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隆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隆昌建县于明朝隆庆元年,地处四川盆地南部,处在中国经济增长地成渝经济带中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典型丘陵地貌,自古以来"北接秦陇、南通滇海、西驰叙马、东达荆襄,以弹丸之地而当六路之冲",被誉为"川南门户",重庆直辖后,隆昌即成为 "川渝合作的桥头堡"。全县幅员面积794平方公里,辖17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有365个行政村和46个社区,总人口78万。[1]

简介

自然地理隆昌市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内江市的南端。地跨东经105°02´至105°26´、北纬29°11´至29°32´。幅员面积794.41平方公里。总人口78.0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9.81万人,非农业人口18.19万人。东邻重庆市荣昌县,南接泸州市泸县,西连自贡市富顺县和大安区(2005年7月,富顺县庙坝、牛佛、回龙3个乡镇划归大安区),北与内江市东兴区相邻。

隆昌处于成渝两大都市中部,距成都市210公里、重庆市138公里;位于内江、自贡、宜宾、泸州和永川五个中等城市中间,距内江37公里、自贡81公里、宜宾124公里、泸州60公里、永川83公里,素有"川南门户"之称。重庆直辖后,隆昌即成为四川"东大门",处在成渝经济带中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辐射面广,在川渝区域经济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

历史沿革

隆昌市境内置县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距今已有1300多年。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境内置来凤县,县治设在双凤驿,武德九年并入富世县。唐贞观二年(628年),境内又置隆越县,属荣州。公元634年废县。 以隆昌为名置县是从明朝开始的,至今已有439年的历史。当时,四川巡抚谭伦认为:隆昌境驿界泸州、富顺、荣昌诸境,四野寥旷,不利于朝廷统治。谭伦为弭盗安民计,上疏皇帝请求增设县治,以图治安,获得准许。隆庆元年(1567年)割泸县2里、荣昌4里、富顺14里置县,名为隆昌县。县名一是政治因素,寓兴隆昌盛。二是地理因素,隆昌古时属昌州地,建县时县治设在隆桥驿(今金鹅镇),所以取名为隆昌县。 隆昌建县后,行政区划进行过多次调整。在隆庆元年至清嘉庆六年(15671801年)隶属叙州府。嘉庆年间,清王朝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四川的统治,于府、州、厅、县之上,增设5道。清嘉庆七年(1802年),隆昌属川南永宁道(1908年改称下川南道)叙州府。民国元年废道制,以府、州、厅、县直隶省管;民国二年,废省改道时,隆昌直隶下川南道(次年改名为永宁道);民国十七年,国民政府改组地方行政组织,以县为基本单位,隆昌直隶四川省政府。民国二十四年,四川省划分为18个行政督察区及西康督察区,隆昌属第七行政督察区。1949年12月,属泸县专区;1952年1月,泸县专区改为隆昌专区,专署移驻隆昌县城,隆昌县属隆昌专区;1952年12月20日,隆昌专区改为泸州专区,专署又迁至泸州,隆昌属泸州专区;1960年7月,泸州专区撤消,隆昌属宜宾专区。1968年专区改制为地区,隆昌属宜宾地区;1978年4月,隆昌划归内江地区;1985年6月,内江地区改为内江市,隆昌属内江市管辖。2017年4月12日下午,四川省民政厅发布消息称,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发文同意撤销隆昌县,设立县级隆昌市。隆昌撤县设市后,行政区域不变,由四川省直辖,内江市代管。

自然资源

物产资源丰饶。地方特产主要有宫廷贡品隆昌夏布、世界名兰隆昌素、现代古饰隆昌陶瓷以及隆昌三白(白鹅、白猪、白兔)。矿产资源探明煤储量2764万吨、天然气蕴藏量70亿立方米、石英砂储量1.14亿立方米、青石储量3393万立方米、陶泥储量2968万立方米,耐火泥、页岩、釉泥等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交通区位

全市公路运输里程1433公里,其中国道76公里。成渝铁路、成渝公路、成渝高速公路、成渝高铁横贯县境,川云(四川至云南)东路、隆纳(隆昌至纳溪)高速公路和隆雅(隆昌至雅安)公路、隆黄(隆昌至贵州黄桶)铁路起始于此,是川东南陆路交通枢纽,为西南出海大通道的必经之地。隆昌距最近的泸州机场65公里,距重庆江北机场 150 公里;距四川省唯一的集装箱航运泸州码头仅62 公里,距重庆九龙坡码头仅 155 公里。

