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陰陽清濁篇第四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陰陽清濁篇第四十

【題釋】

本篇主要論述了人體清氣、濁氣的生成、性質、分布等內容,並據此討論了相應部位發病時的針刺方法。篇中以清濁之氣與其內注於臟腑陰陽諸經的關係為主要討論對象,故以"陰陽清濁"名篇。

【原文】

黃帝日余聞十二經脈,以應十二經水者,其五色各異,清濁不同,人之血氣若一,應之奈何?岐伯日人之血氣,苟能若一,則天下為一矣,惡有亂者乎?黃帝日余問一人,非問天下之眾。岐伯日夫一人者,亦有亂氣,天下之眾,亦有亂人,其合為一耳。

黃帝日願聞人氣之清濁。岐伯日受谷者濁,受氣者清[1]。清者注陰,濁者注陽。濁而清者,上出於咽,清而濁者,則下行[糾。清濁相干,命日亂氣。

黃帝日夫陰清而陽濁,濁者有清,清者有濁,清濁別之奈何?岐伯日氣之大別,清者上注於肺,濁者下走於胃。胃之清氣,上出於口;肺之濁氣,下注於經,內積于海[3]。

黃帝日諸陽皆濁,何陽濁甚乎?岐伯日手太陽獨受陽之濁,手太陰獨受陰之清其清者上走空竅,其濁者下行諸經。諸陰皆清,足太陰獨受其濁。

黃帝日治之奈何?岐伯日清者其氣滑,濁者其氣潘,此氣之常也。故刺陰者,深而留之;刺陽者,淺而疾之;清濁相干者,以數調之也。

【注釋】

[1]受谷者濁,受氣者清指飲食物所化生的稠厚精氣為"濁",稀薄精氣為"清"。另外,張介賓雲"人身之氣有二日清氣,日濁氣。濁氣者谷氣也,故日受谷者濁;清氣者,天氣也,故日受氣者清。"認為濁氣指谷氣,清氣指天氣,其意也通,可參。

[2]則下行《甲乙經》作"下行於胃"可參。

[3]海此處指的是胸中氣海。

【釋義】

[1]

黃帝說我聽說人體的十二經脈與自然界十二條大河流相對應,自然界十二條大河流的顏色青赤黃白黑各不一樣,還有清濁的區別,而人體經脈中的氣血都是一樣的,怎樣把它們與之相對應呢?岐伯說假若人體經脈中的氣血都是一樣的,那麼推及整個社會的人們就都一致了,那怎麼還會發生紊亂呢?黃帝說我問的是表現在一個人身上的情況,並不是詢問整個社會所有的人啊!岐伯說一個人體內有逆亂之氣,就跟整個社會上眾多人之內也總有作亂之人一樣,總體的看來都是一個道理。

黃帝說請你講一講人身之氣的清濁情況。岐伯說人體受納的飲食物所化生的氣是濁的,與自然界之空氣所化生成的是清的。清氣注於陰分入髒,濁氣輸布於陽分入腑,飲食物所化生的濁氣中的清氣,向上出於咽部;而清氣中的濁氣則可以下行。如果清氣和濁氣相互干擾而不能正常的升降,就叫做亂氣。

黃帝說清氣注於陰,濁氣輸布於陽,濁中有清,清中有濁,這些情況是怎樣辨別呢?岐伯說辨別以上情況大致是這樣清氣先向上輸注到肺臟,濁氣向下行先入於胃腑。而胃內水谷濁氣中的清氣部分,可向上出於口;肺中清氣的重濁部分,也可向下輸注到經脈之中,並且在內積聚於胸中而成為氣海。

黃帝說所有的陽經都接受濁氣的滲注,其中哪一經接受濁氣最多呢?岐伯說在諸陽經中,小腸接受胃下輸的飲食物,並分離清濁,所以惟獨它所屬的手太陽經濁氣最多。在諸陰經中,肺主氣而司呼吸運動,所以它所屬的手太陰經接受的清氣最多。大凡清氣都向上到達頭面部的孔竅,濁氣都向下注入經脈之中。雖然說五臟都接受清氣,但是由於脾主運化水谷精微所以惟獨脾所屬的足太陰經能夠接受濁氣。

黃帝說人體的清氣、濁氣異常應當怎樣治療呢?岐伯說清氣運行滑利,濁氣運行滯澀,這是清氣、濁氣的正齋表現。所以如果是由於濁氣異常引起的病變,針刺時應當深刺而留針時間長;由於清氣異常引起的病變,針刺時應當淺刺而快速出針。如果是由於清氣與濁氣相互干擾而導致升降失常的瘋變,就應當察明病情,了解清氣、濁氣相互干擾的程度和部位,再結合清氣、濁氣的特性,根據具體情況採取適當的方法調治。

【按語】

[2] 本篇將人體內的精氣分為清濁兩部分,並指出清濁之氣與經脈的陰陽屬性有一定的關係。陰經中的精氣多清,陽經中的精氣多濁,且清者氣滑,濁者氣澀,治療其發生混亂後產生的病變時,在針刺上也有深淺疾徐的不同,這也反映了中醫理論的辨證論治思想,對後世的針灸治療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