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斯兰巴格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阿斯兰巴格乡位于莎车镇西南13.5千米处,南临叶尔羌河,属莎车县。辖20个村,乡政府驻巴扎村。原为托木吾斯塘辖区,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84年改建为乡。面积12395公顷,有22368人。“阿尔斯兰巴格”维吾尔语,意为“狮子花园”,传说公元998年喀拉汗王朝时,阿尔斯兰汗阿利在与于阗的战争中负伤死去,葬于此地,故名。农作物有小麦、棉花、玉米、油菜。企业有农副产品加工、交通运输等。[1]
中文名称: 阿尔斯兰巴格乡
行政区类别: 乡
所属地区: 莎车镇
地理位置: 莎车镇西南13.5千米处
面 积: 12395公顷
人 口: 22368人(截至2017)
主要特产
该乡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果品资源十分丰富。有可开发的宜林荒地1万亩。3200亩的开心果基地。2万亩的巴旦木种植面积,年产量400吨。巴旦木又称美国大杏仁,在中亚和欧洲一些国家被誉为圣果,巴旦木其果仁香甜可口,富含多种维生素和18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是国际知名的健身滋补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经常价值。在医学上也广泛应用,对高血压、神经衰弱、皮肤过敏、气管炎等疾病有显著疗效,能够预防多种疾病,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国际市场非常畅销且价格高,具有非常可观的市场前景。为加快巴旦木发展步伐,尽快形成特色,预计至2008年扩大种植面积3万亩。建成喀什乃至全疆最大的优质美国品种巴旦木基地乡。2003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美国优良巴旦木品种20余个,并建成品种示范园一个,占地面积1500亩。通过几年的建设初具规模。
辖区概况
该乡新中国成立前为小巴扎,1955年建区,1959年改人民公社,1984年改乡。 全乡共有总户数3348户(其中农户2889户)、人口22368人。
全乡概况
全乡基本概况
全乡共有20个村民委员会,计有:帕特曼喀什村、艾力西贝西村、萨万拉村、苏普拉村、阿格其艾日克村、喀尔墩村、丘隆村、巴扎村、阿热买勒村、库木霍依拉村、英巴格村、墩美其特村、塔特勒克艾日克村、库木艾日克村、尤库日阿勒瓦克其村、托克热克麻扎村、苏其拉村、明古力切克村、阿斯兰巴格村、霍什拉甫阿瓦提村,共有村民小组111个,总户数3348户,总人口22368人。
共有耕地5.66万亩,其中灌淤土占57%,潮土占14%,并有少量的草甸土,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上游地段土层薄。平整条田占总面积的70%,兴修渠道495公里,防风林带21公里,农田防护林343公里。
全乡有公路总长l08公里,柏油路7.5公里,邮电所l所,中学l所、小学7所,其中汉族小学l所,普及了义务教育;广播站1个、敬老院1个、乡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35人,病床25张,每年治病达7260人次。
扶贫搬迁工作:1999年接收霍什拉甫乡搬迁55户贫困户;2003年接收达木斯乡126户,霍什拉甫乡214户,乌达力克乡10户,另外还有本乡的13户贫困户。
农业概况
2006年乡农业收入77517776元;畜牧存栏37319头(只),收入为15996578元;林果业面积25000亩,收入为2340000元;第二产业收入735218元,第三产业收入1390525元,劳务输出收入1358555元;全乡总收入达59472145元,人均纯收入为2274元。
2005年之前,防护林等生态林面积850亩、分树种的林果面积1500亩。2005年防护林等生态林面积542亩、巴旦木36亩、速生杨32亩。2006年防护林等生态林面积1000亩、采用标准化林带种植、巴旦木100亩、速生杨20亩。2007年防护林等生态林面积250亩、采用标准林带式、巴旦木500亩。现有幼龄林3000亩、初果期500亩、盛果期380亩。
发展成果
该村从实际出发建成科技示范基地1个、绿色果品生产基地1个。林果科技培训班一个、技术服务队伍一支。阿热买勒村制作晒杏架100个,成立林果销售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