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教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高級教育(Higher Education),指在完成高級中等教育基礎上實施的教育,是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高等教育是教育系統中互相關聯的各個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通常包括以高層次的學習與培養、教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為其主要任務和活動的各類教育機構。
2023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60.2%,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 2024年7月19日,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懷進鵬在舉行的中共中央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過14年,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達到2.5億。
目錄
定義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多次對「高等教育」這一概念進行了界定,1962年在非洲召開的由44個國家參加的高等教育會議認為,「高等教育是指大學、文學院、理工學院、師範學院、獨立學院等機構所提供的各種類型的教育,其基本入學條件為完成中等教育,一般入學年齡為18歲,學完課程後授予學位、文憑[1]或證書,作為完成高等學業的證明」。
2011年修訂的《國際教育標準分類法》指出:「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之上,在專業化的教育學科領域提供學習活動。它以高度複雜和專業化的學習為目標。高等教育包括通常所理解的學術教育,但由於它還包括了高級職業或專業教育,因此比學術教育更廣泛。
《現代漢語詞典》這樣定義高等教育:「在中等教育的基礎上,培養具有專門知識、技能的人才的教育。實施高等教育的學校有大學、專門學院等。」1999年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第二條第二款規定:「本法所稱高等教育,是指在完成高級中等教育基礎上實施的教育。」
要素
競爭力
高等教育競爭力是國家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競爭力提升的基礎。高等教育競爭力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它由許多子系統組成,同時又是更大系統的子系統。其眾多的要素以不同的方式存在,處於不同的維度和層次上,它們共同集成了高等教育競爭力。
投入
高等教育投入包括硬件投入和軟件投入。其中,硬件投入指人力、財力和物力的投入,它們是一個國家教育系統維持運轉的必要條件;軟件投入指教育政策、教育觀念、教育管理等,它們是一個國家教育發展環境的反映。
發展水平
高等教育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高等教育系統運轉的產出,它可以從這個國家高等教育發展的規模、質量和國際化[2]程度來反映。高等教育除了自身的產出,還通過培養人、滿足經濟發展需要、進行知識創新等活動,對經濟社會科技等諸多方面產生作用和貢獻。高等教育的貢獻是一個國家高等教育系統的競爭力的重要表現。
發展歷史
19世紀中葉
19世紀中葉以來,中國逐漸呈現出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的特徵。處於內憂外患中的中華民族,尤其對外來資本主義的侵略表現出強烈的抗爭意識。然而,「富國強兵」的宏願使一部分思想先驅們放棄了單純「排外」、「拒外」的民族情結,經過反思與選擇,紛紛把希望的目光投向教育,並先後提出過諸多發展和改良中國教育的積極主張,並使高等教育從無到有,蹣跚前行。從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的洋務派舉辦高等教育,到維新派主張的高等教育,其本質都反映出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教育思想。1901年,袁世凱起草了《山東省城試辦大學堂暫行章程》,為當時中國正在興起的現代大學樹立了生動的標準,清政府要求各省參照山東章程設立學堂,此後,浙江、江蘇、山西、四川、河南、江西、福建、廣西等省紛紛上奏仿山東章程創辦學堂事宜。
壬子癸丑學制
辛亥革命後出台了「壬子癸丑學制」,該學制對舊的教育制度和宗旨進行了一些改革,提出了高等教育設置的新規定,形成了中國資產階級學校體制的發展基礎。而在這之後的另一次教育改革,則開始於1922年,當時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有了明顯的發展。思想、文化上的進步和大工業生產的趨勢,都對發展現代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加上當時美國實用主義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和美國對華政策指向等因素的影響。
蘇聯模式
20世紀50年代,高校院系開始調整,並學習蘇聯、開始在高校設置專業,這是中國高校體系轉型的重要表現。客觀地說,當時中國高等教育全面移植蘇聯教育模式,有着複雜的政治歷史背景。高校移植蘇聯模式,只是社會各領域全面學習蘇聯的一個組成部分。
中國特色
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實現改革、開放,給高等教育的發展創造了良好學習他國經驗的條件。1978年以來,高等教育的發展「撥亂反正」,解放思想、又開始主動借鑑外國成功經驗,並自覺接合本國的實際,以努力探求有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發展之路。
為此,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雙一流」建設的最終目的是加快推進中國特色高等教育,中國特色高等教育最終目標是建設高等教育強國,而高等教育強國進入新時代必須要解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高等教育的需要和高等教育不平衡和不充分發展的矛盾,它也是當前中國特色高等教育的現實需要。
學科專業
學科專業是高等教育體系的核心支柱,是人才培養的基礎平台,學科專業結構和質量直接影響高校立德樹人的成效、直接影響高等教育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
學歷層次
高等教育學歷層次
高等教育包括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
學歷教育包括以下形式:專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
學歷代碼
普通高等教育學歷層次從高到低依次為:博士研究生證書代碼(01)、碩士研究生證書代碼(02)、第二學士學位學歷證書代碼(04)、本科學歷代碼(05)、專科學歷代碼(06)。
證書編號
學習形式為普通全日制(本專科教育階段)、全日制或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階段)的學歷證書,前五位數字為各個大學的名稱代碼,第六位(1)代表就是普通高等教育(統招)學歷形式。
另注證書編號中第六位辦學類型其他代碼:1:普通高等教育(統招);5:成人高等教育;6: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和高等教育學歷文憑考試;7:網絡教育為;8:國家開放大學(開放教育)。
參考文獻
- ↑ 國際文憑組織(IBO)簡介 ,豆丁網,2013-03-14
- ↑ 本地化、全球化、國際化:有什麼區別?,搜狐,2022-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