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麒麟山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麒麟山人

麒麟山人,古人类名,中国新人化石。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麒麟山洞穴内发现,故得名麒麟山人。" 1956年1月14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工作队在来宾市兴宾区桥巩圩附近的麒麟山盖头洞发观,人的遗骸仅保存有颅底部分,包括大部分上颌骨和腭骨,右侧的颧骨和大部分枕骨,三者已不连续,是属于一个男性老人的个体。

"(引自黄现璠著《壮族通史》)后被确定为属距今3.6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古人类,为壮族的先祖。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麒麟山人 [1]

界 动物界

麒麟山人1.jpg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哺乳纲 [2]

目 灵长目

科 智人科

属 智人属

麒麟山人2.jpg

种 智人

亚种 麒麟山人

地理位置

来宾麒麟山的北面有狮子山和猴子山,西面有扁山和龙口山,西南有老蚌山和板山,东3公里有江山,在江山之东有红水河。盖头洞高出地面7米,洞口朝南偏东,洞口高2.7米,洞的纵深4.8米。洞内堆积厚1.7米,可分二层:上层是黄灰色堆积,含角砾岩和大量软体动物硬壳,人头骨化石出于此层。其中还有灰烬,炭屑,烧骨,并出土一件石器和两件人工打制的石片;下层为稍胶结的红色堆积,含结核和碎石块。

麒麟山人遗址

麒麟山人遗址位于今来宾市兴宾区桥巩乡合隆村南0.5公里处的麒麟山盖头洞(壮语为"卡姆头洞")内。1956年1月14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野外调查队在洞内发现了一具残破的人类头骨,一件粗制的石器和二件人工打制的石片,1959年3月的《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刊物上。

麒麟山人3.jpg

发表了中国著名古人类学家贾兰坡、吴汝康的论文《广西来宾麒麟山人类头骨化石》,作者于文中认为,麒麟山人化石为一个男性老年个体,属于新人类型,遗址为旧石器时代晚期。麒麟山人无明显的原始性质,是距今3.6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古人类,这表明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兴宾区已有远古人类居住、活动,并繁衍生息,这就是壮族的先祖。

到了新石器时代,远古人类在兴宾区的居住与活动范围就更为广阔,几乎遍及区境的东、西、南、北、中。

麒麟山人遗址于1958年和1963年2月曾两次被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4月5日又被公布为来宾市文物保护单位。其保护范围为整座麒麟山,严禁在洞内取岩泥及破坏钟乳石和石笋。

伴生物化石

洞内伴生物化石有鹿牙猪牙,还有大量腹足类动物的壳,并发现粗糙的石器一件和人工打制的石片两片。该人头骨化石被命名为"麒麟山人"。人头骨化石现存放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博物馆。据考证:"麒麟山人"为距今2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

地质年代

麒麟山人4.jpg

麒麟山人的地质年代属更新世晚期的化石,为一男性头骨的颅底部分。伴生动物化石多是现生种。还发现有打制石器。

公祭"麒麟山人"

每年壮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来临时, 来宾市都将举行壮族始祖麒麟山人祭祀活动。公祭壮族始祖麒麟山人,是为了不断增强麒麟山人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弘扬民族文化,进一步打响来宾文化品牌,提高来宾市的知名度。

2010年4月16日是壮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来宾市兴宾区2010年首届麒麟山山歌擂台赛暨祭祖活动在位于桥巩乡合隆村的麒麟山人遗址举行,来自来宾市的4万余名壮族群众齐聚麒麟山前,击鼓鸣钟、秉烛敬礼,共同祭拜壮族始祖麒麟山人。

当天上午的公祭典礼内容丰富多彩,包括向壮族始祖麒麟山人进献供品、揭碑文、恭读祭文、行三鞠躬祭祀礼等文化活动。全体公祭人员满怀对壮族始祖麒麟山人的虔诚和敬仰进行祭祀,表达了壮族人民对加快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良好祝愿。

此次公祭活动主题为"祭祀壮族之祖、弘扬民族文化、建设和谐社会"。一个小时的祭祖大典按照壮族礼制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进行。仪式现场,全体参祭人员肃立,村民持3面幡、18面黄旗列3个纵队,舞龙舞狮进场,猪、牛、羊三牲及五谷、时鲜供品敬献于供品台上。

麒麟山人5.jpg

随后,祭祀仪式逐项进行:鸣炮、致欢迎词、揭碑文、宣读祭文、主祭人烧祭文纸并上香、全体参祭人员向壮族始祖行三鞠躬、燃放鞭炮。仪式结束后,乡民们纷纷涌向祭台前,虔诚地向始祖叩拜、上香,祈福感恩。