文化特色

立体史书石牌坊、川南明珠古宇湖、梦幻奇峰云顶寨、石化圣地圣灯山四大景区襟连一体,独具特色的国家AA级古宇湖风景名胜区,蕴藏着无穷的生机和魅力。2005年3月,隆昌被中国乡土协会命名为中国石牌坊之乡,南关石牌坊古镇投入运营不到一年时间,接待全国各地游客130万人次;北关牌坊已成功招商,将建成国家AAAA级文化旅游景区,从而形成南北呼应的牌坊文化。2007年,隆昌被省上确定为全省41个旅游发展重点县之一。2014年,成功创建建成国家AAAA级文化旅游景区,从而形成南北呼应的牌坊文化。[2]

经济发展

加大工业电商推进力度。以"2015四川首届川南电商博览会"为契机,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积极响应四川省"互联网+工业"全川企业"触网行动",把握"互联网+四川制造"、"四川云网"等公共服务平台,积极鼓励、扶持、引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入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官方网站,或将现有网站转型升级为在线销售商城开展销售,实行全网推广营销模式,扩大营销推广水平,力争2015年底实现符合条件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入驻电子商务平台率达到100%。

加大产业改造升级力度。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突出现代制造业的主导作用,推动冶金建材向新材料、机械汽配向高端装备制造、医药化工向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页岩气、信息安全、节能环保等高端成长型产业和现代物流业、现代旅游、现代金融业等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形成协作配套、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产业布局。

加大区域企业合作力度。充分利用川南经济一体化发展机遇,加强与宜宾、自贡、泸州产业协助发展,利用隆昌玻陶产品优势,引导玻陶企业与宜宾、泸州白酒生产企业深化合作,实现企业抱团发展;利用隆昌新能园工业园区位优势,主动对接自贡化工产业,实现产业优势互补,鼓励炭黑公司进一步深化与自贡炭研园合作,引导中光精细化工等企业到隆昌发展。

加大园区配套建设力度。按照"两化互动、产城一体"的要求, 着力构建以"一轴心两区块"为支撑的产业发展空间格局。加快推进红光工业园主干道二期、仓储物流园主干道二期、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等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园区大环评的推进速度,畅通招商引资渠道,夯实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

社会事业

隆昌政务宽松,廉洁高效。2001年成立了政务服务中心,实行了阳光作业和一站式服务,全市323个行政许可项目在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受理、统一办理,300个承诺件的承诺时限由过去平均28个工作日大幅度压缩到平均9.6个工作日。实施了《隆昌县政务服务中心政务审批特别通道实施办法》,采取保姆式服务方式,营造招商引资良好环境,提高了办事效率,在市上对各县区发展环境测评中满意率连续几年名列第一。 隆昌市场规范,诚实守信。开展了以建设诚信隆昌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市民对政府诚信的满意度达到91.2%;重视窗口行业的规范,大力实施开展诚信服务、优化发展环境的宣传教育及实践活动;开展了文明县城创建活动,市民的综合素质和文明意识普遍提高。 隆昌先后荣获了全国水禽基地县、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县、全国政务公开先进县、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县、全国防汛抗旱先进集体、全国团建先进县、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先进县、四川省城市绿化先进县、全省创建文明县城工作先进县城、四川省城市绿化先进县、四川省循环经济试点县、全省旅游发展重点县、全省首批平安县等一大批国家、省级先进和荣誉,谱写了隆昌发展新篇章。

隆昌名人

黄复生 隆昌县龙市镇人,生于清光绪九年(1883),1905年在日本东京参加孙中山先生建立的同盟会。民国时期,历任国民政府参议员、四川靖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立法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兼政务官惩戒委员、国民政府顾问、总统府国策顾问。1938年10月在重庆逝世,后追授为陆军上将。

曾琦 隆昌县响石镇人,生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1919年赴法国留学,1923年在巴黎组建国家主义青年团,1924年回国。1929年国家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青年党,曾琦为青年党主要领导人。1945年12月,曾琦任青年党主席。曾琦历任国民政府参议员、国民政府委员、总统府资政。1949年旅居国外。1960年病逝。

