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鹤庆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鹤庆县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下辖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处滇西横断山脉南端、云岭山脉以东,大理州北端,地理坐标为北纬25°57′—26°42′,东经100°01′—100°29′。东有金沙江与永胜县分津,南与宾川县接界,西与剑川县洱源县接壤,北与丽江市毗连。[1]

2018年9月29日,鹤庆县经云南省委、省政府研究,批准退出贫困县。

2019年2月2日,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019年11月,鹤庆县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中文名: 鹤庆县

外文名: Heqing County

别 名: 云鹤

行政区划代码: 532932

行政区类别: 县

所属地区: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地理位置: 云南省西北部

面 积: 2395 km²

下辖地区: 黄坪、西邑、松桂、金墩、云鹤、草海、辛屯镇、六合、龙开口

政府驻地: 云鹤镇

电话区号: 0872

邮政区码: 671500

气候条件: 冬干夏湿的高原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25.53 万(2010年)

著名景点: “天华洞”、“石宝天光”、“龙华十八寺”“新华白族旅游村”

机 场:丽江三义国际机场

火车站:鹤庆站

车牌代码: 云L

方 言: 白族话

自然环境位置

鹤庆地跨东经100°01′—100°29′、北纬25°57′—26°42′。东有金沙江与永胜县分津,南临鸡坪关与大理市、宾川县接界,西连马耳山与剑川、洱源两县接壤,北望玉龙雪峰与丽江市毗连。

地形

县境内峰峦起伏、山体连绵,形成有山地、丘陵、小盆地、河谷等多种地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南北两端有两个狭长的小盆地:南端的黄坪坝,属低热河谷区,海拔1300米至1700米。县内水系主要为金沙江、漾弓江、落漏河、河川河等。

气候

鹤庆县属冬干夏凉的高原季风气候,是介于亚热带与温带之间的过渡性气候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悬殊的地貌差异,构成了独特的“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年平均气温13.5℃,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00.2小时,年降雨量966.4毫米,年均无霜期210天,年平均风速2.6米/秒,常年最多风向为西南风。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是鹤庆县的优势资源,鹤庆县矿产资源种类和总资源储量在大理州前列,拥有全国有名的优质富锰矿和全省有名的岩金矿。截止到2013年已发现矿种达21种,占云南省发现矿种的14.79%。计有各类矿床、矿点、矿化点50处,其中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地为16处。主要矿种为:金、银、锰、煤、铁、铅、锌、铝土矿、高岭土、膨润土等。县内探明储量矿产9种,列居全省前2位的矿种有锰矿、白云岩、铝土矿,居大理州第1位的有岩金、铝土矿、锰、铅、锌、白云岩等。鹤庆县开发利用矿产16种,形成规模化开发的有金、锰、铁、煤四种矿产,其余已利用矿种主要有:银、铜、铅、锌、膨润土、高岭土、花岗岩、大理石、页岩、石英砂、粘土及地热。开发利用矿种占发现矿种的76.2%。开发的主要矿种中,金矿开采回采率为91.4%,矿石贫化率为15%,选冶总回收率87.9%;锰矿开采回采率为87.5%,煤矿露采回采率85%。

土地资源

2013年鹤庆县土地总面积3577941.2亩,其中耕地376120亩,占鹤庆县总土地面积的10.51%,耕地分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浇地、旱地、菜地等5个二级地类和平田、梯田、旱地、坡地、梯地、轮歇地等6个三级地类型;园地27411.9亩,占鹤庆县总土地面积的0.77%,分果园、桑园、茶园、其它等4个二级地类型;林地1867176.3亩,占鹤庆县总土地面积的52.19%,分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迹地等5个二级地类型;城镇、村庄、工矿用地74085.7亩,占鹤庆县总土地面积的2.07%,分建制镇、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用地、特殊用地等4个二级地类型;交通用地21059.8亩,占鹤庆县总土地面积的0.59%,分公路、农村道路等2个二级地类型;水域52192.5亩,占鹤庆县总土地面积的1.46%。分河流、水库、坑塘、滩涂、沟渠、水工建筑等6个二级地类型;未利用地1159894.8亩,占鹤庆县总土地面积的32.42%,分荒草地、沼泽地、沙地、裸地、裸岩石砾、田地坎等6个二级地类型。鹤庆县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271555亩,保护率72.2%。

动植物资源

野生动物资源有爬行动物、兽类、鸟类等80多种。根据云南省林业厅国家保护动物名录,县境内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豹(别名:金钱豹)、野驴(俗名:山驴)、黑麂。二类保护动物:熊猴(别名:大青猴)、猕猴(别名:恒河猴、黄猴)、白鹇(别名、银鸡)、白腹黑啄木(别名:啄木鸟)、猫头鹰。三类保护动物:黑熊(别名:狗熊)、岩羊、獐子(别名麝)、穿山甲、水獭、马鹿、铜鸡(别名:白腹锦鸡)、金鸡(别名:红腹锦鸡)、雕、鹦鹉、牡丹鹦鹉。

植物资源种类繁多,树木有48个目,88个科,150个属,519个品种;有历史上保存下来的珍稀古奇树木26个科,1个亚科,28个属,101棵;有植物类的中草药材78个科,218种;竹和木本花卉数百种;属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22种,其中:属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13种、省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9种。

