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 納蘭性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採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描寫了一段深隱的戀情。詞的上片說與那可愛的人偷偷幽會的情景;下片說他們本應該雙宿雙飛,但卻分離了。末二句用偷教鸚鵡學舌的痴情之舉,表達對她的刻骨相思。
原文
納蘭性德〔清代〕
土花曾染湘娥黛,鉛淚難消。清韻誰敲,不是犀椎是鳳翹。
只應長伴端溪紫,割取秋潮。鸚鵡偷教,方響前頭見玉蕭。
譯文
斑痕累累的湘妃竹,青青如黛,竹身長滿苔蘚,晶瑩的淚水難以消除。清韻聲聲,那不是誰在用犀槌敲擊樂器,而是她頭上的鳳翅觸碰到了青竹發出的清雅和諧的響聲。
秋色多麼撩人、秋意無限,應該將這些用端硯寫成詩篇。將相思之語偷偷教給鸚鵡,當與她相逢又難以相親時,鸚鵡或可傳遞心聲。
創作背景
該詞具體創作年份未知。詞或以為寫隱秘的戀情,或以為悼亡,或以為詠物。端詳詞意,當以後者為是。
賞析
這是一首抒寫秘戀之情的詞作。
上片寫一對戀人偷偷在竹林中幽會的情狀。首句點出幽會地點,次句寫二人相見後,心潮澎湃,相對垂淚。三四兩句寫幽會時難忘之事:戀人頭上的鳳翹碰到了青竹,發出動聽的聲音,使人久久不能忘卻。
下片寫兩人分別後,主人公獨自一人時的情狀。首二句寫主人公欲以筆墨寄託情懷,結尾二句,他又幻想借鸚鵡向戀人傳情達意,一舉一動,痴情流露,真情可感。
這首詞寫的是一段深隱的戀情,用苔蘚遍布的竹子和晶瑩難以消除的淚水來打開全詞,這段戀情的苦楚,真的是如淚如疤。總體來說,這首詞的寫作風格清新淡雅,雖然不能算是納蘭作品中的上乘之作,但將相思之苦刻畫得淋漓盡致,也算是一首別致的小詞。
簡析
《採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描寫了一段深隱的戀情。詞的上片說與那可愛的人偷偷幽會的情景;下片說他們本應該雙宿雙飛,但卻分離了。末二句用偷教鸚鵡學舌的痴情之舉,表達對她的刻骨相思。全詞含蓄、委婉,但情之真摯,動人心魄,是一首別致的小詞。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他生活於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嚮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於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1]