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陳旭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陳旭光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
國籍 中國
母校 浙江師範大學
職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陳旭光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1],博士,碩士研究生指導導師 1982-1987 浙江師範大學中文系讀本科,1987-1991 浙江麗水師範專科學校任教,1991-1994 北京大學中文系攻讀現當代文學碩士學位,1994-1997 北京大學中文系攻讀現當代文學博士學位,1997- 北京大學藝術學系任教,任職講師,1999- 2003任職副教授,2004任職教授 主要社會兼職有中國高教影視學會理事、中國高校影視教育委員會秘書長,常務理事[2]、中國電視家協會高校藝術委員會理事、《詩探索》雜誌編委、常務編輯;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特邀評委 開設主要課程有《影視鑑賞》、《電影史專題》、《美學藝術學名著精讀》等。

人物經歷

1982-1987 浙江師範大學中文系讀本科,1987-1991 浙江麗水師範專科學校任教,1991-1994 北京大學中文系攻讀現當代文學碩士學位,1994-1997 北京大學中文系攻讀現當代文學博士學位,1997- 北京大學藝術學系任教,任職講師,1999- 2003任職副教授,2004任職教授。

社會兼職:

中國高教影視學會理事、中國高校影視教育委員會秘書長,常務理事、中國電視家協會高校藝術委員會理事、《詩探索》雜誌編委、常務編輯;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特邀評委。

主講課程

開設主要課程有《影視鑑賞》、《電影史專題》、《美學藝術學名著精讀》、《當代文化與藝術研究專題》、《藝術概論》、《影視藝術概論》、《影視學專題》。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為藝術理論、當代文化藝術思潮、影視文化、中外電影史等。

主要貢獻

研究課題

1、中央電視台研究室研究項目《電視綜藝節目研究》。

2、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04年立項課題"中國詩學理論發展史",撰寫二十世紀30年代,40年代部分。

3、《宗白華藝術思想研究》。北京大學韓靜遠先生哲學獎教金。

4、《世界電影史教程》,高教出版社"高等教育百門精品課程教材建設計劃"。

學術著作

《詩學:理論與批評》,百花文藝出版社,1996年。

《中國當代散文報告文學發展史》(與佘樹森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

《藝術的意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

《中西詩學的會通--20世紀中國現代主義詩學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秩序的生長》(與譚五昌合著),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

《電影藝術講稿》,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

《藝術之維》,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當代中國影視文化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藝術為什麼》,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

《影視文化學》,北京大學出版社(即出)。

《影視藝術概論》,北京大學出版社(即出)。

《電影文化思維》上海三聯書店。

參編著作

《〈廢都〉滋味》,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

陳旭光
北大教授 陳旭光

《徐志摩名作欣賞》(謝冕主編),中國和平出版社,1993年6月。

《戴望舒名作欣賞》(孫玉石主編),中國和平出版社,1993年6月。

《變故:稚夫詩歌的閱讀活動》,中國文聯出版社,2001年7月。

《人文學科的意蘊》(葉朗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即出。

《人文學科導論》(葉朗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即出。

《大學素質教育研究》(趙存生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即出。

主編著作

《快餐館裡的冷風景--後現代詩歌詩論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2月。

《改革20年焦點論爭 藝術卷》,廣州出版社,1998年11月。

《改革20年焦點論爭 文學卷》(與孔慶東合作),廣州出版社,1998年11月。

《中華今文觀止》(十卷,與趙祖謨合作),中國社會出版社,2000年1月。

《中國新詩三百首》(合作編選),中國青年出版社,2000年1月版。

《新詩界》,文化藝術出版社,2001年卷,2002年卷。

《語文大視野 高中一年級卷》,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7月。

《電影經典:文化形象與心靈歷史》叢書。此套大型叢書分意大利、日本、美國、中國、德國、英國、法國、俄蘇、以及波蘭、瑞典、西班牙合卷等共九卷,對外經貿大學出版社,2004-2005年。

