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院落(李田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院落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院落》中國當代作家李田順的散文。

作品欣賞

院落

轉頭向路東看有幢院落,高牆壁壘,莊重肅嚴。裡面是乾隆皇帝1795年9月居住過的翠花行宮。百泉湖的石岸圍欄、石板橋就是為迎接乾隆皇帝到來而修建的,至今浩蕩皇恩還在紫氣升騰。目前行宮正在修繕,待字閨中,無法一睹芳容,使人小有遺憾。考究歷史該處有不小來頭。在未做行宮前,這裡是大名鼎鼎的百泉書院。它始建於五代,盛於宋元,明清又有改進恢復。其主要功能是傳授程朱理學。從這裡走出的人物有宋邵雍、元姚樞、清孫奇峰等,他們都是傾畢生精力上下求索的學問大家,在這裡著書立說,收徒講學,譽震朝野,影響甚大。名人權臣常來講學論道學術交流,如宋有程顥、程頤、朱熹、司馬光等,元有許衡、竇默等。名人云集,高朋滿座,形成百泉文化圈,影響着國家的意識形態和人心走向。

告別三石岩,往南走50米到了放魚亭。它離岸約2米,由石板橋同岸相連,與南面的釣魚亭遙遙相望,釣放平衡佛心慰安。想那到此被放的魚兒其惶恐、猖狂、驚喜、不可越雷池一步的愧恨在這悠悠清湖裡的上演,唐代詩人李群玉的放魚詩立即呈現我腦際:

早覓為龍去,江湖莫漫遊。須知香餌下,觸口是銛鈎。

千百年來,這首詩的畫外音,殊不知挽救了多少貪腐!

再往南走一百多米到了課桑亭,它建在離湖10多米處目視着行人,似乎要告訴你什麼。原來這是1877年潘江知縣教種桑樹的地方。那時輝縣連續四年遭到千年一遇的旱災,莊稼顆粒無收。縣太爺自拿俸祿,購桑樹苗數千株發民種植自救。在小農經濟社會這可能是個最好的辦法

面對清廷三年一考核縣官的制度,潘知縣已為官5年不升不降 他以憤懣的心情毅然在清湖水邊建亭,記載主政的艱辛和自己的高潔清廉。

旁邊就是下馬亭,它是一座單檐平脊四角亭。黛瓦扣頂彩木擔檐,亭角高啄,典雅清逸 。因在路中間,這是個串堂亭,供人小憩觀景。到此文官落轎武官下馬,以示對先賢的尊重

下馬亭位於南岸東面向西拐角處,它離岸有兩步遠,是觀景的好位置。此前入西門到北岸後,順東岸南下已走出長方形的7字形,一步一景地瀏覽過來,看到的只是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湖景,到此才面對蘇門平視清湖全景。似揭開面紗,溫柔撲面而來。天光雲影,湖光山色,亭台樓閣,交相輝映。啊,好一副醉人的水墨山水畫,好一副山湖相依戀人圖!雄壯啊蘇門山,你碧綠亭裝,碑廊石坊匯千年文化積澱,逶迤千里來會你的新娘。山收水之情,水受山之趣,展示非凡,相得益彰。清澈啊百泉湖,你冰清玉潔,激情蕩漾,眉翠含顰,靨紅展笑。風書湖面文,洋洋灑灑,寫不盡對蘇門山的愛。泉涌萬卷書,句句雋永 ,詠不完對蘇門山的情。我作為旁觀者欣賞這曠世難見的山水之戀,濃濃的美感油然而生,心裡不禁湧出「輕輕的我來了」。

正在陶醉欣賞,妹妹喊我去遊廊橋拍照。遊廊橋,在南岸中間,長20餘米寬6米,頂部由三個亭頂組成,中間高兩邊低,對稱平衡, 檐牙互連,分立寶頂,亭亭玉立,如歌似畫。耳聞橋下流水嘩嘩排放,面對湖光粼粼波影,給人一種人在畫中走,畫在景中留的美感。橋有壩的功能,它擋着湖水不能隨意排放。古人將湖水在此分撥三個渠道作為出口,下設東西南三個閘門。東支渠澆灌着城東南廣大區域,西支渠控制着西南到八盤磨,水竹村,北雲門一線的大河,河流流經之處稻穀飄香,富庶一方。南支渠直接排入百泉二湖。最終,三渠歸一奔衛入淇匯入大海,完成它不做畫餅造福百姓的使命。

向西走折北行,進入雲橋。這是座清代六孔橋,略顯弓形 ,長臥水面。橋頭豎一雲石 刻有「雲耶,石耶 ,來從何處,止汝於此,且莫飛去。」這是建橋時意外得到的天賜之物。物華天寶,靈光射牛斗之星,自然有「長橋臥波 未云何龍」之說。哦,我是藉助蛟龍騰雲駕霧來到了清暉閣前。乘蛟龍入閣 ,這是何等吉祥!

[1]

作者簡介

李田順,中國散文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