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基合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铁基合金 |
铁基合金(Iron base alloys )是硬面材料中使用量大而广的一类,这类材料最大的特点是综合性能良好,使用性能范围很宽,而且材料价格是最低廉的。
简介
严格来说,钢铁材料也属于铁基合金,但工程上通常将两者区别开来。铁基合金是指那些刻意加入金属合金元素,形成置换固溶体的合金,非金属碳引起的所有强化效应是次要的。最典型的时效硬化型铁基合金是马氏体时效钢(18Ni型)。其碳的质量分数极低,不超过0.03%,加入大量的Ni,空冷至室温就能获得板条马氏体,因碳的质量分数低,马氏体强度硬度并不高,但韧性良好。在450~500℃时效处理,合金元素首先在位错处偏聚形成“气团”,再以“气团”为核心析出Ni2M、Ni3M(M代表其他金属合金元素)型金属间化合物,沉淀强化使钢的屈服强度提高到1400~3500MPa。马氏体时效钢有3种强化机制:沉淀强化、固溶强化和相变强化(马氏体),其中沉淀强化的贡献最大。沉淀强化效果来自:(1)溶质原子向位错偏聚;(2)大量细小、弥散分布、高硬度的金属间化合物。
评价
锰、铬、钼、钨、钛、铌、钽等在钢中能与碳形成化合物的元素,称为碳化物形成元素。这类元素中,与碳亲和力很强的元素,如Ti、Nb、Zr等在钢中形成结构简单、熔点高、硬度高、稳定性高的碳化物,如TiC、NbC、ZrC等,称为强碳化物形成元素,与碳亲和力弱的元素,如Mn、Cr、Mo等,称为弱碳化物形成元素。这些元素可溶于铁素体,形成合金铁素体,同时还可溶于渗碳体,形成合金渗碳体,如(Fe·Mn)3C、(Fe·Cr)3C、(Fe·Mo)3C等。弱碳化物形成元素,在含量高时,可形成结构复杂的碳化物,如Cr7C3、Cr23C6等。从渗碳体、合金渗碳体、复杂结构碳化物、到简单结构碳化物稳定性依次增加。固溶强化 合金元素溶于铁素体时,有固溶强化作用。合金元素的晶格类型、原子直径与α-Fe不同或相差较大时,对铁素体的强化作用较为明显,反之则强化作用较弱。所以不同元素随含量增加对铁素体的硬度增加的贡献不同,如图所示。合金元素使铁素体固溶强化的同时,特别是合金元素含量增高的情况下,往往因铁素体晶格畸变严重,又使韧性塑性下降,如图所示。所以,要使钢具有高的综合性能,钢中加入的合金元素,应是多元少量,而不是某一元素加得越多越好奥氏体溶有合金元素时,其中合金元素的原子扩散能力小,而且还降低奥氏体中铁、碳原子的扩散能力,因而使奥氏体稳定性增高,不容易向珠光体转变。反映在C曲线上,使C曲线右移(Co元素例外)而使淬火临界冷却速度减小,提高淬透性。因此,合金钢不仅可提高整体截面力学性能,而且可以减小淬火变形和开裂的危险性。但是,合金元素使C曲线右移的同时,降低了Ms点。Ms点降低,会使合金钢淬火后的残余奥氏体量增加,对提高硬度和耐磨性不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