《電影藝術導論》(副主編及第十一章的寫作),中國計劃出版社,2003年8月。

翻譯著作

《世界電影史》(與何一薇合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學術論文

《走向語言本體的詩歌美學》,《學術月刊》1991年7期《"新寫實小說"的終結》,《文藝評論》1994年1期。

《第三代詩歌與後現代主義》,《當代作家評論》1994年1期。

《"朦朧詩後"詩歌的後現代轉型》,《天津文學》1993年10期。

《九十年代與先鋒詩歌的"後抒情"話語轉型》,《當代文壇》1996年4期。

《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化轉型與抒情話語》,《藝術廣角》1996年6期。

《論初期白話詩的寓言形態及其文化象徵意義》,《中國文化研究》1997年2期。

《知識分子寫作:文化轉型年代的思與詩》,《大家》1997年4期。

《現代詩學:理論建設與批評實踐》,《當代文壇》1997年5期。

《〈現代〉雜誌的現代性追求與中國新詩的現代化動向》,《文藝理論研究》1998年1期。

《嚴肅時代的自覺:40年代現代主義詩潮對象徵主義的反思超越》,《文學評論》1998年2期。

《重讀〈現代〉雜誌兼論"現代派"的詩學思想》,《北京大學學報》1998年5期。

《現代主義四論》,《藝術廣角》1998年2期。

陳旭光
陳旭光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

《先鋒的使命與意義》,《詩探索》1998年2期。

《論當代散文的"文體革命"》,《徐州師範大學學報》1998年3期。

《中西詩學從對立走向融合》,《北京大學學報》2000年5期。

《文化轉型年代的思與詩》,《藝術廣角》2000年4期。

《走向中國新詩的現代化,《學術界》2000年6期。

《現代主義:闡釋世界的一種模式》,《藝術廣角》2000年5期。

《多元文化交匯的動人景觀》,《當代電視》2000年9期。

《論電視綜藝節目的多元文化定位》,《中國電視》2000年11期。

《電影文化批評:反思與構想》,《電影藝術》2001年2期。

《"純詩"的偏至與文藝的啟蒙》,《文藝理論研究》2001年1期。

《二十世紀中國新詩中的現代主義》,《文藝研究》2001年2期。

《〈現代〉雜誌與中國現代都市詩的發生》,《浙江學刊》2001年1期。

《電視綜藝節目的現狀與對策》,《當代電視》 2001年4月號。

《一種現代寫意電影--論王家衛電影的寫意性兼及中國電影的民族化/現代化問題》,《當代電影》2001年3期

《電視綜藝節目:歷史和本體特性》,《中國電視》2001年11期。

《論中國電影的全球化、現代化、民族化問題》,《藝術廣角》2002年2期。

《悖論與選擇--全球化語境中華語電影民族化/現代化問題之省思》,《電影藝術》2002年1期,收入《全球化與中國影視的命運》(第一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2年。

《概念界定、現狀危機、特性與對策--電視綜藝節目散論》,《電視藝術》,2002年2期。

《主體意識、"現代性"反思、記實的"表現"和"抽象"》,《當代電影》,2002年1期。

《現代主義:名稱、含義和性質》,《學術研究》,2002年2期。

《"中間人心態"、"純詩"立場與"現代價值觀念"--論現代派詩人群體的思想特色與文化心態》,《社會科學》2002年7期。

《精神皈依、自我超越與語言的自覺 --謝飛影片《益西卓瑪》讀解》,《藝術廣角》,2002年4期。同時載於《沉靜之河:謝飛研究文集》,中國電影出版社,2003年1月。

《主體意識、"現代性"反思、紀實的"表現"與"抽象"》,《當代電影》2002年1期。

《現代主義:名稱、含義與性質》,《學術研究》2002年1期。

《西方現代主義的傳入和新文學的期待視野》,《文學評論》叢刊第5卷第1期,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7月。

《試論藝術學的對象、方法和體系》,《海南師院學報》2002年5期。

《高校影視教育:挑戰與使命》,《當代電視》2002年10月。

《不斷重臨的起點--論五代後新生代導演的現實境況、精神歷程與"電影策"》,收入《衝突●和諧:全球化與亞洲影視》(第二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8月。同時載於《多元語境中的新生代電影》(論文集),學林出版社,2003年5月。

《"影響的焦慮"之偏離、自我的超越及其限度》,《當代電影》2003年2期。

《文化轉型中的第六代導演》,《北大講座》(三),北大出版社,2003年5月。

《第六代導演:"現代性"危機與青年身份焦慮》,《藝術廣角》2003年2期,轉載於《犀銳》(一), 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4月。

