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重 - 漢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重 - 漢字

重(拼音:zhòng、chóng)是漢語常用字,最早見於甲骨文。本義指質量或密度大。又轉義表示分量;又表示程度深,如:重傷;繁重。也表示緊要,如:重要;還表示不輕率,如:鄭重。以上義讀zhòng。"重"又讀chóng,表示再,又一次,實為"增加分量"引申;還表示層。如:重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重

外文名稱; heavy

拼音; zhòng/chóng

注音; ㄓㄨㄥˋ/ㄔㄨㄥˊ

部首; 丿、里

筆畫數; 9

筆順; ノ一丨フ一一丨一一

倉頡; HJWG

統一碼; 91CD

字級; 常用字、一級字

規範漢字編號; 1552

五筆; TGJF

平水韻; 上平二冬;上聲二腫;去聲二宋

鄭碼; MEKB

異體; ࡍ�

結構; 獨體

四角碼; 20105

字源解說

"重"最早見於甲骨文中(右圖)。《說文解字》作者許慎認為"重"形聲字,從ሼ(tǐng)聲東。但從圖形文字(左圖1-3)來看,構形更像一個彎着腰的人正吃力地用背馱着一個上下綑紮着袋口如包裹狀的東西("東"),步履蹣跚地往前走,看起來所背的東西異常沉重。這個圖形文字所表示的,便是"重"字的構形。

金文的"重"字有多種寫法。一種寫法右邊是"東"字,左邊是個"人"字。"人"旁加"東"字,表示袋子很重(圖1、2)。還有一種一種寫法是上下結構。上面是個"人"字,下面是個"東"字。此構形將形體進行並劃性簡化,即將人形豎畫和囊橐的象形文中的豎畫共用,使人形和囊橐形並和為一體,成為圖3那樣的形體。春秋以後,下面又增加了"土"旁。在金文的基礎上,這個字便發展成為小篆(左圖6)漢隸(左圖7、8)和楷書成了今天的"重"字。人形和囊橐形全失。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卷八】【重部】柱用切(zhòng)

厚也。從ሼ東聲。凡重之屬皆從重。

【注釋】①ሼ:徐鍇曰:"ሼ者,人在土上,故為厚也。"

說文解字注

厚也。?者、?也。

厚斯重矣。引伸之為鄭重、重疊。古只平聲,無去聲。

從ሼ。東聲。

柱用切,九部。凡重之重皆從重。

康熙字典

【酉集下】【里部】 重 ·康熙筆畫:9 ·部外筆畫:2

古文:፴《唐韻》柱用切。《集韻》《韻會》儲用切,並音緟。《說文》:厚也。《增韻》:輕之對也。《易·繫辭》:夫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禮·王制》:輕任幷,重任分。

又《廣韻》:更為也。《博雅》:重,再也。

又難也。《戰國策》:臣之所重處重留也。注:重,猶難也。《前漢·淮南王傳》:文帝重自切責之。注:如淳曰:重,難也。

又貴也。《戰國策》:張儀之殘樗里疾也,重而使之。注:重,猶貴也。

又尊也。《禮·祭統》:所以明周公之德,而又以重其國也。注:重,猶尊也。

又尚也。《禮·緇衣》:臣儀行不重辭。注:重,猶尚也。疏:為臣之法,不尚虛華之辭。

又數也。《左傳·襄四年》:武不可重,用不恢於夏家。注:重,猶數也。

又甚也。《禮·檀弓》: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戰國策》:今富摰能而公重不相善也。注:重猶甚也。

又《淮南子·汜論訓》:古者,人醇,工龎,商朴,女重。注:女重,貞正無邪。

又《戰國策》:軍重踵高宛。注:重,輺重也。《前漢·張耳陳餘傳》:從閒路絕其輺重。

又星名。《博雅》:歲星謂之重星。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重平縣,屬渤海郡。

又山名。《山海經》:有重陰之山。

又木名。《博雅》:重皮,厚朴也。

又《集韻》《韻會》柱勇切;《正韻》直隴切,並音❆。《集韻》:厚也,善也,慎也。《五音集韻》:多也。《韻會》:毛氏曰:凡物不輕而重,則上聲。因其可重而重之,與再重、鄭重,皆去聲。○按《說文》柱用切,厚也,即與輕重義同。《集韻》柱勇切,慎也,即與鄭重義同。上去雖有二音,並無二義。古人三聲通用,必謂上去異訓,不可通押,此宋人拘泥之過也。