社会事业

教育

2013年鹤庆县教育支出3.6亿元,占全县公共财政支出的25%。学前三年入园率75.8%,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8%,初中毛入学率109.24%,高考本科上线率80.21%,职业中学毕业生推荐就业率达98%以上,一中、三中分别荣获云南省一级高完中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比进步奖和三等奖。“两免一补”及贫困学生救助等工作全面落实,全年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补助学校公用经费2036.97万元,提供6.6万套免费教科书,发放贫困家庭学生补助1634.1万元、助学金557.42万元、生源地助学贷款862.2万元,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全县31027名中小学生。新增学校建筑面积3.14万平方米、生均达9.5平方米,新增图书9.71万册、生均达22册。解决了2048名中小学代课教师和695名原民办教师历史遗留问题,共发放补助资金1425.23万元。

卫生

2013年鹤庆县参合24.25万人,参合率96.84%,年住院报销封顶线从2012年的7万元提高至10万元,全年补偿合作医疗基金8557.04万元,113.24万人次受益,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不断缓解。救助农村孕产妇2753人,发放救助资金110.12万元。实施白内障免费复明手术208例。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顺利通过二级甲等医院现场评审。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血吸虫病防治、爱国卫生运动等工作扎实开展,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稳步提高。县食品安全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成功申报云南省食品安全县创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能力增强。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08‰。

经济概况

发展概况

201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3.02亿元,增长20.08%。其中:一二三产分别增长8.1%、34.34%和6.4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1:57:22,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凸显。实现财政总收入4.66亿元,增长36.0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27亿元,增长20.91%;一般预算支出10.26亿元,增长1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65亿元,增长5.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3亿元,增长20.8%。农民人均纯收入4110元,增长2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87元,增长10%。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43.13亿元、25.76亿元,增长13.23%、0.47%。招商引资新签约项目4个,协议总投资7.9亿元、增长110.67%,实际利用县外资金26.13亿元、增长63.59%。

2013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8.58亿元,增长15%,其中:一产增加值8.86亿元、增长5%,二产增加值30.91亿元、增长20.2%,三产增加值8.81亿元、增长10.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8.2︰63.6︰18.2。实现财政总收入7.9亿元,增长20.94%,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29亿元,增长32.8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4.3亿元,增长5.9%。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5.39亿元,其中非电工业投资7亿元,增长13.9%。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4个,协议总投资96.5亿元,实际利用县外资金57.66亿元。

第一产业

2013年鹤庆县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2.87亿元、增长9.76%,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69亿元、增长15.18%。农业产业持续发展。全年粮食总产14.78万吨,增长2.21%;收购烟叶10.1万担,烟农收入1.23亿元;生产鲜茧2510.21吨,茧农收入1.1亿元;生猪出栏56万头、增长7.6%,肉类总产5.47万吨、增长6.21%,奶类总产8416吨、增长4.08%,新增畜禽规模化养殖户9户、达42户,实现畜牧业产值10.78亿元、增长16.25%;经济林果业较快发展,完成铁核桃嫁接改造17.5万株,种植泡核桃12.41万亩,柑橘、葡萄、芒果等种植面积稳步扩大,规模化种植效益初步显现;土地流转取得成效,新发展玫瑰花示范种植991.7亩、总面积达1771.7亩;各类种养业协会发展到96个,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全年共发放农资综合补贴、种粮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能繁母猪补贴、退耕还林补助等各类惠农资金6198万元。新增农业机具5541台(套)、1.7万千瓦,累计达21782台(套)、26.9万千瓦,农机化率49.4%,提高7个百分点,农业现代化水平有新提升。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得到加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经济林木(果)权证核发工作有序推进。

第二产业

鹤庆县201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0亿元,增长25.28%;实现工业增加值26.28亿元,增长20.6%,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54.09%。园区建设卓有成效。共收储园区土地6000余亩,北七公路(一期)、西邑工业区35千伏变电站、积义引水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完成工业项目电力、通讯等线路迁改工作,《北衙片区搬迁规划大纲》编制及评审工作有序开展,兴鹤工业园区升级为省级工业园区。工业扶持力度加大。积极应对国家产业政策调控趋紧、主要工业产品价格下跌、流动资金短缺等不利局面,切实帮助企业解决水、电、融资、行政审批等困难问题,对符合五项工业发展扶持政策的3户企业给予资金补贴195万元,为5户企业协调贷款9350万元,最大限度地支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扩大再生产。年产60万吨高精铝板带一期30万吨项目的前期场平基本完成,年产120万吨球团铁项目建成投入试生产,日处理3000吨铁多金属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年产6000万支节能灯生产线项目、16500千伏安电热炉节能技改项目建设顺利,鹤庆干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通过国家技术审查。

第三产业

2006年签订招商引资项目5个,协议资金1990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9632万元。上年结转项目5个,到位资金24550万元,全年实际利用县外资金34182万元。接待海内外旅游者7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100万元。以扩大招商引资为契机,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鹤庆县个体工商户5019户,从业人员5849人;私营企业72户,非公经济从业人员3758人。非公经济占GDP的比重提高了3.6个百分点。

2013年接待中外游客358.54万人次、增长17.13%,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6.12亿元、增长18.5%。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亿元,增长15.05%。金融业健康发展。新增2家小额贷款公司,渝农商村镇银行挂牌运营,金融保障能力持续增强,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59.24亿元、32.33亿元,比年初增加7.19亿元、4.47亿元,我县被省金融办列为小微金融培育发展试点县。

视频

鹤庆县公安局环境介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