陳旭光
陳旭光在圓桌論壇上講話

《試論現代藝術與後現代藝術的理論挑戰》,《浙江社會科學》,2003年6期。同時載於《今日中國美術》、北京出版社、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2002年2月出版。

《電影分級制不僅僅是電影分級制》,《現代藝術》,2003年5月號。

《峰迴路轉 悲喜交集》,《當代電視》,2003年9月號。

《永遠的哈姆萊特--一類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矛盾心態和思想特色》,《海南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2期。

《世紀之交的文化藝術轉型:趨勢與表徵》,《海南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5期。同時載於《影視文化前沿》,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4年。

《論第四代導演與現代性問題》,《北京大學學報》,2004年1期。同時載《與共和國一起成長--中國電影導演系列研究文集》,中國電影出版社,2003年6月。

《"家"的寓言與"鐵屋子"的故事》,《北大講座》(五),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電影傳奇>隨感錄,《電視研究》,2004年7期。

《試論當代藝術研究方法的"文化研究轉向"》,《藝術學》第1卷第1輯,學林出版社,2004年。

《論第六代電影的青年文化性》,《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4年3期。

主要譯文

1、《超越後現代主義》,《文論報》,1994.4.25。

2、《現代主義與戴望舒的詩歌創作》,《詩探索》,1996年3期。

3、《論張藝謀的"點金之術"》,《電影藝術》,1998年2期。

4、《歷史、編史工作和電影史》,《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1年2期。

5、《政治現代主義:戈達爾、大島渚……》,《電影藝術》,2001年3期。

6、《電影史:怎麼樣和為什麼?--論電影史構架與協作的三條原則》,《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1年3期,收入《電影史學新視野》,學林出版社,2002年10月。

7、《回到震撼人心的影像》,《世界電影》,2001年4期。

8、《20年代:記錄長片的崛起和"城市交響曲"》,《記錄影視》,2001年3期。

9、《1930-1945:左派電影與記錄電影》,《記錄電影》,2001年4期。

10、《戰時的紀錄片:1930-1945》,《紀錄影視》,2002年1期。

11、《論巴西新電影運動》,《世界電影》,2002年1期。

12、《第三世界的"政治電影"拍制:古巴、智利、阿根廷》,《世界電影》2002年第6期。

13、《七十年代後的西方藝術電影》,《電影藝術》,2003年3期。

14、《論二十一世紀初期電影藝術的命運》(合譯),《世界電影》,2004年1期。

媒體專訪

2013年01月29日,北京大學電影系主任陳旭光接受了中國藝術網的專訪,當記者問

到,為觀眾營造出身臨其境的感觀體驗是什麼的時候,陳主任說:"對於大製作電影投入的資源眾多,全球票房的高收益也多來自於大製作電影。這說明大製作電影對觀眾的影響力體現得最為明顯。"

中小電影是我國電影產業中最主要的生產類別,是保證我國電影市場文化多樣性的重要體現,同時也是培育電影人才力量的"操練場"。因此,它的常規生產和高端再生產,將會帶動中國電影未來發展的新格局。

獲獎記錄

1、獲中國作家協會"二十一世紀文學之星"獎(《詩學:理論與批評》),1996年[3]

2、《中國當代散文報告文學發展史》(與佘樹森合著),獲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第二屆中國當代文學研究優秀成果獎,1998年。

3、《中國當代散文報告文學發展史》(與佘樹森合著),獲北京市第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998年。

4、《中西詩學的會通--20世紀中國現代主義詩學研究》獲北京大學第八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5、《藝術的意蘊》獲北京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2年。

6、《藝術的意蘊》獲2002年教育部高校優秀教材獎。

7、《電影藝術講稿》獲第一屆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影視研究會學術教材獎一等獎。

8、《悖論與選擇--"全球化"語境中華語電影民族化/現代化問題之省思》獲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國家一級學會)第三屆"學會獎"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

9、獲第八屆(2002年)教育部霍英東教育基金高校優秀青年教師獎一等獎[4]

參考來源

  1.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陳旭光教授來我院進行線上學術交流 ,南京師範大學, 2021-05-15
  2. 陳旭光 ,浙江橫店影視職業學院
  3. 陳旭光 ,名人簡歷網
  4. 陳旭光:文化轉型中的第六代導演 ,豆丁網2016-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