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骆仲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骆仲泱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院长
出生   1962年5月13日
  浙江绍兴
国籍 中国
母校 浙江大学

骆仲泱,男,博士教授,中共党员。

目前担任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院长[1],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大学可持续能源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还担任教育部能源动力学科教指委副主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浙江省能源研究会理事长、浙江省科协常委等社会兼职。

同时也是浙江省特级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3]。获政府特殊津贴、"全国模范教师"[4]、第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5]、浙江省批准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多项个人荣誉奖。担任《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副主编、《Frontiers in Energy》等多个期刊编委。

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燃烧理论、生物质能源、能源利用过程中的污染物生成、迁移及控制理论。在这些研究方向上,他作为负责人完成了五十余项重要科研项目。其中包括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973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1项,面上4项,重大国际合作4项等。

共获各类科技成果奖多项,其中包括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为第一获奖人),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共在国内外杂志、会议上发表论文900余篇,作为第一二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论文共200余篇,合作出版专著12部、译著1部。

个人简历

2010/6 - 至今,浙江大学,可持续能源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2009/2 - 至今,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院长

2005/7 - 至今,浙江大学,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4/9 - 2004/12,哈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1995/10 - 1996/2,日本东京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1994/12 - 至今,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教授

1990/12 - 1994/11,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系,副教授

1982/8 - 1988/9,浙江大学,热物理系,讲师

社会任职

担任教育部能源动力学科教指委副主任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理事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

浙江省能源研究会理事长、浙江省科协常委等职。

主持科研项目情况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51336008、生物质热化学转化为高品位能源的基础问题研究、2014/01-2018/12、在研、主持。

2、浙江省特级专家,2012年。

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A09B01、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关键技术与示范、2012/01-2014/12、在研、主持。

4、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2011DFA61060、生物质能规模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2011/07-2014/06、已结题、主持。

5、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2010DFA72730、面向中美先进煤炭技术合作的新一代煤转化与发电技术煤热解气化分级转化多联产技术、2010/12-2013/12、已结题、主持。

6、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09R50012、生物质能清洁利用创新团队、2010/01-2012/12、已结题、主持。

7、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I20080053、中瑞可再生能源与环境、2007/04-2010/05、已结题、主持。

8、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7CB210200、生物质转化为高品位燃料的基础问题研究、2007/12-2011/12、已结题、主持(首席科学家)。

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90610035、西部生物质高品位液化基础研究、2007/01-2010/12、已结题、主持。

10、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I20060091、生物柴油制取的基础问题研究、2006/11-2008/12、已结题、主持。

11、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2005AA520081、大型燃煤锅炉特性及现有控制装置脱汞评估研究、2005/07-2007/06、已结题、主持。

12、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3年。

骆仲泱
  骆仲泱教授

1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02AA520025、燃煤多联产技术的发展战略、2002/08-2005/08、已结题、主持。

14、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50025618、生物质能源化综合利用的机理性研究、2001/01-2004/12、已结题、主持。

15、(特聘教授),2000年,工程热物理。

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9976039、分子团裂化重组对生物质制油的影响机理、2000/01-2002/12、已结题、主持。

17、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子课题,G1999022105、煤热气化和高温净化过程的基础研究、1999/09-2004/09、已结题、主持。

18、浙江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第一层次人员,1998年。

19、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997年。

20、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997年。

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9277275、新型烟气脱硫除尘装置的机理性研究、1992/01-1994/12、已结题、主持。

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59206059、将渗流理论应用于脱硫反应以改善流化床的脱硫效率、1992/01-1994/12、已结题、主持。

会议特邀学术报告

1. 2014海峡两岸气候变迁与能源永续发展论坛 2014.9.12-14 徐州

特邀报告:煤炭分级转化清洁发电技术实现近零排放

2. 第四届中-泰可再生能源研讨会 2014.5.13-15 天津

特邀报告:Biomass Power Industry in China

3. 2014 中国(国际)生物质能源与生物质利用高峰论坛 2014.4.23-24 上海

特邀报告:生物质制取高品位液体燃料及燃烧发电

4. Joint NSF-NSFC Workshop on Combustion Related to Sustainable Energy 2014年3月10-12日 杭州

特邀报告:Biomass & other clean combustion

5. The Thirtieth Annual Pittsburgh Coal Conference 2013.9.15-18 北京 特邀报告:Development of Coal Pyrolysis and Combustion Poly-generation System

6. 2012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低阶煤高效利用研讨会 2012.7.5-6 北京

