重点的旅游线路开发,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开成城镇主导产业,扩大城镇规模,实现从业人员的转化;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生态建设,实现经济、人口和环境资源协调发展,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把麦坪建设成为农业高效、工业发达、城镇繁荣、生态优美、人民富裕、文明民主、社会安定的经济强乡,实现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15%,到2007年达39000万元,其中乡镇企业产值年均增长21%,农业产值年均增长5%,实现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到2007年达3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以上,到2007年达3100元,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行政区划

麦坪乡现辖14个行政村(大坡村、彭官村、落底村、新庄村、刘庄村、杉一村、杉二村、施庄村、汪庄村、场坝村、麦坪村、戈寨村、康寨村、新寨村),87个村民组56个自然村寨,居住有汉、苗、布依等民族20000余人,其中农业人口18000余人,非农业人口2000余人(含郭家冲矿,航校,集镇人口)。全乡有生态林22000亩,其中退耕还林4000亩,经果林4000亩,耕地面积11880亩,粮食产量4424吨,肉产量1555吨。[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