这是兴宾区首次举行大规模的公祭壮族始祖"麒麟山人"大典,村民们在祭扫先祖的同时,也领略到传统祭祀的文化内涵。

祭祀活动结束后,兴宾区"首届麒麟山山歌擂台赛"开赛。来自兴宾区各乡镇的歌手一展歌喉,一比高下。一曲曲节奏鲜明的壮族山歌,饱含着壮族儿女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麒麟山文化"体系

来宾市虽然是刚成立的新城市,但其文化却源远流长。1956年考古学家在该市兴宾区桥巩乡麒麟山的卡姆头洞发现距今三万多年多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称之为"麒麟山人",是广西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

据考证,"麒麟山人"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古人类,是来宾一带壮族和其它兄弟民族的先民。旧石器时代文化遗物的发现表明,大约在三万年至一万年前,来宾境内已有人类居住,他们开辟了祖国的南疆,创造了来宾及周边的原始文化。

麒麟山人6.jpg

可以这样认为:麒麟山是百越归宗之地,麒麟山人所在的来宾市,是南方古文化主要发源地之一。来宾文化的根在麒麟山,因此,我们在构建新来宾文化体系的时候,不能离开这个"根"。麒麟山人是南方考古学史上言必提及的珍宝,麒麟山,是壮民族的祖宗山;是来宾一座不可多得的宝山。新来宾文化体系的构建,要依托祖宗之山这一背景,打出品牌。将来宾文化体系名为"麒麟山文化",是非常明智的。

大江大河,往往是文化发源与滋长之地。流经来宾境内的红水河,是一条十分古老的河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为重要的河流之一;它的流域堪称广西少数民族的文化走廊。在红水河流域浩如烟海的民族文化中,红水河畔的来宾,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民间的山歌、戏剧、原始的宗教、民俗、建筑等等有其独特之处。构建来宾文化体系同样要依托这样一个大背景。

来宾市的金秀瑶族自治县的大瑶山被誉为"世界瑶都",是中国最大的瑶族聚居地,有"世界瑶族看中国,中国的瑶族看金秀"之说。这里有神秘多彩的民族风情,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名胜古迹,有优美的民族歌舞等等,这也是新来宾文化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成份。

该市忻城县有迄今保存完好的壮族土司衙署,被誉为"壮家故宫"。土司祠堂独特的建筑风格、土司的历史与文化、一大批珍贵的文物及流传民间的土司故事、传说,可谓壮汉文化交融所产生的文化奇葩。土司文化是新来宾文化体系中的一大亮点。

综上所述,我认为来宾文化体系应该构筑在考古文化--麒麟山文化、地缘文化--红水河文化、民族文化--瑶都文化和历史人文文化--土司文化这四大背景之上,既有丰富的涵盖,又有深厚的底蕴。

麒麟山人7.jpg

意义

麒麟山人类化石的发现,有助于人种的起源和分布等问题的研究;说明远古时代人类的祖先就在兴宾区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表明距今2~1万年前的"麒麟山人"已学会和使用钻孔与磨尖的石器。

相关记事

山歌舞剧《麒麟山人》 讲述壮族先民神话故事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的来宾市境内,有三个地方,备受世人瞩目。这三个地方分别是被称为壮族始祖发祥地之一的兴宾区"麒麟山人"遗址、被喻为"壮乡故宫"的忻城县莫氏土司衙署,以及号称"世界瑶都"的金秀大瑶山。

麒麟山人8.jpg

来宾市是广西壮族主要聚居地之一,民族与历史文化丰富,境内居住着壮、汉、瑶、苗等十余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一百八十万人,占总人口的七成四左右。专家们认定麒麟山是一处人类先祖的发祥地,早在二至三万年前,壮族先民就已在麒麟山一带繁衍生息,他们日出而作,以洞为家;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广西壮族自治区首部以壮族先民麒麟山人为题材的山歌舞剧作品《麒麟山人》2003年在广西来宾市隆重上演,一千多名观众享受了这份艺术大餐。山歌舞剧《麒麟山人》讲述了距今3万年前,在红水河畔麒麟山间,壮族先民为保护、夺回他们赖以生存的红水河与妖魔鬼怪进行顽强斗争的故事。整部歌剧分为"源流、选勇、壮行、斗魔、归来"五场。

《麒麟山人》最大的特点是整合了壮族民间的山歌与现代舞蹈,同时塑造了两个神话人物并贯穿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演出中,歌剧和舞剧交相辉映,古老与现代相融合,闪烁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鉴赏价值。

由来宾市倾力打造出来的广西首部以壮族先民麒麟山人为题材的山歌舞剧《麒麟山人》上演时,剧组所到之处,人们竞相奔告,一睹为快。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