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隔川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隔川鄉是位於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古城垣北部的一大重鎮。這是一片古老而又年輕的土地,說他古老是因為它已有千年的歷史,說他年輕是由於它在祖國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又有新的沸騰。隔川鄉距縣城3公里,不但風光秀麗,交通也十分發達。隔川擁有自己較大的10里平川和懷抱四周的丘陵山地。大自然的傑作使隔川以其特有的妖嬈在1000多年前就已孕育着自己的文明史話和鄉富民安的丰姿,曾譽著閩西,名揚海內。隔川鄉位於城區北部4公里處,東與揭樂鄉毗鄰,南與蓮峰鎮相望,西與羅坊鄉接壤,北與北團鎮相連,於1993年9月建鄉,下轄8個村委會,33個自然村,有「地瓜干之鄉」、「武術之鄉」、「文化之鄉」之稱。[1]

中文名: 隔川鄉

行政區類別: 鄉

所屬地區: 中國福建省連城縣

地理位置: 福建省龍巖市

面 積: 30.8平方公里(2017年)

電話區號: 0597

郵政區碼: 366299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8107(2017年)

車牌代碼: 閩F

歷史沿革

解放前,隔川改大鄉建制,除管轄本土的積德、隆興、仙宮、勝營、竹林、隔口田和波洋以外,還轄有官莊、羅坊瑕、黃坊、石達礫、魏寨、小朱地等外埠保甲。隨着共和國成立後的改制,隔川也經歷過公社化等行政變革。1993年9月,又恢復改設行政鄉,轄八個村委會,人口逾萬。

地名由來

據考證,隔川原名「峽頭」,以自北入口處群山簇立,山巒對峙而取其名。古人喜用地形影喻人群風貌,故這裡俗有「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之說,有路人已進入人傑地靈之境的意思。然「峽頭」也確實不負先人,藉助聖地的厚道,至今代有名人。元末明初,先祖更以平川為殊榮,即興改地名為「隔川」。從此,隔川人便更加腳踏實地,以自己勤勞和智慧,在天賦的寶土上輩創祖業,繁衍生息。

鄉鎮概況

隔川鄉原稱「隔頭」,位於城區北部4公里處,東與揭樂鄉毗鄰,南與蓮峰鎮相望,西與羅坊鄉接壤,北與北團鎮相連,於1993年9月建鄉,下轄8個村委會,33個自然村,有「地瓜干之鄉」、「武術之鄉」、「文化之鄉」之稱。

氣候環境

全鄉面積27.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800畝,地勢平坦,呈正方形地狀,森林覆蓋率為38.4%,全鄉年平均氣溫13.8-17℃,無霜期達258天,日照達1795小時,平均降水量達1900-2200毫米。

自然資源

隔川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原煤及粘土。農民經濟收入主要依靠農業經濟,有地瓜干製作、磚瓦製作,傳統煙花爆竹生產,農特產品加工,原煤開採,蔬菜、烤煙種植及畜禽、水產養殖等。

隔川的礦藏資源十分富庶,三疊紀地索引着國人對它的極大關注。70年代末,福建省煤田地質大隊、金屬地質大隊、水文地質大隊分軍齊駕隔川,進行過為期三年的地質考察和勘探,探明境內的文峰、隔川兩大井田,儲存的優質煤炭達4000萬噸,且保存完整;鑑定出隔川的地下水資源,不但品位極高,而且流量最為豐富,肯定了隔川硅、錳、鐵、稀土等礦藏的開發價值。還有地表適度沉積結構所生成的粘土,實為磚瓦生產的上乘原料,其儲量當以億立方米為統計單位。

基礎設施

隔川交通、電力、通訊十分方便,省道建文線穿境而過,1988—2000年,投資400萬元,對隔川境內4公里省道建文線進行改線擴建並鋪設水泥路面。8個行政村的主要村道均鋪上水泥路面。先後新建鄉政府辦公樓和財政所、派出所、計生辦、農技站、水利站等,建築面積3400平方米。新建350平方米的敬老院。安裝程控電話1100門。爭取上級支持和籌集資金計21.4萬元用於農田水利建設。建制鄉成立後,工商、郵電、稅務、金融、完中、醫療、保險、民政福利機構已相應配套,基礎設施和投資環境得到大幅度改善。鄉黨政領導為政開明,尊重科學,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充分利用近郊和鄉土資源的優勢,致力經濟振興,以務實的精神規劃轄區建設,以優惠的政策和最靈活的措施恭候同胞和內外友人的青垂,在誕生不到半年的時間裡,就引進資金1000餘萬元,新建成石材廠、鑄件廠、機磚廠等鄉村企業,地方經濟得到了可喜的進展,年產3萬噸的文峰、中峽等四個在建煤礦已投產,年產10萬噸的隆興煤礦也在積極籌資開辦;硅、錳、磷、鐵、稀土等重要的礦藏資源也正在發掘之中。面對9口已投產地下水機井歡吐的浪花,隔川將在不遠的將來成為聚煤炭、電力、交通、機械、輕工為一體的工業要地。

