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雁南秋里看皂河(鄭凡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雁南秋里看皂河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雁南秋里看皂河》中國當代作家鄭凡濤的散文。

作品欣賞

雁南秋里看皂河

在古城長安有一條河,兩千多年以來,它雖然圍繞着古長安城,卻不在「長安八水」之列。它就是皂河,一條不是河的河,一條與長安共生的河。

說它不是河,是因為它是西漢初年,人工開鑿的一條直通渭河的漕運渠。說它是河,是因為年代久遠,人們忘記了它的來歷,習慣把它叫作河了。現在人們連它最初的名字也忘記了,用「皂」這個以訛傳訛,不倫不類的名字來稱呼它了。

關中人口語中習慣把許多「cao」字讀作「zao」字,加之「漕」難寫難認,民間就索性就用「皂」來代替了。渠成了河,漕成了皂,歷史的真相就這麼悄悄地湮沒在歲月的煙塵之中了。

可誰也不會料到,改「漕」為「皂」,竟然是一語成讖。「皂」,黑色之意也。本來清清澈澈的一條人工河,隨着城市的快速發展,變成了城區的排污通道。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它是一條污黑腥臭的城中河,路過之人無不掩鼻,快步通過。它成了名符其實的「皂」河。它不但嚴重影響沿岸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還極大地影響渭河的水質。

為了治理這條臭名昭著的皂河,西安市政府對它進行了系統性全流域綜合整治,昔日的黑臭河,重新清澈起來了,並且在它的沿岸相繼建造了長安中央公園、雁南公園等生態濕地公園。尤其是雁南公園,因為園內楓樹成林,在秋天裡是西安人欣賞紅葉的網紅打卡地。

沐浴着午後秋日的溫暖,漫步在皂河彎彎曲曲的堤岸,一眼望去,雁南的秋是一幅色彩斑斕的畫卷。

清澈的河水緩緩地流淌着,那些不知名的白色、黑色的鳥兒或單、或雙,時而展翅盤旋在空中,時而貼水滑行。那白色的鵝、褐色的鴨,這兒一群,那兒一群,歡快地在河中遊動,不時發出響亮的叫聲。河灘上茂盛的蘆葦,搖曳着紫紅色的蘆花,輕柔地舞着。一潭又一潭的荷,田田的葉子雖然衰敗了,可那葉莖還倔強地挺着。

岸邊土堆半坡上的柿子樹葉欲紅還綠,色彩斑斕。碩大的果實在厚實的樹葉中間誘惑着人們。銀杏樹葉完全黃透了。它們像是身披金甲的戰士,站在坡頭,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煜煜生輝。面對它們的色變,白楊樹、槐樹有些慌亂了,不知所措地半黃半綠着。那零零散散的松樹卻如同淡看世事的老者,處驚不亂,依然是千年的墨綠。

最引人矚目的還是那網紅的楓樹。鮮紅的楓樹,一棵挨着一棵,一行並着一行,一片連着一片,猶如紅色的海洋,吸引着無數遊人佇立樹下,仰望觀賞。道路兩邊那粉紅的地膚草雖然像霧又像花般的美麗,可是此時與大紅的楓葉相比,就黯然失色,無人顧及了。

美,也是有空間和時間的,就如同這命運多舛的皂河一樣。當年,它從遠處悠悠的終南山腳下流來的時候,絕對不會想到自己有朝一日,會從萬人喜愛的清水河變成萬人厭惡的臭水河。它也不會想到自己會在今天的生態文明建設中鳳凰磐涅,重獲新生。

如今,皂河跨過兩千多年的歷史,依舊緩緩地流淌着。它一路上歡唱着新時代的歌曲,帶着如煙的往事,穿過這鬱鬱蔥蔥的雁南公園,乘着未央宮那獵獵的長風,向着北方那條關中的母親河流去。那裡,是它的歸宿。

皂河,願你永久地這樣美麗下去,不負雁南秋色的斑斕美麗…… [1]

作者簡介

鄭凡濤,陝西咸陽人,西安某國企從事管理工作。作品發表於《當代兵團》雜誌和《文學陝軍》《冬歌文苑》《短文學》等文學網絡平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