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青霉素过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青霉素过敏
图片来自优酷

青霉素属于β-内酰胺族抗生素,其疗效显著、应用广泛。但青霉素易导致药物不良反应,人群中有1%~10%对青霉素过敏,任何年龄、剂型、剂量和给药途径,均可发生过敏反应,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可以危及生命。

简介

青霉素是一种半抗原,进入人体后与组织蛋白质结合形成全抗原。对于过敏体质的患者,青霉素进入机体后形成的全抗原可使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lgE,lgE可黏附在鼻、咽、声带、支气管黏膜上,使机体呈过敏状态。当患者再次口服或注射,甚至外用青霉素时,新的抗原即与特异性抗体lgE相结合而发生作用,导致机体发生Ⅰ型变态反应,患者血液中出现大量的组织胺、缓激肽等致敏物质,作用于效应器官,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高、血管平滑肌舒张、血管床容积增大,即刻出现各种症状。 青霉素引起的过敏反应也分为4型。Ⅰ型反应又称速发型反应,与青霉素降解产物特异性IgE有关,表现为过敏症、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皮肤瘙痒、过敏性鼻炎哮喘及喉头水肿等。其中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有时患者接触少量皮试液即可迅速发生,病死率为10%~20%。 Ⅱ型反应由特异性IgG、IgM介导,使用大剂量青霉素后可以发生溶血性贫血。Ⅲ型反应与BPO特异性抗体有关,青霉素(特别是长效青霉素)治疗中出现的血清病样综合征,表现为荨麻疹或其他类型皮疹、发热、关节痛与全身淋巴结肿大。Ⅳ型反应表现为接触性皮炎(目前不再外用,已少见)。而氨苄西林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机制则非变态反应,表现为发疹型药疹,发生率约为10%。

评价

青霉素属于β-内酰胺族抗生素,其疗效显著、应用广泛。但青霉素易导致药物不良反应,人群中有1%~10%对青霉素过敏,任何年龄、剂型、剂量和给药途径,均可发生过敏反应,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可以危及生命。 青霉素可以降解为大约10种,可与蛋白质结合的降解产物,其中最常见者为苄基青霉噻唑基(benzyl penicilloyl,简称BPO基),其他部分简称小部抗原决定基混合物(简称MDM)。MDM虽然只占5%,但严重的速发型变态反应多与此有关。半抗原与抗体多价结合后发生桥联反应,使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激肽等化学介质,导致速发型变态反应[1] 青霉素与头孢菌素都含有β-内酰胺环,可以发生交叉过敏反应。青霉素制剂也会含有来自培养基中的蛋白质或其聚合物,都可以作为变应原而引起变态反应,合成的青霉素不会发生此类过敏反应。 各种青霉素之间(包括青霉素、氨苄西林、甲氧西林、苯唑西林、苄星青霉素及其他半合成类似物)都有6-氨基青霉烷酸构造,降解后都可以产生青霉噻唑基(penicilloyl),可以发生交叉过敏反应。对一种青霉素过敏后,应改用其他抗生素代替,不应再用青霉素类。 青霉素注射史,轻者有呕心,皮肤瘙痒、皮疹、哮喘、胸闷、气促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面色苍白、冷汗、发绀、脉细弱、烦躁不安,喉咙水肿,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意识丧失,抽搐,大小便失禁等休克症状。使用各种青霉素前应询问患者是否使用过青霉素,有无青霉素过敏史,使用前都应先做过敏试验,试验结果阴性方可用药。皮试结果可能会存在假阳性、假阴性。 目前我国使用的皮试液直接由青霉素配制。国外有降解产物皮试液青霉噻唑多聚赖氨酸PPL)。 目前国内还没有检测青霉素过敏的体外试验标准试剂。

视频

青霉素防治过敏性休克的措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