科教文衛

1993—2000年,相繼投資141萬元新建、擴建校舍3618平方米。2000年,小學入學率、初中入學率、初中畢業率均達100%。1996年10月,鄉成立教育促進會,發動各界人士捐助資金,以存本取息的方式用於獎勵統招大、中專和升入縣一中初、高中部的隔川籍農家子女。1998年,完成全鄉小學改制工作。1999年,將全鄉8個村六年級學生集中到隔田、隔川辦班。投入32萬元興建中心衛生院,解決當地群眾看病難問題。

社會事業

建制鄉成立後,基礎設施和投資環境得到大幅度改善。

經濟發展

「隔川人最長於做生意。」這是人們對隔川人首肯和讚譽。解放前,隔川改大鄉建制,除管轄本土的積德、隆興、仙宮、勝營、竹林、隔口田、波洋以外,還轄有官莊、羅坊瑕、黃坊、石達礫、魏寨、小朱地等外埠保甲。隨着共和國成立後的改制,隔川也曾經歷過公社化等行政變革。1993年9月,又恢復改設行政鄉,轄8個村委會,人口逾萬。2007年10月,隔川村的陳發留牽頭、30戶農民集資120萬元,註冊成立了豐收種養合作社。合作社以股份制的形式運作,統一向農戶連片租賃耕地420畝,涉及農戶118家。實行統一訂單,統一購買種子、化肥等農資,統一收購、銷售產品,由會員分片承包種植,聘請當地農民進行生產。鄉里則安排農技人員為技術顧問,全程負責技術指導。合作社共種植烤煙225畝,玉米85畝,春地瓜80畝,養魚30畝;下半年種植秋地瓜205畝,玉米85畝,水稻100畝,加上秋冬季節的萵苣、蘿蔔等近100畝蔬菜,全年總收入160多萬元,實現盈利30多萬元。合作社理事長陳發留高興地告訴我們說:「合作社的成功運作讓會員們信心十足,種植面積準備擴大到1000畝,加種500畝的辣椒,還要自己加工,成立自己的品牌。」隔川鄉各村已先後成立漁業合作社、大頭菜種植合作社等,帶動土地流轉1600多畝。

旅遊資源

隔川的自然風光也十分獨特。走進亞熱帶叢林覆蓋下的山巒,無不使人心曠神怡、清心無比;更有北部滴水岩下的「珠岩夜月」,岩洞縱深數丈,岩壁泉如珠滴,府志載其「泉出岩竇,不溢不溜」,與西部聲形並茂的「石門潭」遙相對應,別有一番意境。東面省級十佳風景之一的冠豸山、石門湖,俗有「神甲九州」之稱,與其雄其景色日夜相伴,實在是維妙維肖、巧奪天工。還有境內的「美女照鏡」、「仙人騎鶴」、「出米石」、「迎恩橋」等自然景地及其美麗的傳說,頗引人入勝,讓人留連忘返。這靈山福地上的山、水、草、木無不展示着武夷余脈和梅花山嫡系的雄姿。

隔川境內建有龍龜庵、廣岩寺、天后宮,常年香火不斷。與隔川僅15公里之隔的大豐山羅仙公太更被傳得神乎其神,每日朝拜者絡繹不絕。人們手持佛彩上山,80歲的老人也自感年輕、攀登不累,不意中佛彩的下擺打上彩結,即喻神仙已出接相迎,朝拜者虔心已願。

民間藝術

一年一度的花燈盛會,是隔川人最喜愛的民間慶典。它由陳姓八大班族系輪流主持,名系房人出燈聚慶。花燈會不但保持了歷代的古樸,還寓涵了現代科學的新意,每逢正月十三、十四、十五日,數百盞製作精巧的彩燈,由金鑼開道,鼓樂笙歌相隨,暢遊村寨,形如銀河入世,輝煌灑脫。

「隔川人最長於做生意。」這是人們對隔川人首肯和讚譽。《福建通志》二十六冊記載,自宋末始隔川人便開始了自己的陶器生產,二百多年前傳入鞭炮生產工藝,並曾鼎盛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使隔川至今還享譽着「陶都」和「鞭炮煙花之鄉」的美稱。隔鄉人不滿足現狀,又興起制磚和紅心地瓜干生產工藝,每年千噸以上的正宗連城紅心地瓜干馳名中外,滿足隔川社會各方面的需求。隔川曾廣辟過寧化、永安、清流、長汀、武漢等通商渠道,昔日的「絲調之路」和歷代的民間溝通,讓隔川接結五洲;友善的秉性交換着隔川與世人的至誠至愛;工商貿易的發達奠定了隔川璀璨文化的雛形,現今的幾百名大、中專隔川籍知識分子遍布神州大地,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人已成為祖國四化建設的棟樑。

視頻

縣委書記鍾勇強深入隔川鄉調研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