大会特邀报告:煤热解燃烧分级转化多联产技术

7. 第三届中美CO2减排控制技术研讨会 2010.12.10-12 杭州

大会报告:中国电力工业实现低碳面临的挑战

8. 第二届中美CO2减排控制技术研讨会 2008.5.28-30 杭州

大会报告:CCS Activities in China

9. 第8届国际循环流化床会议 2005.5.10-13 杭州

大会特邀报告: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n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combustion technology in china

主要教材及著作

1. 《锅炉实习指导书》, 供电厂热能专业83、84级实习使用。

2. 《燃煤循环流化床的理论和技术》, 岑可法, 骆仲泱, 严建华, 倪明江编, 中国加拿大循环流化床技术讲座资料。

3.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与运行》,P. Basu等著, 翻译, 第三译者,科学出版社, 1994.1, ISBN7-03-00 3926-2/TK·10

4. 《燃煤循环流化床的理论、设计与运行》, 岑可法, 倪明江, 骆仲泱, 严建华等编, 中国加拿大循环流化床技术讲座资料。1995

骆仲泱
浙江大学骆仲泱教授作专题报告

5.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理论、设计与运行》, 岑可法, 倪明江, 骆仲泱, 严建华等著, 电力出版社, ISBN7-80125-458-9, 1997.8

6. 《气固分离理论与技术》, 岑可法, 倪明江,严建华, 骆仲泱等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7-308-02095-9/TK·011,1999

7. 《高等燃烧学》, 岑可法, 姚强, 骆仲泱, 李绚天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7-308-02629-9/O .257 2002.12

8. 《燃烧理论与污染控制》, 岑可法, 姚强, 骆仲泱、高翔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7-111-14022-2 2004.3

9. 《煤的热电气多联产技术及工程实例》骆仲泱、王勤辉、方梦祥、岑可法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7-5025-5423-8 2004.6

10. 《生物质液化原理及技术应用》 骆仲泱 王树荣 王琦 周劲松 2013.4 化学工业出版社

11. 《二氧化碳捕集 封存和利用技术》 骆仲泱 方梦祥 李明远 高林 等编著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2

12. 《可再生能源发电-中美两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科学出版社,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工程院。

13. 《Mecrucy Emission and its control in Chinese Coal-Fired Power Plants》 Jinsong Zhou, Zhongyang Luo, Yanqun Zhu, Mengxiang Fang. 浙江大学出版社。(中国燃煤电厂汞排放及其控制) 2013年7月第一版

科学新思维

骆仲泱在199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他说:"这项基金其实对项目本身要求不是很高,它更多是为了帮助和鼓励我们青年科学家。"

"我的这个项目看上去很土,说简单点就是如何利用农村里废弃的大量稻草。我们经常看到农民在烧稻草,这样既污染环境又浪费。我们提了3个方案:把稻草变成煤气;还有就是集中起来燃烧发电;最后一个方案是将稻草转化为液体燃料,这个现在还在实验室阶段。土归土,可是很有用啊。"骆仲泱笑着说。

念中学时成绩就挺棒

问:您能谈一下小时候的读书情况吗?

答:我当时住在绍兴城里,就是现在轩亭口那带。高中之前我们那时候基本只有下乡落户一条路,所以对学习还没什么概念。在小学、初中的时候我的成绩虽然也算不错,但直到高中那一年恢复高考后才发奋学习,成绩就上来了,特别是高中最后一年,有了积极性,学习非常用功的。

问:您怎么选的专业?

答:其实当时我们是什么都不知道的,我是被调配到这个专业的。当时大学和现在不一样,也没有那么复杂的填报志愿之类的东西,我们大学班上很多人都是被调配过来的。我记得当时这个系叫热物理工程,而我连热物理工程是什么都不太清楚的。

我们那时学数理化还是比较有热情的,当时绍兴稽山中学可厉害了,我记得当时县数学竞赛,前三名有2人在我们班上,真挺强的。

问:您也是前三名么?

答:我也是前三名的。

两代大学生各有特点

问:您觉得那时的大学生和现在的大学生有些什么区别呢?

答:我们念大学的时候,应该来说学习比现在的大学生用功多了,整个氛围就是不一样的。主要是因为当时同学间年龄差距比较大,有些同学还很小,有些同学则已经当爹妈了,这中间的一个好处是可以有效互补。我算是年纪比较小的,而年纪比较大的同学,社会经验比我们丰富多了,他们知道这个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因此那时的大学生,学习积极性都非常高,现在想来,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不少东西呢!

现在的大学生,在完善自我、课外活动、阅历等方面比我们强,现在的大学有许多社团活动,这是非常好的。而我们那时候,文革刚过,很多老师刚从牛棚里出来,保守一些,当然教材之类的也不是很完善,很多硬件上的东西和现在是没法比的。

问:那时候有些什么课外活动呢?