又《廣韻》直容切;《韻會》傳容切,並音褈。《廣韻》:復也,疊也。《易·乾卦》:九三重剛而不中。疏:上下俱陽,故重剛也。《書·舜典》:重華協於帝。《禮·禮器》:天子之席五重,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楚辭·九辯》:豈不鬰陶而思君兮,君之門以九重。

又谷名。《詩·豳風》:黍稷重穋。傳:後熟曰重。《釋文》:重,直容切,先種後熟曰重。

又作穜,音同。

又多也。《左傳·成二年》:重器備。注:重,猶多也。《釋文》:直恭切。

又累也。《詩·小雅》:無思不憂,只自重兮。箋:重,猶累也。《釋文》:直龍切,又直用切。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辛曰重光。《釋文》:直龍切。

又地名。《左傳·僖三十一年》:臧文仲往宿於重館。注:高平方與縣西北有重鄉城。《釋文》:直龍切。

又車名。《詩·衛風》:猗重較兮。傳:重較,卿士之車。《釋文》:直恭切。

又屋承溜也。《禮·檀弓》:池視重溜。疏:重溜,屋承溜也,以木為之。《釋文》:直容切。

又地名。《左傳·襄十七年》:衛孫蒯田於曹隧,飮馬於重丘。注:重丘,曹邑。

又人名。《書·呂刑》:乃命重黎。傳:重即羲,黎即和。《釋文》:直龍切。

又姓。《正字通》:重黎之後,明有重省。

又神所依也。《禮·檀弓》:重主道也。注:始死未作主,以重主其神也。重既虞而埋之,乃復作主。《疏》:言始死作重,猶若吉祭本主之道。主者,吉祭,所以依神。在喪重亦所以依神,故云重主道也。

又《正韻》徒紅切,音同。與穜同。谷名。

又與童同。《禮·檀弓》:與其鄰重汪踦往,皆死焉。注:重當為童未冠者之稱。《釋文》:重,音同。

又《正韻》之仲切,音眾。《前漢·匈奴傳》:不如重酪之便美。注:重,乳汁也。本作潼。

又《韻補》葉直良切,音長。《道藏歌》:神暢感寂庭,默思徹九重。靈歌理冥運,百和結朱章。[1]

廣韻 復也。疊也。直容切。又直勇、直用二切。六。〖直容切,平鍾定 ‖重聲東部〗

重多也。厚也。善也。慎也。直隴切。又直龍、直用二切。四。〖直隴切,上腫定 ‖重聲東部東轉注字,金文從禾東從土,為種(植)初文〗

重更為也。柱用切。又直容切。三。〖柱用切,去用定 ‖重聲東部〗

集韻 傳容切。復也。文十三〖傳容切〗

柱勇切。厚也。善也。慎也。古作ᔅ。文九〖柱勇切又柱勇切〗

儲用切。《說文》:厚也。一曰再也。古作ᔌᔅ。文七〖儲用切又儲用切又儲用切〗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❶首筆平撇居上居中。

❷第二筆長而平,托上蓋下。

❸"日",上寬下窄,寫在田字格中心部位。框內短橫在橫中線下側。

❹中間豎筆在豎中線。

書法欣賞 (書法圖片來源 )

音韻參考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韻目 韻部 調 等 呼 韻系 韻攝 擬音 廣韻 重

直容

上平三鍾

平聲

三等

開口

dvong 重

直隴

上二腫

上聲

三等

開口

dvonk 重

柱用

去三用

去聲

三等

開口

dvonq 中原音韻 重

穿

東鍾合

東鍾

陽平

合口

tʂʰuŋ 眾

東鍾合

東鍾

去聲

合口

tʂuŋ 洪武正韻 同

徒紅

一東

平聲

持中

一東

平聲

直隴

一董

上聲

之仲

一送

去聲

直眾

一送

去聲

分韻撮要 蟲

穿

第六東董凍篤

陽平

第六東董凍篤

陽去

(音韻參考資料 )[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