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德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須德海 |
本名 須德海 外文名 Zuider Zee 含 義 原北海的海灣 地理位置 荷蘭西北 形 成 湖沼匯合而成 |
簡介
英語作南海(Southern Sea)。須德海(Zuider Zee) 原北海的海灣。在荷蘭西北。十三世紀時海水衝進內地,同原有湖沼匯合而成。
Zuiderzee 從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起,荷蘭開始須德海工程建設。1932年5月建成長29公里、寬90米、高出海面7米的攔海大壩,連接須德海北口兩岸,使4,000平方公里的海灣變成內湖。其中已改造成圩田的有16.6萬公頃,所余水面叫「艾瑟爾湖」,並已逐漸成為淡水湖。
發展歷史
13∼20世紀期間須德海伸入尼德蘭的北海海灣,面積廣達5,000平方公里(2,000平方哩); 與北海原隔著弧形的沙地,即今西弗里西亞群島。約西元4世紀起這些低洼的沙地(現為島嶼)就開始有弗里西亞人(Frisian)居住,他們築堤壘台與海水爭地,其工程量之大,堪稱人類偉大工程之一。這片海面原為密布湖泊的低地,湖水經萊茵河一支流排瀉入海。到13世紀海水大幅度上升淹沒大片土地,形成須德海本身。
到西元1000年左右為止,人們已圍繞居住處高地築堤阻擋海水,在堤內墾殖土地(參閱圩田〔polder〕條)。到1667年有人提議修築攔海大堤,但到1916年水災後才採納萊利(Cornelis Lely)的圍墾方案。
1927∼1932年須德海上建立30公里(19哩)長的水壩,把它分隔為外側的瓦登海(Waddenzee, 通北海)和內側的艾瑟爾湖(IJsselmeer)。到1980年代早期已經由精心構建的抽水站、海堤、水匣、閘門系統創建了4塊圩田。艾瑟爾湖約有一半水面(1,620平方公里〔626平方哩〕)得到開墾,留下來大為縮小的水面已逐漸變為淡水湖。參閱艾瑟爾圩田(IJsselmeer Polders)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