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李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 |
作品名称:《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 创作年代:盛唐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作者:李白 |
《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写的一首七言古诗,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76卷第004首。整首诗神韵飞动,感人至深。诗开篇便以猛虎喻友人,直言道出张十四因秉性刚直不阿,难以避免被人排挤、迫害的遭遇,以淮阴侯作比拟,字里行间充满着愤懑与不平。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理想的未来的深切向往。
原文
“ | 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1]
猛虎伏尺草, 虽藏难蔽身。 有如张公子, 肮脏在风尘。 岂无横腰剑, 屈彼淮阴人。 击筑向北燕, 燕歌易水滨。 归来泰山上, 当与尔为邻。 |
” |
— 《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全唐诗》 |
译文
猛虎隐伏在尺把长的草丛,藏腿难蔽身。 有如咱张公子,飞扬跋扈在风尘。
难道你没有横腰而系的宝剑?只是韩信当初在淮阴的时候也受尽委屈。
你现在要击筑去向北燕,在易水滨高唱燕歌。
等你归来,我们相聚泰山上,我们一起隐居,当个好邻居。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2]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失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是唐代伟大诗人,也是我国诗歌史上乃至世界诗歌史上少见的天才。他留下的千余首诗歌和六十余篇文章,在文学史上闪耀着夺目的光辉,1200 多年来震撼着广大人民的心魄。他不愧为人间少有的“谪仙诗人”,无与伦比的“一代诗豪”!
李白的诗,不但多方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而且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他继承、发展了屈原、庄周以来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并融会前人的许多艺术手法,把古代诗歌艺术和散文艺术推向新的高峰,形成了他特有的雄奇、奔放、飘逸的风格。[3]
参考资料
- ↑ 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 , 古诗文网,
- ↑ 李白代表作,诗词,介绍,生平,轶事_中国诗词网. gushicionline.com. [2024-10-24].
- ↑ 清平乐·禁闱秋夜(清平乐其二), 李白诗歌网, 2019-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