郭尚平 隆昌县云顶镇人,1930年出生,著名渗流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院长、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院副院长。他研究开发的微观渗流仿真和测试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该技术获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他研究的渗流技术成果在地下、工程、生物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出版了专著《物理化学渗流微观机理》。1991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郑皆连 隆昌县人,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厅副厅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他首创了双曲拱桥支架施工的新工艺,为修建拱桥不立拱架提供了新技术。他研究的千斤顶斜拉和挂连续浇注拱肋外包混凝土等技术,为世界拱桥建筑史上首创,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1988年获国家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马远良 隆昌县人,西北工业大学教授、中国第一位水中兵器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兼任中国水声学会副理事长及水声分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声场信息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他主要研究水声信号和数字信号处理、声纳系统和水中兵器信息系统设计。在著名国际学报和国内核心刊物发表论文40多篇,同时,在国际会议发表论文40多篇。他有17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及部级奖励。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叶顶峰 隆昌县胡家镇人,1983年高考获四川省理科状元。中国科技大学毕业,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密码学研究,参与了有限自动机的代数理论研究,开创了有限自动机的分解理论,并成功地分析了国内著名的公钥密码,攻破了国际著名的2R公钥密码体制。2000年2月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李荣志 隆昌县人,毕业于北京理工学院,后留法并取得博士学位。回国后主要进行高能物理研究,在等粒子研究上取得重大成果,被评为全国十佳中青年科学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肖体俊 隆昌县人,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她从事数学理论研究,主持过1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在国际知名杂志发表论文70多篇,在德国出版英文专著一部。曾应邀到英、德、意、比等国知名大学讲学,并担任美国著名刊物《数学评论》的评论员。1992年被评为中国科协十大杰出青年,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李潘 隆昌县人,博士,电视节目主持人。曾在成都经济电视台每日财经、聊天、女人有约等栏目制作、编辑、主持节目。她参与了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栏目的创办工作,并成为该节目的主持人。后来在中央电视台《半边天》栏目做主持人。

李秀钧 隆昌县响石镇人,1956年考入四川医学院,毕业后留校从事内科临床医疗工作。1980年赴美留学,1982年回国后历任华西医学院内科副主任、内分泌科主任、糖尿病胰岛素研究室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主要进行内分泌代谢病、糖尿病、甲状腺、胰岛素抵抗症、生长发育疾病的临床研究。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委九五攻关项目、国家教育博士点基金项目。在国内外先后发表论文130多篇,出版专著29本,并参与《中国当代中西名医大典》的编纂。1993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陈树 隆昌县周兴镇人,1971年出生,1992年考入广州外贸学院。1994年在校期间创作歌曲《九月九的酒》。一曲《九月九的酒》红遍全国。该歌曲荣登19941995北京音乐台中国歌曲榜,并获年度总选十大金曲奖、1995年上海东方台东方风云榜年度总选十大金曲奖。1995年创作歌曲《老乡》,获1996年广东新歌榜年度总选十大金曲奖。之后,又创作出《梦北京》、《良心》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好歌曲。

李遇知 隆昌县李市镇人,明朝崇祯末年任户部尚书。著名戏剧《碧玉簪》就是根据李遇知的女儿与其表兄的爱情纠葛编写的。该剧于六十年代拍成电影,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李尚书也因此而闻名于世。

郭彝 隆昌县云顶镇人,生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1908年考入四川铁路学堂,1912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专攻土木工程。1917年毕业后任京汉铁路绘图员。后来,先后担任陇西铁路技师兼分段长、浙赣铁路副工程师兼测量队队长、湘黔铁路工程师兼总段长、湘桂铁路铁路工程师兼勘测队队长及总段长。全国解放后,历任西南铁路局高级工程师、西南铁路局设计分局成昆铁路勘测队高级工程师兼勘测队队长。我国修建成昆铁路时,外国专家预言:成昆线山势险峻,地形复杂,不能修建铁路。郭彝对成昆线进行反复勘测,精心设计并绘制出了高质量的成昆铁路图纸,为成功修建成昆铁路作出了重大贡献。郭彝是我国铁路专家,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我国的铁路建设事业。郭彝于1982年2月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李光涛 隆昌县石碾镇人,生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36年,北京大学保送他去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学习,1939年回国后任中法大学副教授、教授。1943年被四川大学聘为物理系主任、教授。解放后,任四川大学物理系主任、理学院院长。他在物理学研究方面造诣很深,编写了《量子论与原子光谱》、《宇宙射线》、《原子物理学初步》、《量子力学概论》等重要论著,在物理学界产生较大影响。李光涛于1981年在成都逝世,享年81岁。

