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河千里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额河千里光 |
中文学名:额河千里光 拉丁学名:Senecio argunensis Turcz. 界:植物界 |
额河千里光(学名:Senecio argunensis Turcz. )是菊科千里光属植物,广布于中国东北部、北部、西部、中部至东部;朝鲜,日本及俄罗斯远东地区也有。多生与草地、林缘及溪岸。
目录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主要价值
形态特征
多年生根状茎草本,根状茎斜升,径7毫米,具多数纤维状根。茎单生,直立,30-60(80)厘米,被蛛丝状柔毛,有时多少脱毛,上部有花序枝。基生叶和下部茎叶在花期枯萎,通常凋落;中部茎叶较密集,无柄,全形卵状长圆形至长圆形,长6-10厘米,宽3-6厘米,羽状全裂至羽状深裂,顶生裂片小而不明显,侧裂片约6对,狭披针形或线形,长1-2.5厘米,宽0.1-0.5厘米,钝至尖,边缘具1-2齿或狭细裂,或全缘,稍斜升,纸质,上面无毛,下面有疏蛛丝状毛,或多少脱毛,基部具狭耳或撕裂状耳;上部叶渐小,顶端较尖,羽状分裂。头状花序有舌状花,多数,排列成顶生复伞房花序;花序梗细,长1-2.5厘米,有疏至密蛛丝状毛,有苞片和数个线状钻形小苞片;总苞近钟状,长5-6毫米,宽3-5毫米,具外层苞片;苞片约10,线形,长3-5毫米,总苞片约13,长圆状披针形,宽1-1.5毫米,尖,上端具短髯毛,草质,边缘宽干膜质,绿色或有时变紫色,背面被疏蛛丝毛。
舌状花10-13,管部长4毫米;舌片黄色,长圆状线形,长8-9毫米,宽2-3毫米,顶端钝,有3细齿,具4脉;管状花多数;花冠黄色,长6毫米,管部长2-2.5毫米,檐部漏斗状;裂片卵状长圆形,长0.7毫米,尖。花药线形,长2毫米,基部有明显稍尖的耳,附片卵状披针形;花药气颈部较粗,向基部膨大。花柱分枝长0.7毫米,顶端截形,有乳头状毛。瘦果圆柱形,长2.5毫米,无毛;冠毛长5.5毫米,淡白色。
花期8-10月。本种外形与上种极为相似,但主要以头状花序较小,总苞长5-6 毫米,宽3-5毫米;总苞片尖且常有蛛丝状毛,无明显的脉;全部小花的瘦果无毛相区别。叶的裂也较狭。[1]
生长环境
生于草坡、山地草甸,海拔500-3300米。生于林缘,草甸、田边、沟畔及灌丛中。
分布范围
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青海、山西、陕西、甘肃、湖北、四川。朝鲜、俄罗斯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蒙古也有。华北、华东、中南等地;日本也有。
主要价值
【中药来源】菊科千里光属植物羽叶千里光,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归经】微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毒蛇咬伤,蝎、蜂蛰伤,疮疖肿毒,湿疹,皮炎,急性结膜炎,咽炎。
【用法用量】 3~5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或煎水熏洗。
【中药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民族药方】【蒙药】给其根那:治伤,接骨,止痛,燥“希日乌素”,脉瘟,疮痈肿毒,肠刺痛,外伤骨折《蒙植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