答:那时社团活动比较少,但是体育锻炼还是有的。我那时候每天都要从灵隐到学校(浙大玉泉校区)跑一个来回,还有冬泳,坚持了挺长一段时间呢。可惜毕业后,工作太忙了,还经常要出差,渐渐就忽视了,也是没办法的。尤其是冬泳,首先就是生活要有规律,然后要坚持,特别是天气骤冷的那几天,一定要咬牙下去,撑过去就不怕冷了。

问:您的身体很棒咯?

骆仲泱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院长、骆仲泱

答:现在血压比较高,其实这也是很普遍的现象,因为做科研工作压力太大了。但这也需要自己多注意,我在杭州不出差的时候,每天晚上工作到10点之后,我的学生就会叫我去打乒乓球,这也是自我调剂,我很喜欢,然后再回来工作,效率特高。

问:水平如何?

答:虽然水平很臭,但是和我的学生打打也还是胜多负少的,他们不太是我的对手。记者感言:念书时的骆仲泱成绩很好,身体也很好,他在大学期间还坚持冬泳,最厉害的事情就是每天从灵隐跑到浙大一个来回,这听上去就让人感觉很有诗意。

可爱的父亲

问:您有一个女儿,您对她管得严不严?

答:是的,我的女儿现在在文澜念初中,至于管得严不严,我觉得管得比较松,但她觉得我管得比较严,看法不一样。可惜上了初中就住校去了,因为我和她妈妈都比较忙,所以只能让她住校了。年纪是小了点,但没办法。不过早点住校也有好处,就是能够锻炼自己,她现在生活就很自立,这点会比同龄的孩子好。

问:担心不?

答:现在学校管得比较紧的,我倒也不是很担心。

问:她喜欢住校么?

答:不知道,就算想待在家里她也不会告诉我们的,但我想她还是蛮喜欢回家的,至少在家里可以看看电视,玩玩电脑,边做作业边听听音乐,这些在学校里是不允许的。

记者感言:谈起女儿,骆仲泱言语颇为幽默,看来亲情总能让人放松心情。

上了大学目标很重要

问:和本科生交流多吗?

答:现在学校鼓励教授多和本科生接触,我也是导师组长,有段时间和学生交流得还算蛮多的。就我看来,很多大学新生要完成中学到大学的角色转换,并不容易。因为从中学开始,他们就被家长、老师的指挥棒压着,教学也是手把着手的模式。但是到了大学,一切都变了。另外,中学时有一个目标,高考。一旦达到了这个目标,人也就容易松懈下来了。很多大学生迟迟无法进入角色,就是因为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新的目标。没目标、没动力,人就会很盲目,所以就像浙大的老校长竺可桢说的,你来浙大应该想一想,你为什么到浙大来。

问:您那时的目标是什么?

答:那肯定有的,我当时就想着一定要考上研究生。我们那时读研究生的名额是非常少的,而我的目标则是学好知识,希望能深造下去,读完研再读博士。我一直在朝这个目标努力。其实现在很多大学生常常缺失人生目标,这很要不得。大学有很多社团,这是应该鼓励的,但是不要参加太多,毕竟学习才是主业。

中美学生学习态度有差距

问:您去过很多国外名校,您觉得中国学生和国外学生最大差别在哪里?

答:差别非常大,我去过世界很多名校交流访问,通过对比,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的中学生负担太重了,包括老师、家长在内,都要求孩子除了学习别的事情都不要做。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也产生不少负面影响,我想会慢慢好起来的。

另外,我们中国学生学习能力棒,但别的能力要弱一些,综合素质在以后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所以我总是告诉我的学生,进了浙大只能说学习能力比较强,但未来看的是综合能力,以后要做出成就来,需要各方面的锻炼和学习。

我在哈佛待了3个月,我发现美国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也和我们中国学生不太一样,他们是发自内心的对知识的渴求,不是为了父母。当然这也和环境有关,他们谋生的手段比较多,学习不一定是为了文凭。他们的学费很多是自己挣的,并不是父母给的,在学习的主动性上比我们这里的学生强很多。比如在课堂上,他们的学生很厉害,对老师要求很高,老师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蒙过去的,他们会觉得我付了学费就要学到知识。

我们高校间互动太少

问:学校的差别呢?

答:还有他们学校间的交流非常密切,比如麻省理工的学生可以选修哈佛的课程,学分双方都是承认的。哈佛文理见长而麻省理工工科类比较强,这种相互间的交流给了学生很大的空间,师资得到了补充,是非常好的一种形式。而我们的高校在校际交流间的这种互动式比较欠缺的。

博士要有博士的标准

问:您在带学生时,除了专业知识外,对他们还有些什么要求?