邓云洲 隆昌县胡家镇人,生于清光绪十六年(1900)。其家五代都是打铁工,精制剪刀、镰刀、屠刀、菜刀等刀具,锻打技术代代相传。他13岁跟随父亲学艺,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他打的刀具以安钢、煎火技术而闻名。他技压群芳,素有钢火专家之称。邓字刀具扬名天下,产品畅销于全国。1959年,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出席了北京群英会。在会议期间,邓云洲打制的各种刀具参加了展览,并受到与会者的好评。邓云洲于1985年逝世,享年85岁。

郭镇光 隆昌县周兴镇人。他从小习武,1934年考入川军28军军事训练班,任该军武术教官。同年参加四川省武术比赛,一举夺得金章。1935年赴上海参加全国运动会后,留在上海,担任真材、博实两所学校的武术教师。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沦陷,大汉奸范刚、范蓍生勾结日本鬼子残杀同胞,郭镇光对此十分愤恨。1938年,郭镇光分别将范刚、范蓍生刺死。这件事在上海引起震动,老百姓拍手称快,日军恼羞成怒。不久,郭镇光被日军逮捕,在上海虹口区日军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惨遭杀害。

柴金良 隆昌县周兴镇人,生于1956年。1975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司务长、副指导员、指导员。先后立功4次,多次被军、师、团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党支部书记、基层干部标兵。1987年9月23日,在大庆乙烯工程建设工地上,他为抢救两名战士和一名地方干部而壮烈牺牲。1988年3月3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邓小平签署命令:授予柴金良烈士无私奉献的模范指导员荣誉称号,并号召全军向柴金良烈士学习。

颜坤志 隆昌县人,中国科技大学物理力学专业毕业。历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重力研究室副主任、中国力学学会物理力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负责国防科工委863高技术项目、中科院重中之重项目小pr数液桥试验课题。科研成果诱饵温度及辐射特性理论计算方法研究获全国科技大会奖和国防科工委、航空航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撰《中国大百科全书》(力学卷)、《力学词典》。1990年退休后任加盟公司总工程师。

曾谨言 隆昌县人,1959年在北京大学理论物理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长期从事原子核结构理论和量子力学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主要著作有《量子力学》、《核结构理论》、《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粒子物理与核物理讲座》、《量子力学导论》等,多次获得国家科技成果奖。并获北京优秀教师奖、香港柏林顿孺子牛金球奖。

曾贵云 隆昌县人,我国著名的心血管药物专家。1951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分配到空军卫生部航医研究所工作。1954年转业到中国医学科学研究所,历任助教、讲师、教授。主要从事心血管药物研究,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专著25部。获奖成果有:中国罗芜木(降压灵)、黄花夹竹桃(强心灵)、葛根总酮、黄豆甙元和冠心二号获199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附子一号和其他两项研究成果分别于1982年和1986年获国家卫生部科研成果二等奖;葛根素注射液获1995年国家科技成果三等奖。他是中国心血管药物学会副主任,中国心血管杂志、中国循环杂志和高血压杂志编委成员之一。1991年退休后受聘为北京医科大学教授、卫生部新药评审办公室顾问、天津药物研究室顾问。

余广海隆昌县人,1956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分配在四川农业大学任教。1990年调任四川畜牧兽医学院副院长。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先后发表论文180多篇、著作26部、科普文章200多篇,有11项科研成果荣获省、部级奖励,填补兽医学多项空白。并获得优秀科普专家、英国皇家联盟科学院荣誉博士等荣誉称号。他技术精湛,以10秒时间阉割一头仔母猪而进入吉尼斯世界记录。现为西南农业大学教授、大北农集团湖南区专家科技服务部团长。

兰运富隆昌县人,1962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钢铁学院物理化学系金属物理专业,回国后分配到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从事科研和外语教学。他研究设计制造出了我国第一台核磁性共振谱仪,经国家核磁谱新技术会议认定: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1980年以后,再攻科学堡垒,参加全国金属材料质量联合攻关,制造出了高抗脆性电容钽丝,达到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其科研成果和优秀论文多次荣获省、部级奖励。

陈丽莎 隆昌县人,获国内短跑冠军多次,亚洲女子短跑一流选手。2003年初,在日本五国田径邀请赛上,获60米冠军和4400米冠军,并打破了4400米的亚洲纪录。2003年,在韩国举办的世间大学生运动会上获4100米金牌。[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