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陰唇是女性外生殖器組成部分。人類的陰唇分為大陰唇與小陰唇。大陰唇位於女陰左右兩側,小陰唇則位在大陰唇之內,為皮膚的褶皺。
- 陰唇的主要作用是保護陰蒂以及尿道口與陰道口。
- 大陰唇,是主要由皮膚和脂肪組織組成的兩個縱行隆起的皮膚皺襞,從陰阜向後伸展到會陰,形成女陰裂的外側緣。
- 大陰唇通常具有豐滿的外觀,並且前部較後部厚。
- 左右大陰唇前端的聯合稱為唇前聯合(anterior labial commissure),位於陰阜下方、陰蒂上方;左右大陰唇後端的聯合則稱為唇後連合(posterior labial commissure),位於會陰上方、小陰唇系帶下方。
- 大陰唇和小陰唇之間的凹槽稱為唇間溝(interlabial sulci)。
- 小陰唇,是位於大陰唇內側的兩個無脂無毛的片狀皮膚皺襞,起包圍並保護陰道前庭、尿道和陰道的作用。
- 每個小陰唇的上部分裂以與陰蒂頭和陰蒂包皮連接。連接兩側小陰唇後端的組織稱為陰唇系帶(frenulum of pudendal labia),位於陰道口下方。
陰唇的皮膚疾病
- 外陰部皮膚病是困擾女性的婦科問題之一,難以啟齒,因而常常延誤病情。女性外陰皮膚病指的是外陰看得到的外生殖器皮膚病統稱。
- 常見的可分為濕疹類、感染類及腫瘤類三種。
- 濕疹類可分為急性與慢性兩種。
- 急性濕疹引發的原因與接觸過敏原有關,如使用未稀釋的消毒水或清潔劑、香水、不適合的衛生棉等,外觀上會呈現紅色小突起或紅腫現象;
- 慢性濕疹的形成是長期抓搔,摩擦而導致,症狀為皮膚增生變厚,產生染色素斑,由於非常的癢,往往讓女性睡不著、情緒不佳,甚至影響與配偶間關係。
- 治療方式是依急性或慢性病徵,選擇適合的外用類固醇藥膏或口服抗組織胺藥。
- 感染類則以細菌性、黴菌性及病毒性為主。
- 細菌性一般指的是毛囊發炎,在毛髮開口處有紅色的小丘疹或小膿 ,按壓時會疼痛,多半是因穿著褲子太緊、悶熱、潮濕或局部衛生工作不當所引起。
- 治療上採用口服或外用抗生素。
- 黴菌較常見的是股鮮和念珠菌。
- 股鮮初期呈現紅色斑塊,逐漸往外擴展成一圈圈花圈狀,表面會脫皮,生長部位是沿著腹股溝、大腿至腹部、臀部蔓延,奇癢無比。
- 致病的原因與溫暖潮濕有關,此外本身有香港腳或習慣與他人共用毛巾、衣物的人,罹患率較一般人高。
- 念珠菌則多見於有糖尿病家族史或體質者,發生時間通常是在生理期結束後,因長期使用衛生護墊致悶熱潮濕而得病。以局部外用或口服抗黴菌藥為主,病患要有耐心與醫師配合。
- 病毒性類以單純疹及生殖器疣居多。
- 單純疹外觀為成群小水泡,會有刺痛灼熱感,感染途徑是透過直接接觸(即性接觸)傳染,不會因游泳等水中活動而致病。
- 生殖器疣即是一般通稱的菜花,傳染途徑也是以性接觸為主,極少機會會透過馬桶座、浴室或地板等間接染病。[1]
巴氏腺囊腫
- 巴氏腺囊腫(Bartholin cyst)顧名思義是由巴氏腺(Bartholin gland)所長出來的囊腫,巴氏腺左右各一成對,位於陰道入口處的兩側,正常的情況下是看不到,摸不到的,它們的功能只有一個:在性行為時分泌潤滑液,以利性行為的進行,當巴氏腺的開口發生阻塞的現象,導致其所分泌的潤滑液無法渲泄出來時,這些潤滑液就會蓄積在腺體裡面,形成所謂的巴氏腺囊腫。
- 巴氏腺囊腫其實並不太常見,多半發生於較年輕的婦女,通常單側發生,患側的陰道入口和小陰唇內側之間會出現腫塊,小的巴氏腺囊腫通常不會覺得痛,但當囊腫長得較大時,會開始有脹痛感,如果併發細菌感染,就會在局部出現明顯的紅腫熱痛,患者可能因而在走路、坐椅子及性行為時都會感到疼痛不便,有時甚至合併發燒的現象。
- 細菌感染較嚴重時,膿液可能會積蓄在巴氏腺內,形成巴氏腺膿瘍(Bartholin abscess),很多種細菌都可能感染巴氏腺囊腫造成巴氏腺膿瘍,包括葡萄球菌、鏈球菌、經由性行為傳染的披衣菌及淋菌,甚至連大腸桿菌也可能是禍因,同時合併多種細菌的感染的情況也不少見。[2]
參考來源
- ↑ 莊雅慧醫師. 惱人的女性外陰皮膚病. 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 [2020-05-09] (中文).
- ↑ 張文華醫師. 外陰部出現不明腫塊!竟是「巴氏腺囊腫」惹的禍. 國家網路醫院. 2019-07-31 [2020-05-09]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