答:我经常强调科学研究的学风问题,我们国家的大学及研究机构的科研考核体系,比较容易造成科研上的浮躁,单纯为了考核、论文或者毕业答辩,在学术水平上下功夫做得不是很够。论文往往急功近利,一个数据一个实验就下一个结论,但很多真理就被表面的错误所掩盖了。要提高我们的科技水平,来不得半点虚假。

问:您比较严格?

答:对,我的要求比较严格,有时候学生论文发表比较晚、学习太辛苦学不下去退学回去也是有的。有件很伤心的事情,有一个经过5年硕博连读的学生,最后博士论文达不到博士的水平,只能按硕士毕业。但这没办法,我一直认为,从我这里出去的博士,要有博士的标准,来不得半点虚假,有时候也觉得不忍心,但这也是为了他们好。记者感言:看得出来,骆仲泱很严格,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的学生。而对现在的有些大学生,他觉得他们总归不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批大学生那么有目标,那么刻苦。不过,骆仲泱始终坚信一条:科学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这是他做人做事的态度。

骆仲泱
  骆仲泱教授

个人经历

骆仲泱:一手"玩转"俩炉子

"他太突出了,你要找课题组里的年轻科学家采访,我们只能推荐他!"在电话里,首席科学家王洋态度很坚决。

这不禁让人有点犯难,因为要采访"他"就意味着记者要折返于太原、北京、杭州三地之间这出乎记者预料,也必将打乱其后几天的工作日程安排。"能不能就在太原的煤化所里另外找一个课题组的年轻科学家?"但首席坚持要记者采访"他",甚至连太原到杭州的火车票也都一并买好了。既然如此,记者也只好遵从首席的意见。不过另一方面,记者也由此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杭州最终没有去成,"他"临时赴京开会,记者回到北京后,几经周折,总算在一个天气凉爽的上午"逮"到了他---浙江大学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骆仲泱。

当记者向他说起这其中的一波三折时,年轻而儒雅的骆仲泱很是谦虚。他说:"王首席也是想让你来杭州看看我们整个课题建立的小试装置,以及我们这个比较年轻的研究团队。"

骆仲泱所在的实验室和研究团队负责的是"煤热解、气化和高温净化过程的基础性研究"这个973项目气化炉与燃烧炉联动的课题。该课题既是整个973项目的创新所在,也是难点所在。骆仲泱记得,两位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王洋教授,太原理工大学谢克昌教授)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这个课题是整个项目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其他几个部分都要在你这里实现,你这里运行不起来,那整个973项目的基础也就不复存在了---由此可见,在之后的5年之中,骆仲泱和他的同事们承担的压力有多大。

虽然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在研究煤气化方面是国内最强的,浙大在研究煤燃烧方面是国内最强的,但把二者结合起来,却是头一遭。结合起来,两个炉子怎么开动?开动后两个炉子里面的物料如何循环?这都是摆在面前的问题。包括两个首席最初也对此心里没底,"但我一定要让两个炉子一齐开动起来,全部物料能够循环运转起来。气化剩下的煤,我一定让它在燃烧炉里全部烧掉,气却一点都不能进来。"骆仲泱当时在心里是这样下的决心。

"如果操作不当,做这个试验有时要冒着生命危险。"骆仲泱说,两个炉子的压力在试验时会发生波动,如果气化炉出来的气体进入燃烧炉,就有可能引发爆炸。

不仅如此,两个炉子一开起来,光调稳定就得从早上到晚上。"作实验经常是通宵达旦。"令骆仲泱感动的是,大家从没有怨言,因为大家心里都明白只要能把这个项目做好,就是对国家的非常大的贡献。

"我们现在已经切切实实把气化和燃烧连接到一块了。"骆仲泱说。

项目结题之时,经二位首席共同推荐,骆仲泱被评为973项目先进个人。值得指出的是,一个项目组仅有一个名额。

人物印象

骆仲泱给我的感觉非常儒雅、谦逊。和很多工科的科学家不一样,骆仲泱很健谈,采访起来会让记者感到很轻松,也许这是我和骆教授又是老乡又是高中校友的缘故罢。不过,温文尔雅的骆仲泱身上真的嗅不出机械呀、能源呀等"油油"的味道,看着他忙前忙后向我介绍各种设备的用途,我忽然涌起一种感动,认真而谦逊,这样的做事态度也是科学的态度,我想骆仲泱的成功来源于此。

奖励荣誉

1995年获第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1997年被列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1997年被列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

200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2003年获得“浙江省作出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员“称号

2004年获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先进个人

2004年入选教育部2004年度“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带头人

2008年获国家“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

2012年获浙江省特级专家称号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