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雁南秋里看皂河(郑凡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雁南秋里看皂河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雁南秋里看皂河》中国当代作家郑凡涛的散文。

作品欣赏

雁南秋里看皂河

在古城长安有一条河,两千多年以来,它虽然围绕着古长安城,却不在“长安八水”之列。它就是皂河,一条不是河的河,一条与长安共生的河。

说它不是河,是因为它是西汉初年,人工开凿的一条直通渭河的漕运渠。说它是河,是因为年代久远,人们忘记了它的来历,习惯把它叫作河了。现在人们连它最初的名字也忘记了,用“皂”这个以讹传讹,不伦不类的名字来称呼它了。

关中人口语中习惯把许多“cao”字读作“zao”字,加之“漕”难写难认,民间就索性就用“皂”来代替了。渠成了河,漕成了皂,历史的真相就这么悄悄地湮没在岁月的烟尘之中了。

可谁也不会料到,改“漕”为“皂”,竟然是一语成谶。“皂”,黑色之意也。本来清清澈澈的一条人工河,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变成了城区的排污通道。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它是一条污黑腥臭的城中河,路过之人无不掩鼻,快步通过。它成了名符其实的“皂”河。它不但严重影响沿岸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还极大地影响渭河的水质。

为了治理这条臭名昭著的皂河,西安市政府对它进行了系统性全流域综合整治,昔日的黑臭河,重新清澈起来了,并且在它的沿岸相继建造了长安中央公园、雁南公园等生态湿地公园。尤其是雁南公园,因为园内枫树成林,在秋天里是西安人欣赏红叶的网红打卡地。

沐浴着午后秋日的温暖,漫步在皂河弯弯曲曲的堤岸,一眼望去,雁南的秋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清澈的河水缓缓地流淌着,那些不知名的白色、黑色的鸟儿或单、或双,时而展翅盘旋在空中,时而贴水滑行。那白色的鹅、褐色的鸭,这儿一群,那儿一群,欢快地在河中游动,不时发出响亮的叫声。河滩上茂盛的芦苇,摇曳着紫红色的芦花,轻柔地舞着。一潭又一潭的荷,田田的叶子虽然衰败了,可那叶茎还倔强地挺着。

岸边土堆半坡上的柿子树叶欲红还绿,色彩斑斓。硕大的果实在厚实的树叶中间诱惑着人们。银杏树叶完全黄透了。它们像是身披金甲的战士,站在坡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煜煜生辉。面对它们的色变,白杨树、槐树有些慌乱了,不知所措地半黄半绿着。那零零散散的松树却如同淡看世事的老者,处惊不乱,依然是千年的墨绿。

最引人瞩目的还是那网红的枫树。鲜红的枫树,一棵挨着一棵,一行并着一行,一片连着一片,犹如红色的海洋,吸引着无数游人伫立树下,仰望观赏。道路两边那粉红的地肤草虽然像雾又像花般的美丽,可是此时与大红的枫叶相比,就黯然失色,无人顾及了。

美,也是有空间和时间的,就如同这命运多舛的皂河一样。当年,它从远处悠悠的终南山脚下流来的时候,绝对不会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从万人喜爱的清水河变成万人厌恶的臭水河。它也不会想到自己会在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凤凰磐涅,重获新生。

如今,皂河跨过两千多年的历史,依旧缓缓地流淌着。它一路上欢唱着新时代的歌曲,带着如烟的往事,穿过这郁郁葱葱的雁南公园,乘着未央宫那猎猎的长风,向着北方那条关中的母亲河流去。那里,是它的归宿。

皂河,愿你永久地这样美丽下去,不负雁南秋色的斑斓美丽…… [1]

作者简介

郑凡涛,陕西咸阳人,西安某国企从事管理工作。作品发表于《当代兵团》杂志和《文学陕军》《冬歌文苑》《短文学》等文学网络平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